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作品 > 图文作品 辽宁凤城大梨树村:“干”字当头再出发
辽宁凤城大梨树村:“干”字当头再出发
【2020-07-07 来源:学习强国辽宁学习平台】
​ “干”字当头再出发
窗外,艳阳在天,碧波荡漾的小河穿过大梨树村而过,在微风轻拂下,水波宛如一串串流动的珍珠。
樱桃园暖棚内随处可见农民们精心管理果树的身影,不少游客也慕名前来采摘大樱桃,感受丰收的喜悦。

窗外,艳阳在天,碧波荡漾的小河穿村而过,在微风轻拂下,水波宛如一串串流动的珍珠。

屋内,琳琅满目的土特产品摆放有序,令人目不暇接。

这里,是丹东凤城市大梨树村旅游商品土特产商店。

“往年旺季的时候,我们老两口都忙不过来,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游客少了些,但每天还是闲不着。”见到记者,正在店里忙活的关淑珍、孙全志老两口打开了“话匣子”。

“我俩今年都71岁了,但现在的生活让人有奔头,干活也不觉得累。”关淑珍笑着说。

虽然今年的大梨树村没像往年这个季节那样游人如织,但关淑珍仍坚持每天早早开店,晚上准时闭店。

“别看现在游客少了,但是随着村里旅游产业的发展,我们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以前是小学教师的孙全志接过话来,“毛丰美老书记说过,‘干就有希望,不干就没有出路!’我们大梨树村的幸福日子就是‘干’出来的,不干俺们村里人哪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

大梨树村的老村民是从苦日子里走出来的,孙全志和关淑珍亲眼见证了村里几十年来的沧桑巨变:造果园、开宾馆、办企业、搞旅游……这些挥之不去的集体记忆,让他们难以忘怀。

最初创业的时候,弯腰种树的关淑珍放眼望向万亩果园,曾想:“等到漫山遍野梨子成熟的时候,我们村里人的好日子就有盼头儿了。”

现在,梦想变成了现实。

“别的不说,就说脚下这条路,就让村里人得到了大实惠。”往事让老人记忆犹新。以前,大梨树的村路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为了进城,孙全志用微薄的收入买了一双新鞋,没走几步就深陷进泥里拔不出来。当时心疼得直冒汗的孙全志哪里会想到,今天的大梨树,柏油马路已经通到了家家户户大门口。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是永恒的正解。

站在发展历程的新节点上,大梨树村开启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一产上求“新”、二产上做“深”、三产上提“质”,打造以旅游为核心、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模式,推动新一轮富民强村进程。

黑土地上的幸福嬗变,让人惊喜。到2019年末,大梨树村社会总产值实现16亿元,集体固定资产达6亿元,村可支配财力达到2500万元。

靠着这“干”出来的家底儿,大梨树人“过上了让城里人都羡慕的好日子”,也真实感受到了“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大梨树”。

孙全志的大儿子孙长华高中毕业后回到大梨树村发展,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酿制五味子酒和饮料,再通过父母的旅游商品土特产店销售,一步步发展至今,已经拥有一家酿酒厂,年产值达七八百万元。“现在的生活不愁吃不愁喝,之所以继续经营发展,就是觉得必须‘干’下去。”孙长华说。

孙长华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就读于辽宁大学即将毕业,二女儿正在读高中。他说:“孩子们有志气能飞多远就飞多远,在大梨树村,不需要养儿防老。”

大梨树村为65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发放600元养老金,为8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发放1000元养老金,为90岁以上老人每年定制新衣服。在老人过生日时,还会送去生日蛋糕、水果等礼物祝寿。

魏玉凤是大梨树旅游公司党支部第四党小组组长,在她家,党报党刊等学习资料完整齐全,党员平时都在她家学习、活动。遇到旅游旺季,游客经过这里,党员便成了义务讲解员,将大梨树村的“干”字精神、发展历程向游客娓娓道来……

昔日的大梨树穷得让人心痛,现在的大梨树幸福得让人心动。“大梨树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我们也要力所能及地回馈村民、回馈社会,让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提高。”对未来,魏玉凤和村民们有了更新的追求。

走·想

大梨树村,远近闻名。记者曾多次采访,一次次走近大梨树人,一次次感受到流淌在大梨树人血液里的“干”字精神,感动于他们脸上的幸福笑容。

日新月异的大梨树,始终不变的是“干”字精神。

“不夸张地说,俺们现在不缺钱,想买啥就能买啥。”这是大梨树人话语中的自豪和底气。

多年开办酿酒厂的孙长华在不断发展。他说:“大梨树人就是闲不住,就得干活,‘干’,才是‘活’着。”

如今,到大梨树村生活、养老,是许多城里人的想法。张其华和老伴儿郝莹娟2003年从本溪来到大梨树,“当时看中大梨树的空气好、水好,现在更感觉这里人好、秩序好,在这儿生活,来了就不想走了。”

赶上了好时代,变化一天一个样。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就是大梨树人真实而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