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事记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事记 鞍山市达牛镇大事记
鞍山市达牛镇大事记
【2021-06-21 来源:达牛镇人民政府】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辽中县曾在此设过分防(分县),民国初年和日伪统治时期曾设过镇、村。解放后简化为“达牛”。

新中国建立后,1958年前,属西佛区、西佛公社,

1961年6月辟建达牛人民公社,

1978年,辽河红庙子大桥通车后,渡口运输逐渐减少。八十年代,达牛镇乡办企业异军突起,农机、五金、建材、棉絮、炼油等一批厂子兴旺,农机厂生产的档案柜,工艺精致,畅销全国各地。进入21世纪逐渐退出市场。

1983年6月改为达牛乡人民政府,达牛村伊斯兰信众建起清真寺。

1988年,撤乡建镇,取名达牛镇人民政府(以下简称达牛镇)。辽河西岸有五里槽子渡口(原名新口)一向为台安通往辽中、辽阳之要冲,

2000年9月达牛镇教育办公室于更名为达牛镇中心校。辖达牛初级中学、大姜初级中学和茨于初级中学及18所村级小学。

2001年达牛党委推动村账镇管,聘任四名村会计,对全镇各村的账目由村里统一记账管里,杜绝了村级账目管理混乱的现象。建成九年一贯制中学,建成集中学、小学、教育办为一体的教育行政中心,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初升高考试连年位居全县前列。7月,达牛镇经委撤消。

2002年对机关进行改革,对政府八大助理及事业站所负责人实行聘任制。取消了农民交公粮。达牛镇大力发展林业。

2003年已发展退耕还林2710亩。全镇有荒地造林4708亩,三北造林4215亩,国家公益林850亩。基督信众集资在河南村盖起一座基督教堂。

2004年,合村并镇将原来达牛镇所辖的19个村合并成达牛村、河南村、网户村、大田村、大于村、大姜村、大堑村、岳家村、郑三村、十四村、小荒村、南岗村、赵荒村等13个行政村。陆续对张老道家宅进行了维修,墙四角重修了用以防卫和象征权威的炮台。

2006年即化解了村级债务1200多万元,得到台安县委和县政府的高度认可。

2007年达牛镇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大大改善,每个村主街路均统一院墙,修文化墙21000延长米,建文化广场13个计24000平方米,为村民业余生活提供了方便。7月,成立达牛镇政协。

2008年齐玉良投资建设的台安县印富铸件厂。耿友良建设的达牛镇达牛村建材厂生产各类建材砖,在2008年产值达4000万元。达牛镇被省授予文化先进镇的光荣称号。

2009年达牛在外能人崔宝玲引进韩国设备占地40亩,投资建成的鞍山市炭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桔杆块炭2010年产值达2500万元。

2011年,辽河滩地退耕还草,达牛镇计有15900亩耕地退耕,为辽河水清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012年60岁以上的老人也能领养老钱了。

2013年起,引导农民对农作物种植投保,解除了农民的种植的后顾之忧,不再为天灾无耐,使农民种地有了保障。2013年推动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引导农民对农作物种植投保,解除了农民的种植的后顾之忧,不再为天灾无耐,使农民种地有了保障。2013年,火渤货运铁路从达牛镇大田村、网户村、大姜村、大堑村经过,结束了达牛镇无铁路的历史。

2014年起形成了新的农村发展模式,一批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兴起,雯博家庭农场、绿美玉米种植合作社被评为辽宁省首批优秀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张老道家宅”被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发展文化旅游,叫响了辽河文化的品牌。2014年,对原达牛镇卫生院改造翻建,改造后建筑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有病床36张,设施更加齐全,医疗环境得到显著提升。被鞍山市评为“健康教育示范基地”。

