何海龙同志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以来,能够充分发扬组工干部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下基层、走一线、落政策、谋思路,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推动全村51个建党立卡贫困户如期稳定脱贫。2021年,被评为辽宁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着力提高履职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驻村伊始,便把“情况清、业务精、政策准”作为工作目标,白天深入一线,访民情、察民意、问民需,详细了解西大营村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情况。晚上学业务、学政策,努力成为“政策通”、“一口清”、“活字典”。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阶段,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分兵把口、认真履职,创新实行“四个一”工作机制,详细了解、反复核查扶贫政策是否落实、档案材料是否规范,对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真改实改,确保上级各项部署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地见效。
筑牢“红色”战斗堡垒。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该同志牢固树立“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检验党建看脱贫”的理念,在镇党委的支持下,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本土”干部,有效激发基层党组织内生动力。同时,以主题党日活动为抓手,规范村党组织“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破除“等、靠、要”思想。通过开展党员联系户、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设岗定责等活动,推动党员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带头创业致富中当先锋、作表率。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抓手,积极向上争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奖补资金50万元。为用好用足这笔资金,带领支部班子成员先后考察多个项目,最终确定与本村致富带头人联合创办纸制品厂,年生产加工卫生纸400吨,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以上,帮助贫困户增收30余万元。同时,积极联系市、县两级农业、科技等部门,到村开展党员脱贫致富培训,从项目、资金、技术上,支持本村党员带头创办领办致富项目6个。多方协调扶贫资金,为西大营村11个年老体弱、劳动能力有限的贫困户,捐赠扶贫羊21只、扶贫鹅200只,引导贫困户发展庭院养殖业,不断增强自身“造血”能力。
打造和谐美丽乡村。始终坚持扶贫先扶志的工作理念,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对村图书室进行升级改造,新增党建文史、种养殖技术等七大类图书、杂志1300余套。筹建“红色”爱心超市,组织派出单位捐赠衣帽、被褥、家电、家具1700余件。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先后协调资金25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场所210平方米。多方协调资金2600万元,修建自来水泵站1座,便桥2座,修建水泥路8.4公里,安装路灯35盏,种植金叶榆、稠李、京桃4000余棵,实现村内主路和巷路全部硬化、美化、亮化,彻底解决村民村民饮水安全和出行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