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15年8月,在朝阳市人社局工作的李永接到通知,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他被派驻到市人社局对接帮扶的省级贫困村——双塔区长宝乡平房村,任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
李永是个有魄力、工作踏实、乐观向上的人。他2010年12月参加工作,任朝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科科员、副科长,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任朝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保险科副科长,2019年3月至今历任朝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业创新服务科负责人、科长。其中2015年8月至今任朝阳市人社局驻双塔区长宝乡平房村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
平房村地处双塔区长宝营子乡南部,与孙家湾镇接壤。全村辖有9个村民组、12个自然村,共365户、1017口人。耕地面积2400亩,大部分是山坡地。自然条件十分苛刻,土地贫瘠,严重缺水。12个自然村散落在沟沟岔岔中。
在采访中,李永不止一次地说,他是农家出身,对农村和土地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看到那些贫困户生活艰苦,心里不是个滋味,暗自下定决心要成为他们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和带头人。
李永是个言行一致的人,遇事总是深思熟虑之后再付诸于行动。驻村以后,为了早日了解村情民情。他和工作队员商定一个规划,那就是“五个走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走遍9个村民组。他和工作队员在村支部书记的带领下,用3天的时间,走访了81户贫困户,基本上掌握了这些贫困户的家庭情况。用半个月的时间走访了普通农户284户,住亲友家及常年打工不在家的25户除外。田间地头,李永和百姓谈庄稼收成,村头路口,与村民们唠家长里短。就这样,“五个走遍”下来,他对村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生活现状铭记于心。
很长一段时间,夜晚他躺在床铺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踏实的乡间土路,让他感到亲切自然,朴实的村民,让他想起了苏北农村老家,他感到乡情依旧,也感到肩上的责任无比重大。不断的思索中,一个长期的帮扶计划在他的心里酝酿着,成熟着。
脱贫致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要从实际出发,从眼下着手。先解决贫困户的燃眉之急,让他们感到温暖,看到希望。李永带领工作队积极筹措资金,慰问走访贫困户。为41户低保贫困户送去了米、面、油等价值1万余元的扶贫物资。张大爷握着李永的手舍不得放开:李队长你们真是办事的人啊,这才走访几天啊,东西就送到了。
随后他们又为50户贫困户送去100袋化肥,缓解他们的春耕压力。王大娘喜笑颜开,正打怵去集市买化肥,没法往家鼓捣呢,没想到李队长把化肥送到家门口了,连钱都省下了。
村里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一直是李永搁在心上的事情。7月份,李永协调市里三甲医院,开展送医送药下乡义诊活动,送去3万余元的体检项目费和0.75万元的药品,发放疾病防治宣传册300余份,在全市率先为150位贫困村民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
秋季开学前,李永为村里考上大学的2名困难家庭学生,送去慰问金2000元。鼓励他们努力拼搏,学有所成,将来回馈社会,建设家乡。并于教育部门对接,开展教育扶贫政策。一点一滴的行动,在村里营造出重教育人的理念和氛围。
二
改变人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美丽乡村,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2016年7月份,天气炎热干旱,平房村1组地处偏僻,井水处于干涸状态,人们吃水非常困难。特别是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妇需要推着独轮车到3公里以外的地方拉水吃。李永回到局里紧急说明情况,人社局从办公经费中挤出资金2万元,打了1眼蓄水井,解决了25户村民饮用水问题。出水的那一刻,村民们奔走相告,大家纷纷跑到井边,喝一口甘甜的井水。李大娘吧嗒着嘴,这水真甜啊!竖起大拇指说,工作队真是办了件大好事啊,解决了咱们祖祖辈辈吃水难的问题。
李永又争取资金7万元,协调朝阳预备役给水团找到了水脉,在平房村打了2眼深水井,每小时出水量近40吨。节假日,是亲人团聚的日子,可李永却和部队官兵吃住在一起,日夜奋战在打井一线。家里人打来电话,听着电话那头刚满2周岁的孩子牙牙学语叫着“爸爸”时,他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转,都已经很长时间没回家了,在场的官兵无不为之感叹。后期,他协调财政、水利等多部门,筹集资金30余万元,完成了村民1组、4组和6组的自来水管网改造和管道铺设工作。至此,全村9个村民组全部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彻底解决了平房村村民吃水难的问题,确保了村民饮用水的方便安全和快捷。
2015年,市人社局投入资金10多万元,完成了近10公里的道路路基铺设。协调财政、交通等部门,完成了12公里的村路硬化。至此,村级道路修建完成率100%,村民组内道路硬化完成了70%以上。
李永争取资金15万元,完成了平驼线路旁2公里的“长城墙”建设工作。与市水保所沟通,仅用了10天时间,在平驼线道路两旁绿化带栽植榆叶梅2000余株,并且安置了太阳能路灯47盏。春风吹过,榆叶梅迎风绽放,香飘几里,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为了改善村民文化活动场所,李永筹集资金1万元,完成了文化书屋的建设,购置木质书架10组,阅读桌椅2套,新添农科、医卫、政法等图书4000余册。积极与建委等部门协调,筹集资金20余万元,完成了2000平米的文化广场建设。
