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自己家房前屋后就能把钱赚,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近日,记者在辽宁省铁岭县平顶堡镇椴木岭子村看到,不少村民在自家院子里种植水果,靠发展庭院经济,实现了增收致富。
下午2点多,椴木岭子村党支部副书记于丹和父亲正在给葡萄掐尖,院子里300棵葡萄硕果累累,绿色满园。说起房前这七分地,于丹以前也在地里种过菜,但是离市里远,卖菜十分不方便,很难见效益。2000年,于丹在父亲带领下,开始种葡萄,为家里增收开辟新途径。
于丹介绍:“按照当时价格,一斤葡萄8角钱,一棵葡萄收入10块钱左右,我家这些葡萄能挣3000来块钱。随着价格增长,这300棵葡萄现在一棵收入能达到30块钱,我这园子总收入能达到9000块钱。”
记者看到,于丹家的葡萄每串都套了袋,他告诉记者,这样既防虫防病又无污染,长成的葡萄品质好,等到8月份成熟的时候,有农业经纪人上门收购,还能留一部分给游人采摘。在于丹家的葡萄架下,还种了一丛丛苦菇娘,上秋也能卖1000多块钱。于丹说,他家还在附近承包了28亩山地,种寒富苹果,一年下来,连苹果带葡萄大约能收入6万块钱。
椴木岭子村耕地不到4000亩,有500多户人家,1600多人口,怎样利用有限的土地,在家门口种点水果,增加收入,成为全村增收致富的重点任务。经过几年的发展,通过以户带户,以点带面,像于丹这样发展庭院经济的村民越来越多。现在,发展庭院经济已经成为椴木岭子村民的主要致富手段之一。
今年64岁的张显奎也是庭院经济的受益者,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自家房后的苹果园里查看苹果套袋后的生长情况。张显奎家前院种了200棵葡萄,后院山坡自留地里种了100棵寒富苹果树。有13年苹果种植经验的张显奎,自有一套让苹果不愁卖的好办法。张显奎说:“要想苹果卖得好,主要就是提高苹果的品质、色泽和糖度。”
张显奎说:“我家就3口人,除了我和媳妇,还有80多岁的老母亲,平时没有什么花销,自己种的菜就够吃。我这房前屋后种的葡萄、苹果,再加上种地,一年挣五六万块钱不费劲。现在国家政策好,在农村生活感觉挺好。”
目前,椴木岭子村贫困户已经全部实现精准脱贫,不少村民盖了新房,住上了二层小楼,全村人正依靠勤劳和智慧,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大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