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陪朋友去大鹿岛,总觉得有一些遗憾,似乎这个地方还应该告诉人们一些更多的东西。后来,这种感觉在脑海中逐渐清晰,即大鹿岛的旅游开发应该深化爱国主义这个主题,甚至可以将其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894年,中日两国海军进行了三次大海战,即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海战,其中9月17日发生在大东沟口外的黄海海战,“是中日两国近代海军空前的一次大海战,双方参战舰船之多,规模之大,战斗时间之长,交战之激烈,伤亡之惨重,为近代世界各国海战史所罕见。”这三次海战,是日本绞杀中国海军,进而侵占中国的战略阴谋。中国北洋海军虽然在历时202天的战斗中全军覆没,但广大海军官兵面对强敌顽强搏杀、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中华儿女抵御外寇的壮烈篇章,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
黄海海战发生在大鹿岛附近的海面上,大鹿岛自然应该成为人们凭吊古战场、缅怀先烈、感受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地方。因而,大鹿岛旅游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题在政治上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尤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后,全国各地党团组织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都提上了议程。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中,也强调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问题。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三个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像甲午海战这样的历史题材,像以邓世昌为代表的中国近代海军集体壮烈殉国的英雄事例,实为激励国人振兴中华不可多得的教材。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甲午古战场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将大鹿岛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换言之,当人们去大鹿岛有了充足的理由后,其经济意义不言而喻。
那么,如何在大鹿岛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呢?笔者有如下几点设想:一、在大孤山码头设置有关甲午海战宣传牌,告诉人们在100多年前,大鹿岛附近海面上曾发生过一场惨烈的战争,给游人一种悬念,促使登岛探其究竟。二、在岛前广场设置甲午海战宣传长廊,向人们展现三次海战的过程,特别应突出黄海海战所起的关键作用,使游人对甲午年三次海战有一个总体印象。三、塑造中国参战舰船的模型及指挥员塑像,特别应制作黄海海战沙盘,让游人直观甲午黄海大海战的战斗场面。四、设置循环放映《甲午风云》影片场所,或在旅游旺季,每晚在露天放映场放映此片,既可强化游人对黄海海战的印象,又丰富游客的夜生活。五、组织凭吊活动。一是凭吊邓世昌墓;二是改装一只专用凭吊船,组织游人到致远舰沉没处凭吊为国捐躯的壮士们,进一步烘托爱国主义教育的旅游主题。六、培训专业讲解员和导游员,结合各种场景和活动向游人仔细讲解海战经过、人物传略及对中国近代的影响。七、编写甲午海战资料书供给游人。八、策划相关的旅游宣传活动和旅游宣传纪念品。
笔者的这些设想,不需要太多的投资就可赋予大鹿岛旅游更深刻的内涵,可能对提升该岛乃至东港的旅游业会有一定益处。
还想说一点题外话。大凡给游人留下念想的旅游胜地,除了它迷人的自然景观,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内涵,而能牵动游人情致的,往往是“人文山水”。高品位的旅游策划,会让游人同历史和自然浑然交融在一起,如若是文人墨客,则会在不自觉中产生写文章的冲动。回望我市的旅游景点,可有过如此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