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你好,我是孙鸣礴。”电话里,干脆又不失温度的男中音,给人一种干练沉稳的感觉。见面后,这种感觉即刻明确为清晰的印象。在与孙鸣礴交谈和实地走访中,我不禁为这个年轻人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火一样的工作热情感动,更为他报效桑梓,致力于家乡脱贫事业的行为感动。
1987年,孙鸣礴出生在辽宁省朝阳市,大学毕业后,他没有像大多数同学一样选择北上广,远走高飞,而是选择回到故乡,回到并不富裕也不发达的辽西小镇。2012年孙鸣礴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孙家湾镇政府一名公务员。他先后从事过林业、武装、城建、环保、综治、纪检等多个部门的工作。工作变动频繁,从事的工作琐碎而杂乱,但是无论做什么,他都全身心投入,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实实在在地做好每一份工作,多次受到上级部门表扬。2017年9月,孙鸣礴担任孙家湾镇副镇长,负责工业经济、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安全生产、城乡规划、国土资源以及扶贫等多项工作,对于镇政府这样的基层组织来说,这些工作哪一项都很重要,尤其是扶贫工作,它一头维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共同理想,一头挑着社会的和谐稳定。领导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这是党和政府对农村贫困人口最深切的关爱,也是时代赋予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名领导干部的沉甸甸的责任,是一份光荣而伟大的使命。能否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是对基层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从父母的心头肉到小镇父母官,从衣食无忧到操心贫困户的柴米油盐,孙鸣礴的个人角色和生活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他没有时间和同学伙伴打游戏撸串嗨歌,没有时间陪父母家人旅游去欣赏远方的风景,周末加班加点是常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美丽中国梦,这是党中央新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必胜之仗,要打好这场硬仗,他有太多的东西要学,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他只能夜以继日勤奋忘我,只能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别无选择。
作为主管扶贫工作的副镇长,孙鸣礴深知肩上担子的分量,随着全面脱贫倒计时的到来,脱贫攻坚时不我待。他更知道,农村扶贫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要做好这些工作,不仅要有一腔热血满怀激情,还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和韧劲,不仅要有较高的相关政策法规水平,还要有一颗秉公办事的责任心;不仅要掌握和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还要有创新思维和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要让祖祖辈辈土里刨食的乡亲们既能物质上脱贫,又能够精神上富有。为了这些,孙鸣礴就像高考备考一样,竭尽全力地投入学习之中。学习习主席讲话,学习省市区有关精准扶贫的文件,学习专家对于扶贫政策的解读,学习先进地区扶贫工作经验,与扶贫办人员研究各级政策文件,针对本镇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在孙鸣礴心里,负责全镇扶贫工作,能够为家乡人民脱贫致富做一份贡献,这是自己的一份荣耀,责无旁贷,他把这份工作当成一项必须做好的功课,不会,学,不懂,问。他像一个刻苦勤奋的学生,孜孜不倦,他把自己当成一个面对贫穷落后的勇士,他必须胜利,他只能迎风奔跑,没有退路,他要和他的战友们一道,为孙家湾这片生养自己的热土,为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生活的父老乡亲,唱一支歌,一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欢歌,描一幅画,一幅山清水秀花香鸟语的山村图画。
二