夜幕降临了,路灯闪烁,村民们晚饭后,三三两两地聚集到文化广场上,整个广场充满了欢声笑语。人们摆起花扇,扭起大秧歌,一首首欢快的乐曲,唱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唱出了村民甩掉贫穷走上富裕之路的幸福心声。
三
长远立足,发展主导产业,发展实体经济。
2015年,为拓宽平房村百姓增收渠道,让贫困户生活早日奔向小康,李永与北票宏发公司积极协调,在平房村建肉鸡养殖场一个,定点回收足斤肉鸡。经过一年多的精心饲养,创造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人们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养殖场的成功模式,带动了一些农户走上富裕之路。
在村两委和工作队共同努力下,开发利用“四荒”土地50余亩,种植玉米和果树,做大做强合作经济体,以“入股分红”的模式,将81户贫困户全部吸纳进“永峰梨合作社”。依托原有的4个养殖大户,利用残联养羊扶持政策,开展“大户带小户”散养脱贫。发展生态采摘园和庭院经济等。上述工作,使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老百姓的增收途径更多了。到2019 年年底,贫困户年人均收入3300元,村民年人均收入在8000元以上。
经过驻村工作队的谋划落实,平房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体经济发展模式,这些举措,在增加贫困户收入方面立竿见影、成效长远。
李永担任平房村第一书记以来,多次召开平房村党员民主生活会,夯实党组织基层建设基础,培养和吸纳了3名新党员,壮大了基层组织力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市人社局党委也十分重视平房村的发展建设。年度内党组书记、局长开展4次入村扶贫和调研工作。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局长年度内5次带领人才就业、技能培训、技师学院等部门全面开展入村扶贫工作,为贫困村出谋划策,解决实际困难。局全体56名党员和5个党支部实现与60户贫困户结对子帮扶。
到2016年底,市人社局直接投入资金30余万元,在帮扶项目上累计协调资金200多万元,用于贫困村改造建设。平房村提前完成了国家“六八五”精准脱贫指标。经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市扶贫办联合验收合格后,平房村摘帽脱贫。
为此,市人社局扶贫工作队在2015—2016年度荣获朝阳市先进驻村工作队称号。
四
任重道远,继续扎根农村,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成绩虽然可喜,任务依旧艰巨。接下来的 2017、2018、2019年作为脱贫工作巩固年,驻村工作队依上级要求继续驻扎平房村,坚守岗位,履职尽责,强化脱贫成效,防止脱贫返贫现象出现。
扬帆再出发,踏上熟悉的土地,李永信心十足,干劲倍增。他徜徉在果树林间,深情地呼出一口气,已经醉心于这一片热土了。
2017年,李永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农户代表,一行人深入到建平县义成功乡西台子村和意诚集团开展中草药种植项目考察学习。研究中草药、绿豆、谷子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性改革工作,为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018年,李永以“村企合作”的形式,招商引进朝阳圣洪工贸有限公司,在平房村建成了村级服装加工厂,5月份正式运营生产。累计协调投入机器设备30余套、资金15万元、带动周边3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人均月工资增收1500—3000元。并且探索出“党支部+企业+贫困户+村集体经济”的扶贫模式,先期带动10户贫困户、14口人参与年度分红,人均年度分红400—500元。又以村集体的名义与圣洪工贸公司签署了精准扶贫合作协议,按照协议内容,企业每年将10%的利润划归村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每年增收2万元以上。
2019年,圣洪公司将七道泉子的总厂搬迁到长宝乡的厂区,辐射平房村的服装加工厂,进一步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其中,培训服装流水线工人40余人次,有27人在服装厂工作,10多人被派到总厂开展培训和服装加工工作。10月份,朝阳市电视台“今晚关注”栏目对平房村的扶贫模式进行了报道和推广,双塔区孙家湾镇、北票市台吉镇等单位对平房村的扶贫模式进行了参观学习。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李永带领的市人社局驻平房村工作队继续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养殖合作社对接工作,现已发放2000多只鸡雏、种(母)羊148只,带动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33人增收。为进一步提升生态散养土鸡附加值,他深入研究落实“一村一品”工作部署。5月1日在万达广场顺利启动村里的“平房•印象”卤香口鸡熟食品牌加工展销项目,市场反应非常好;5月10日他带领工作队员参加由双塔区政府组织的第一书记扶贫农产品代销展销活动,走进直播间帮助村里直播带货,得到了市政府、区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认可。
五
春风化雨润心田,五年来,平房村的老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身边所发生的变化。扶贫工作队所做的一桩桩,一件件实事,都温暖到他们的心坎上,让他们感到欣慰和满足。
村里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美好,更美的是年轻的李永无愧于自己的青春韶华,无愧于时代赋予他的使命。现在,李永依然坚守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他的扶贫履历,成为平房村老百姓有口皆碑的永恒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