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四月初的下达河乡处处焕发出春的生机,行走在田间乡野,脱贫攻坚的热潮涌动,一项项创新举措有效实施,一个个扶贫项目落地生根,一户户困难村民创收脱贫。
在大西沟村贫困户郝春辉的葡萄大棚里,还有一个多月暖棚里的茉莉香葡萄就又到了采摘季节。去年郝春辉靠着种植暖棚葡萄赚了个盆满钵满,每栋大棚葡萄收入4万多元,一年就收回了投资成本。今年信心满满的他用去年的盈利又投资建了1栋大棚种茉莉香葡萄,眼见着葡萄苗栽进地里,他的致富希望仿佛也种进了黑土地。大西沟村党支部书记沈晓峰告诉记者,这几年,大西沟村在扶贫单位辽阳石化公司的帮扶下完成了产业发展定位,成功打造了由32栋蔬菜暖棚组成的设施农业片区,种植反季无公害水果及蔬菜等精细作物,摘下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去年,村里的设施农业小区1栋大棚最少收益3万多元。今年春天,村民们又早早购买了2万棵茉莉香葡萄苗,目前已全部栽进去年新建的6栋大棚里。
扶贫扶长远,关键看产业。在大西沟村产业扶贫的示范带动下,东新堡村的产业扶贫项目也小荷露出尖尖角。一大早,村里的贫困户温荣飞就和家人在刚建起的香瓜大棚里干得起劲,浇水、扶藤、放风,她红彤彤的脸庞上淌满了汗水。以前外出打工是温荣飞一家的主要收入,今年村里新建的温室大棚让她看到了致富的新希望。去年秋季,东新堡村筹措125万元新建了10栋温室大棚,种植香瓜、草莓、小菜等经济作物,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劳务用工等方式参与生产。现在,贫困户李霞每天都到新建的大棚里干些零活,每天100元的收入让她很满意。
从“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家庭加入到产业扶贫项目的建设中来。在下柳林子村新建的32栋冷棚里,刚栽植不到半个月的洋姑娘苗正沐浴着阳光茁壮成长。据村干部介绍,除了洋姑娘,这几天他们还准备栽植冷棚香瓜、西瓜,忙起来的时候每天用人工40多人,在解决一部分贫困户打工挣钱问题的同时,也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更多的村民转变观念、调整产业,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防控不误农时。2020年的春天防控疫情、春耕生产、脱贫攻坚一个都不能少,成为下达河乡稳定发展的“三驾马车”,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造血式”产业扶贫为这片广袤的土地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