眼前的孙鸣礴年轻俊朗,棱角分明的脸上,透着青春的活力与朝气,和他年龄稍有违和的是,说起孙家湾,说起镇里的七沟八岭九沟十岔,说起镇里所属自然村的地理优势,现状不足,贫困人口,致贫原因等方方面面的情况,他却像生活在这些村子多年的村民,滔滔不绝,了如指掌。哪个村枣树远近闻名,哪个村有一片桃园,哪个村水质好做出来的豆腐柔滑细嫩味道香,适合规模化发展,哪个村山多草茂适合发展畜牧业,哪个村子有个擀毡子的手艺人,谁家除了种地还有其他产业,谁家有残疾人生活贫困,谁家有个矽肺病人,甚至有的贫困户几个孩子,在哪就业,他都知道,虽说年轻,但毕竟工作千头万绪,也非记忆力惊人,能做到这样,都源于他对孙家湾这方家乡土地真心真意的热爱,源于他不辞辛苦的行走。上任之初,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孙鸣礴夜以继日,马不停蹄,走村庄,下农户,足迹几乎遍布每一个村子,了解各方面情况,土地分布,果蔬栽培,畜牧养殖,农副业特点,家庭收入,孩子上学就业,老人养老,残疾人生活来源,与村干部沟通,和老百姓话家常,村委会,村民家,村头大树下,小河边,山坡上,甚至整天在西山放羊有些智障的二柱子,他都上前打个招呼。他急村民之急,痛村民之痛,苦村民之苦,在孙鸣礴心里,乡亲们就像自己的亲人,他们过不好日子,他寝食难安;在乡亲们的心里,孙鸣礴就像一个懂事勤奋有情有义的邻家大男孩,让人感到贴心亲切,感到踏实可信。
孙家湾镇下辖十二个自然村,人口4937户1.8万人,建档立卡户989户2245人,全镇有六个省市级贫困村。说到这些的时候,他清澈的眼中掠过一丝焦虑,那焦虑的背后,是他对父老乡亲发自心底的爱,是责任,更是勇气和担当。谈到工作成效,孙鸣礴告诉我,通过多方努力,2019年底,全镇六个省市级贫困村,已经全部完成销号工作,建档立卡贫困户989户2245人,截至2019年底已脱贫967户2195人,剩余22户50人将于2020年5月底全部脱贫,说到这里,孙鸣礴深沉清澈的目光望向窗外,望向远处,久久停留在重重叠叠的山峦以及山下一个个如音符般散落的村庄。
扶贫工作初见成效,但孙鸣礴却不感到轻松。为使脱贫工作向纵深发展,贫困户脱贫不返贫,非贫困户致富奔小康,在镇党委镇领导班子共同协商下,他们制定了“产业四覆盖”“一镇两主导项目”“一村一基地”的扶贫发展计划,准确地说,就是通过发展产业,使贫困户增益增收。“产业四覆盖”就是根据建档立卡户的实际情况,逐户研究到户项目和帮扶举措,在全镇大力发展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果业和光伏发电产业,将财政扶贫基金,相关涉农基金和社会帮扶基金投入农业、养殖、光伏等项目,保障贫困户受益,使贫困户通过资产收益脱贫。目标方向确定之后,孙鸣礴带领扶贫办、各村村委会成员一家一家落实,如今花章营子村、小房申村、娘娘庙村、白大营子村、房身村这几个村,仅光伏发电一项,平均收益可达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二。洞子沟村的养猪合作社由村书记带头,村产业基地扶贫基金投入10万元,购买猪苗,配备相应的养殖设备,村里不能外出的劳力到合作社打工,解决了剩余劳力的就业问题,多方面增加农户收入。养猪,给洞子沟村带来的收益率达百分之十五。李杖子村建立养羊基地,平房村成立秸秆加工厂,十五家子养羊合作社及光伏产业叠加,养羊合作社由村支部统领,以养羊基地为示范,农户分散养殖,带动周边农户肉羊生产。代家店村建成香厂,再加上公益岗、事业编等,保证每个贫困户都有两个以上的实体到户项目。
扶贫精准到位,落实项目掷地有声。制定了各村项目,孙鸣礴要求工作人员不能纸上谈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遇到困难解决困难,要把每一个项目落到实处,要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好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他想到了,也真正做到了。同样是养殖,对于不同村子不同人家采取的措施也不同,洞子沟村采用合作社形式成立养猪合作社,由村书记带头,共同饲养共同受益。十五家子村养羊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协议,集中饲养,而对那些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采取村上代种代养,托管养殖。2020年 ,镇里利用61.14万元项目扶贫基金在白大营子村建设98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收益用于分红,巩固脱贫成效。李杖子村将村级扶贫资金和到户项目资金整合,投资25.4万元,建羊舍1000平方米,计划年收益百分之十以上,平房店村利用玉米秸秆深加工制成环保颗粒燃料,曾经鸡刨猪拱的玉米秆居然能换钱,该项目每吨实现纯利率150元,增加了收益,这也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户的积极性,同时带动全村65户127人建档立卡户巩固脱贫成果。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再一次给曙光初现的扶贫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外出打工的走不了,农副产品卖不掉,大棚里的蔬菜联系不到收购商,扶贫企业面临重重困难。为了稳定民心,孙鸣礴一方面提醒大家加强疫情防范,一方面集思广益,千方百计想办法,通过多方努力,孙家湾镇的粮食蔬菜等大多都和市里的超市建立了供销关系。随着疫情形势好转,外出务工人员顺利出发,人社局公益岗位安置人员到位上岗,村级公益岗位一个个开发出来,贫困户因疫情带来的困难得到了及时解决。新冠无情,人间有爱。扶贫,让贫困的乡亲感受到了政策的温暖,全面决胜小康社会,让偏僻贫瘠的辽西小镇充满了如日东升的希望。让父老乡亲真正过上好日子,这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也是孙鸣礴心中的梦想,无惧风雨,携梦前行,这是孙鸣礴——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年轻扶贫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三
