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家里摆放的党员之家,感受着荣耀和责任。回想父辈的努力,做为一名当代的共产党员,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党员的责任所赋予我无限地努力动力和前进方向。
父亲是1983年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和平年代,父亲始终保持着党员的先进性,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父亲从未有任何怨言,那是因为他具有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和良好的党性修养。他总是对我说:“要服务组织、服务领导,做好工作。”
在我的印象中每次除夕,全家团圆的时候,总是不见父亲身影,小时候问母亲:父亲为什么不在家,母亲总是说父亲在忙,小时候不理解,后来才知道父亲是为了让同事们过年能回家团圆而主动在过年的时候值班。默默的无怨做着一名党员应尽责任和担当。
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他的优秀品质,过硬的党性,让我始终铭记在心。在当前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常常把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父亲作比较,我发现相比之下父亲作为一名党员的觉悟,让我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开始细细地观察父亲,时不时地翻看父亲的笔记,那密密麻麻的字里行间,跳跃的是父亲作为一名党员的践行与言语。
而父亲也时常拿爷爷的实例引导我。我的爷爷也是一名党员,从小就因为父亲的爷爷的部队而随军走南闯北,但爷爷没有因为这样而耽误自己的学业,在后来那个无法考学的年代,他也没有放弃自己学识和认知上的提高,在国家恢复高考后成为首批大学生。大学校园里,爷爷就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知青下乡时,他把自己扎根基层农村,了解关于农村基本状况、农业生产的工作信息;在日常劳作中,爷爷永远是冲到第一线的第一人,留在最后的一人个。那时为了改善耕田环境,爷爷所在党支部组织村民上山挑山土改善耕田,为了加快完成情况,他每天总是提前上山,等村民起来时,他已经走过两个来回。
在爷爷的笔记中记录更多的是关于农村状况、农业生产的工作信息,首页写着:“农业生产是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从日记中看到,当时他作为村支书所服务的总户数为93户,日记中还有一些档案信息,比如总人口、男女比例、有选举权人数、民兵数、公安人员、入党人员、召开党员会等。
爷爷记录下共产党领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生产救灾工作,提倡群众早做计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通过爷爷留下来的笔记,我对党史、新中国发展史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更真切地体会到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一定会以祖辈党员作为自己一切行动的榜样,以不忘初心、勇担使命的责任感,按照”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将所学所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父亲和爷爷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他们的行为、作风、品质,就像一面镜子,时时刻刻照映着我,激励着我,鞭策着我。我想自己没有任何理由不把本职工作做好,没有任何理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只有踏踏实实地工作,诚恳待人,不断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成为像祖辈一样的人。
父辈在年轻的时候用青春奉献着岗位,为人民群众和党的事业,不计个人得失,放弃个人利益,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份子,同时,也耗尽了他一生的心血。虽然现在他们不在工作岗位上了,但却同样用他们自己的言行感染着当代的年青人,从他们的回忆中吸取着先进经验。每一次聆听他们谆谆教导,都激发着我爱国之情,增强了我的岗位责任意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老一辈党员经历了太多生活的磨砺和历史的考验。世间的万物,也只有经得住时间长河洗礼的东西才是最迷人、最珍贵的。老一辈党员吃苦耐劳,坚持信仰,有着太多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新一代的年轻同志、年轻干部更应该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丰富思维,不断地吸收党的优秀品质,秉承珍贵的历史美德和经验,不断地向优秀的老一辈党员看齐,做一名名副其实的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