2015年末形成了以棚菜、生猪、黄牛、养鸡、草莓、红树莓等特色品种、养殖为支撑的大农业发展格局。同时,达牛镇又是台安县重要的玉米产区。打造了西红柿、网纹瓜、绿茄为代表的一批远近闻名的特色农产品。农业产业化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南岗、赵荒、网户三个占地1000亩的棚菜生产基地;形成河南、网户村300亩草莓种植采摘基地。经过20余年的发展,到2015年未,达牛镇的大棚已达近10000栋。建成达牛、河南、大于、大堑、南岗五个村外牧业小区。2015年实现黄牛存栏3000头,生猪32000头,禽类年末存栏75万只。养殖业正在向品种多元化和经营市场化方向发展。连续三年争取省基本农田改造工程项目,累计投资3500万元,对达牛全部低产田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修农田砂石路70余千米,桥涵170余座,打抗旱机井90余眼并配发了浇灌设备,平整了耕地,疏浚了沟渠。经过三年的努力,达牛的中低产田全部改造成高产农田。使农田的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极大的改善了生产条件。2015年台安县安格拉肥料有限公司落户达牛大田村,生产各类肥料,2015年地方财政收入854万元,是2001年423万元的2.1倍;全口径税收收入313万元,是2001年208万元的1.5倍;到2016年招商引资完成9000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180元,是2001年的2.7倍。2015年达牛村被省命名省农家书屋和鞍山市阅读示范基地。2015年参合人数达22737人,参合率达100%,农民的健康有了保障。2015年建了地下管网排水系统,改善了污水横流的状况。2015年,90 %农户用上液化气,有线电视入户100 %、电脑宽带入户20 %、太阳能热水器入户30 %,自来水入户达到100%。达牛镇镇村环境正逐步实现美化、绿化、亮化!2015年全镇人均收入19180元。

2016年台安县安格拉肥料有限公司创产值突破3000万元。台安县三和纸箱厂等一批小企业也在达牛落户。这些企业为达牛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一事一议修了50公里的柏油路,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组组通砂石路。2016年在网户村建成4000平洪强养老院,有床位480张,使农村老人也能过上城里人生活。电力事业迅猛发展,2015年全镇供电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时。

2019年4月份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引导推广垃圾“五星分类”法减量处理垃圾。2019年投入起动资金184460元到天雨种苗合作社,带动达牛最后9户25人脱贫。全镇255户474人全部脱贫。达牛镇255户474人都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完成金白线14.5公里乡路改造工程,“二纵三横”大交通格局形成大力推进“一事一议”柏油路建设工程,全年建设“一事一议”柏油路11.5公里。完成迹地造林350亩,林地总面积达到7893亩。河长制全面落实,逐步实现达牛生态环境的明显改观。争取资金214万元,在大田、大姜、网户村建高标准温室大棚,增加村集体收入。    

2020年引进辽宁洪鼎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台安分公司;鞍山格尚土木工程建筑有限公司;辽宁鑫通金属制造有限公司3个“轻资产”企业。改造升级炭宝科技公司投资3000万元,利用秸杆生产饲料、肥料。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管网建设项目在达牛实施。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大排查,使所有问题销号清零。达牛镇248户47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今年继续无死角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在达牛村、十四村示点推广“五星”分类法减量处理垃圾,建设“美丽示范村”。 2020年建设十四村为省“美丽示范村”。通过19支排查小分队和镇、村、组和村医三级四人包保管控责任制,排查和属地化管理返乡人员。完善发热人员防治流程,各商业网点APP二维码扫码经营,常态化防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误农村抓春耕和推进复工复产。推进了健康乡村建设,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5%,村民小病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基本医疗更贴近群众。2020年中考中,达牛初中有26名学生考上台安高中,位列全县农村乡镇中前5名。全年就业培训351人,带动就业450人。精神文明建设有效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达牛镇试点。评选出13户省级美丽庭院。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8890”群众诉求144件,“五星级”以上反馈件达 142件,群众满意率达98.6%。意识形态工作全覆盖,形成镇、村、组三级组织网络。2020年度达牛村被省农村农业厅授予省级社会治理省级先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