每当夜深人静,完成了一天繁重的工作,孙鸣礴会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放松一下身心,享受一下夜的宁静家的温馨。看看书,上上网,浏览一下各类投资信息,寻找乡村致富的灵感和思路。有时和天南海北的同学聊聊天,聊着聊着,他就会不自觉地说到孙家湾,说到扶贫,他也不怕同学笑他唠叨,顺便兜售他的孙家湾大枣,李家店羊肉,他还会不厌其烦地介绍孙家湾的资源优势创业条件,让他们帮助介绍合作投资对象。每到金风送爽瓜果飘香的秋天,他总会买几箱孙家湾大枣寄给远方的同学朋友,孙家湾大枣皮薄肉厚核小味甜口感好,同学朋友们吃了之后一传十十传百,这样每年都会有很多来自远方的订单,闲暇时候,无意之中,有意之为,就帮助乡亲们卖出了很多大枣。孙鸣礴休息的时候,都不忘他的消费脱贫,他就是这样,把工作融入了生活,也让生活浸润着工作,充实而忙碌,累并快乐着。
为了让村民的农副产品瓜果蔬菜销售有更多的渠道,孙鸣礴建议举办电商培训班,指导乡亲学习电脑知识,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农副产品,如此做法,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早些年,有枣树的枣农常常是白天摘枣,晚上还要贪黑赶“鬼市”,当地百姓所说的“鬼市”,就是村民早晚卖枣的地方。村民晚上提着马灯在河套市场卖大枣,外地商贩开着大车来买,头天晚上实在太黑了,起早再来卖,有时贪黑的还没有回家,起早的又来了,很辛苦。有的人家劳动力少,果树多,又赶上秋收,枣子摘不过来,就任凭红玛瑙一般的大枣随风坠落,萎于泥土。这几年,通过引导学习,枣农也学会搞采摘观光了,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收益也高。与此同时,再通过电商平台,开拓多种渠道,这样村民们坐在家里就能把大枣羊肉小米鸭蛋卖到天南海北,异国他乡。数着手里的钱,笑在脸上绽放,千百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不用肩挑人扛,就能把东西卖到自己都不知道有多远的地方,山上的大枣院子里的蔬菜,竟然能让老外啧啧称赞,他们真的没想到,也从来没敢想。
学识和经历决定眼界,心胸和魄力决定格局。通过产业扶持,消费帮助,就业助力等多种举措,孙家湾脱贫工作基本完成,但是贫困户脱贫,贫困边缘户不深化,这并不是最终目的,他想让家乡富起来的同时美起来亮起来,他把目光放得更远。2018年初,孙鸣礴和相关人员,南下北上,东奔西走,招商引资,多次协调,频繁磋商,终于在2019年与大北农集团达成养猪合作协议,由政府先行出资,按大北农图纸规划建造三栋猪舍,预计投入财政专项资金395万元,大北农签订租赁合同,租金每栋每年15万元,三栋猪舍每年收益45万元,收益比率为百分之十一点四,收入资金重点倾斜未脱贫人口和年收入低于5000元的贫困人口。大北农集团投入生产后,从业人员,作为饲料的粮食都会有很大的需求,还会安排一部分富余人员,解决就业,贫困户村民都会增加很多收入。
说到今后的打算,孙鸣礴滔滔不绝。他告诉我,孙家湾镇的危房改造、道路硬化、文化广场建设都已开工或者完成,希望不久的将来,孙家湾镇成为一个村村有花园,家家不缺钱,人人都羡慕,天天像过年这样一个幸福乡镇。
习近平主席2014年在十八大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 。”从孙鸣礴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基层扶贫干部的“实”,也感受到了他致力于家乡扶贫事业的信心和执念。翻翻孙鸣礴的朋友圈,一条推送令我肃然:“三会同开,宣传脱贫攻坚先进事迹,确保全国两会安全稳定,早日完成各项扶贫任务,望大家共同努力,待脱贫,我个人请在座各位好好喝点,到时候好好比划比划。”图片标题是“孙家湾扶贫工作推进会”。
一条推送,短短几句话,其心多诚其情多切,可见一斑。致力于家乡的扶贫事业,让创新奋斗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人生多彩的华章,心为故乡所系,心为扶贫事业所系,孙鸣礴,无愧于一个共产党员,无悔于青春年华。
我真的很高兴,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今天,能够结识这样一位青春四溢的干部,了解他脚踏实地的扶贫故事,倾听他多姿多彩的青春畅想,忽然感觉一向因岁月流年而带来的沧桑倦怠似乎已随风而逝,伴随而来的是心底真实而真切的预期——乡民知礼,烟火可亲,岁月静好,衣食丰赡!
向孙鸣礴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