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人物 > 脱贫攻坚典型人物 盘锦市兴隆台区惠宾街道胡家村第一书记吕明先进事迹
盘锦市兴隆台区惠宾街道胡家村第一书记吕明先进事迹
【2021-06-27 来源:中共盘锦市兴隆台区委宣传部】

       吕明,男,满族,1981年3月出生,2010年11月入党,2018年4月起担任兴隆台区惠宾街道胡家村“第一书记”。2007年获得兴隆台区“优秀团干部”称号,2013年获得兴隆台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9年获得兴隆台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惠宾街道胡家村全村耕地面积5400亩,总人口698户,村内土地资源丰富,自然条件良好,离市区较近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2014年以来,在盘锦市、区各级部门的大力投入下,胡家村迎来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全村呈现蓬勃的发展趋势。村内基础配套等硬件设施几经建设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村民收入”方面一直存在短板。

       2018年4月,吕明同志受组织派遣来到惠宾街道胡家村,经过多方学习先进发展经验,分析本地实际,他将增收的着眼点放在“土地”这个关键词上。“想要让现有土地增加产出价值,得先念好胡家的‘土地经’”,他帮助村里确定了发展方向,自此开启了“第一书记”的工作之路。

      “小荒地”变“经济园”乡村振兴,经济发展是保障。胡家村的土地资源丰富,庭院整洁,民风淳朴,群众都渴望进一步提高收入,发展农业和乡村经济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吕明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多方征求意见,决定从庭院经济入手,推动了村屯经济多维发展。

       胡家村村民家的院子都比较大,每年种植的绿色蔬菜吃不完都烂在地里,没有更好的利用方式。针对这种情况,吕明多次到村民家中收集想法、做调查研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种地就要做好土地的文章。要想办法帮助农民把手中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让乡亲们的收入再多一些!”他在征得了村两委班子同意后,选出部分村民家庭做试点,鼓励他们用自家闲置的庭院种植绿色蔬菜。他又积极协调与康桥社区、振兴物业有限公司结成发展对子,推动村民的“后院子”与市民的“菜篮子”以“认亲认养”的方式相连接,形成了绿色发展、城乡统筹的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盘活了农村闲散土地与闲散劳动力,让沉睡的资源散发活力。

       目前,胡家村有10户农民与振兴物业达成认亲认养项目,每户村民年增收约3000元。签约以来,“亲戚”之间经常相互走动,促进感情的同时,还实现了供需信息直连,带动了大米、河蟹、禽蛋等更多农产品的推广。

       签约“认亲认养”项目的村民中有2户是低保户,结对子后,他们改变了原有“习惯了穷”的落后观念,开始将家里屋外收拾的干干净净,在菜园里花心思种植各式蔬菜,经常为城里的“亲戚”提供自家的绿色农产品,让对方收到了感动,而结对的“亲戚”也常在节日期间前来走访,两家“亲情”浓浓,其乐融融。正所谓:“城里亲戚来串门,摘菜做饭欢喜人。村和社区结成对,党组织是咱的当家人。”

       成立合作社,鼓励“抱团”式发展。目前,胡家村大部分村民的收入仍来自于传统的水稻种植,“怎么种更赚钱?”是吕明最关心的问题。

为了让种地大户能够“抱团”式发展,吕明与村里的种粮大户陈宝艳、葛杰超和王成等人多次谈心谈话,鼓励他们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变村民为“股东”,创建自己的品牌,形成农业产业规模。在村支部的帮助下,村胡家村成立了“福祥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素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玉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3家合作社,总注册资金740万元。

       吕明带领村支委成员多处走访学习先进经验,决定实施“产业型+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农户”的运行模式,把党支部政治上的优势和专业合作社经济上的优势“合二为一”,推动抓基层打基础与调结构促民生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使胡家村水稻种植养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打造党建和经济发展“双赢”的良好局面。

       他通过街道联系鑫隆泰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为村民提供无息、低息贷款75万元,用上级扶持资金50万与合作社合股确定规模种植养殖项目,极协调“惠宾街道新时代农民大讲堂”把课堂开到胡家村,邀请省级农业专家走进田间地头传授水稻病虫害防治知识和优质水稻种植技术,培养农民技术员,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为胡家村的规模农业发展打牢了基础。

       引进“巧手”项目,扶贫帮困不停歇。胡家村贫困母亲刘芳芳身体患有残疾,独自抚养孩子生活很困难。村里还有一些与刘芳芳情况类似的妇女,或身体不好,或没有耕地,除了料理家务无事可做,家庭收入较低。为了精准帮扶,解决她们的生计问题,吕明决定从“造血”入手,选项目,扶心志,让贫困家庭彻底从萎靡困顿的状态中走出来,成为自食其力的强者。

       2019年春节过后,吕明引进了“巧手”扶贫项目——手工艺品加工制作。支部组织35名妇女在村里举办了手工艺品制作培训班,邀请到手工制作老师到村里现场教授制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工艺流程。很快,部分妇女掌握了制作要领,并很快开始了手工艺品制作加工。目前,全村有10多个妇女从事手工艺品制作加工,已接2批订单,累计制作工艺南瓜708个,单个平均收入3.5元,总收入将近2500元。“巧手”项目不仅增加了村内妇女在农闲期间的收入,特别是对贫困家庭来说,更是走上了脱贫发展的希望之路。

      共同缔造,打造精品示范村。在吕明的牵头带领下,支部将村内老党员、老干部等人才资源整合,成立了乡贤会、老年人协会、老党员议事会、小菜园同盟会、编织同盟会等14支队伍搭建自我管理平台,发动广大村民共同研究村庄建设改造方案,达成共建美好家园的共识,吸引城乡、民企等多方参与,携手共建, 实现了三个转变:政府从“立项目、出资金”向“出机制、促保障”转变;规划从“自上而下编规划”向“自下而上定方案”转变;村民从“政府主导要我干”向“政府搭台我来干”转变。

       通过共同缔造,让“小型污水净化”、“厕所革命”等一个又一个实实在在的惠民项目落地有声,让村民们看清发展方向,明确奋斗目标,增强致富信心,激发了家园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