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窗外蒙蒙亮,听了一夜室友的鼾声,伴着狗吠和稻田里蛙声,我睁开了双眼,一夜的碾转反侧。我长叹了一声,又失眠了。
自从下派到东港市小甸子镇三道林村,我一直不习惯和其他下派干部共同住在集体宿舍。三天中常有两天是在失眠中渡过的,这一夜又是如此。心里决定不在床上躺着了,轻手轻脚的起来,穿上衣服,下了楼。楼外一阵凉风吹过,阴云压着大地,清晨的湿气让我打了个冷战。走到楼外的农田,仔细的观察起水稻和玉米。大田里绿油油的,心里想着水稻和玉米又长了不少吧,每天看看庄稼的长势,成了我下乡以来的习惯。记得三月份来时,地里还光秃秃的,看着农民翻地、播种、除草、打农药,看着庄稼一天天的变化,心里盼着丰收日子早日到来,感觉它们像是自己的孩子似的。
在地里转了一圈,到食堂吃过早饭,我骑上新买的摩托车,向村里开去。在路上我决定到老洋河大桥看看,大洋河在我们村有近四公里河段,我们村是全镇地势最低的地方,一到这季节就是我们村防汛的关键时间,去年的一场大水把大桥冲断了,始终没有修复。一路急行来到了断桥边,看了看上涨的河水,虽然下了一星期的雨,但看来问题不大。交通部门正在抢修大桥,工地上挖掘机、翻斗车来回穿梭。几个在附近的村民看见了我就围了上来,村民七嘴八舌的说起来。一个村民说:“李书记去年大桥一断,这给我们的生产生活都带来很大的影响,到东港得多走二十多公里,油钱的损失不说,村里农产品都卖的都比其它地方便宜,收购商不愿意来,我们都盼着大桥早日修好。”另一个村民说;“你来之前,我们村2012年发了一场大水,2017年又发了一场大水,希望你能给我们带来好运。”又一村民说;“一年庄稼绝收,就等于我们三年白干了,这几年已经发了两次大水了,我们已经经不起这么折腾了。”听着他们的话,我在心里想农民太不容易了,并在心里默默地祈祷:愿老天保佑,让我在这三年里,风调雨顺,能让农民年年大丰收。
告别了村民,我顺着洋河大坝骑行,这时我发现大坝的地上一片黑色的果实。我停车抬头观看,树上结满了桑椹,这不是桑树吗?我停车开始一边摘一边吃起来,在吃的过程中,我发现这的桑椹味道很好,但就是果实偏小,而且树太高不好采摘。顺着大坝一路走,我发现几公里长的大坝种满了桑树,少说也有近千棵,问了一下过路的村民,;了解到这些桑树都是无人管理的。这时我心里突然想到:我们村是无集体收入的空壳村,这些桑树不就是宝贵的资源吗?为什么不能管理起来,让它产生经济效益呢?带着这个问题来到村部,询问了村主任。主任说这些桑树产权不在我们村,而在水利部门,得咨询相关单位。
在村里忙了一天,在回到镇里的路上想着今天发现的桑树,心里暗想不管怎么样,这个项目我得跑一下,如果可行,明年就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了。虽然这时天还是灰蒙蒙的,但我的心好像亮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