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事记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事记 鞍山市台安县达牛镇全面简称小康社会大事记
鞍山市台安县达牛镇全面简称小康社会大事记
【2021-06-25 来源:达牛镇人民政府】

1907年辽中县曾在此设过分防(分县),民国初年和日伪统治时期曾设过镇、村。解放后简化为“达牛”。新中国建立后,1958年前,属西佛区、西佛公社。

1961年6月辟建达牛人民公社。

1978年,辽河红庙子大桥通车后,渡口运输逐渐减少。八十年代,达牛镇乡办企业异军突起,农机、五金、建材、棉絮、炼油等一批厂子兴旺,农机厂生产的档案柜,工艺精致,畅销全国各地。

1983年6月改为达牛乡人民政府,达牛村伊斯兰信众建起清真寺。

1988年,撤乡建镇,取名达牛镇人民政府。辽河西岸有五里槽子渡口(原名新口)一向为台安通往辽中、辽阳之要冲。

1994年。投资40万元,修复了全部辽河水毁套体    

1995年又筹措了25万元资金,开始了辽宁水毁工程整修工作。   

1995年夏。镇政府投资16万元对答,实现公路往户村两公里路段进行了整修。全镇交通大为改善。   

1995年,引进鞍山市社会保险总公司60万元,帮带资金和个体资金大户联办大型饲料加工厂。    

1996年。在小城镇建设上投资36万元。拓宽中心大道1000米,上路灯36盏。栽植风景树200余株。    

1996年筹集220万元,建商品楼2200平方米,完成应覆盖4000平方米。    

1997年,投入99万元,建成了自来水供水系统,用户达800户。    

1997年,投入60万元,整修环乡路15公里,重新塑造

了达牛对外整体形象,改善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    

1997年,全镇投入22万元资金用于桥涵闸站配套工程建设。    

1998年夏秋之交的抗洪抢险工作中,全镇投入30余万元,及时排除7处重大险情,保证40000亩河滩地获得大丰收。    

1998年,投入21万元,在大姜中学新建校舍400平方米,投入10万元,为中学购买了大量实验仪器,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    

97年至99年。镇村投入近200万元。架设低压线路。32000米,办理电力峥嵘。200KVA。修土路,24000米。把电送到了大棚区,把路修进了大棚区。    

97年至99年,全镇群众还投入1000万元,建成了6个百亩连片滩地,棚菜小区总面积达3000亩。    

97年至99年。在棚桃示范区开发上。镇政府投入15万元。群众自筹15万元。建成了10栋钢筋骨架,砖石结构,高标准大棚,给全镇棚桃生产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1999年,镇政府投入42万元,群众集资15万元,对赵荒、岳家等村3000亩耕地进行旱改水,打小井117眼。    

1999年,投入42万元,对辽河灌区6000亩老水田进行改造,配套桥涵50座。    

1999年,全镇还投入28万元,对辽河套堤进行了整修,确保辽河滩地安全度汛。    

1999年,全镇引进与域外资金809万元,建成了达牛液化气站、达牛鲜果储销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    

1999年,在小城镇建设上,筹资80万元完成了模具厂临街老房区改造,建成1000平方米商品楼一栋,同时强化了小城镇建设规划与环境卫生管理。    

1999年,在基础教育工作中,镇政府引进资金220万元,建成了3200平方米的中学教学大楼,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    

1999年,在老年事业发展上,镇政府投入60万元对敬老院进行改造,完成建筑面积650平方米,改善了院内老人的生活条件。    

1999年,在医疗卫生事业上,全镇筹资28万元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解决了群众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    

2000年9月达牛镇教育办公室于更名为达牛镇中心校。辖达牛初级中学、大姜初级中学和茨于初级中学及18所村级小学。

2001年建成九年一贯制中学,建成集中学、小学、教育办为一体的教育行政中心,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初升高考试连年位居全县前列。7月达牛镇经委撤消。

2002年对机关进行改革,对政府八大助理及事业站所负责人实行聘任制。取消了农民交公粮。达牛镇大力发展林业。

2003年已发展退耕还林2710亩。全镇有荒地造林4708亩,三北造林4215亩,国家公益林850亩。基督信众集资在河南村盖起一座基督教堂。2003年,投资200万元,建成2000平方米中小学教学楼,实现达牛、河南、网户三效合一的教育布局调整,并掉四所小学,建成了中心幼儿园    

2004年,合村并镇将原来达牛镇所辖的19个村合并成达牛村、河南村、网户村、大田村、大于村、大姜村、大堑村、岳家村、郑三村、十四村、小荒村、南岗村、赵荒村等13个行政村。陆续对张老道家宅进行了维修,墙四角重修了用以防卫和象征权威的炮台。

2006年即化解了村级债务1200多万元,得到台安县委和县政府的高度认可。

2007年达牛镇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大大改善,每个村主街路均统一院墙,修文化墙21000延长米,建文化广场13个计24000平方米,为村民业余生活提供了方便。7月,成立达牛镇政协。

2008年齐玉良投资建设的台安县印富铸件厂。耿友良建设的达牛镇达牛村建材厂生产各类建材砖,在2008年产值达4000万元。

2008年,岳家村先后投资210万元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特色旅游专业村的开发,改造了旧村部,修建了3.5公里环村砂石路,建设了占地100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修建了“五统一”精品路3000米,植树4000余株,整修仿古标准墙3公里,并重点对张老道家宅附近居民环境进行重点整治。达牛镇被省授予文化先进镇的光荣称号。 

2008年,争取资金100余万元,改扩建了达牛中心敬老院,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今年将进行配套建设。完成达牛主干道建设工程,西佛智大牛二级路面改扩建工程顺利完成。投入25万元对中心街进行了维修和改造,改善了主街路的整体形象。    

2009年达牛在外能人崔宝玲引进韩国设备占地40亩,投资建成的鞍山市炭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桔杆块炭2010年产值达2500万元。

2009年,达牛镇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先后投入资金37万元,整修中学操场。投入资金40万元建成中、小学食堂。争取资金50万元完成敬老院附属配套工程。投资2000万元,改造改建了达牛镇综合市场。  

2010年达牛镇投入资金50余万元,对村屯环境进行美化、绿化。    

2010年,投资60万元,对正山干渠越加支沟,进行彻底治理。南岗、大于、苏家、大三等村也都加大了农建力度,确保了沟道的畅通,为今年防汛排涝提供了先期准备。    

2010年,强化城镇建设,中心街两侧实现应覆盖栽植银杏树300铢,价值六万元。    

2010年,投资70万元,在镇西出口建设1万平方米大型中心文体广场一处。    

2010年,达牛村投资105万元,占原有建设标准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了整村推进工程“五统一”精品街路延伸到每家每户达到全覆盖。    

2010年,争取资金50万元,完善了达牛敬老院附属配套工程,提高了老人生活的幸福指数。    

2010年,争取资金160万元,整修了达牛中心校的操场,篮球场,新建了车棚和透视墙。并对小荒小学进行了整体改造,又完成了大于小学的撤并工作。    

2010年,成功完成13个行政村的两委换届工作,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    

2010年。圆满完成了第六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为国家的各项宏观规划提供了准确的人口依据。    

2011年,辽河滩地退耕还草,达牛镇计有15900亩耕地退耕,为辽河水清做出了自己的贡献。2011年,我镇投入资金20万元用于植树造林,新增绿化面积2500亩。达牛纯投入绿化资金20万元,对春屯环境进行美化绿化。    

2011年,为加大农建工作投入力度。投资30万元,对郑三干沟、岳家支沟、苏家支沟及个别“梗”地段儿进行彻底清淤,确保四级沟道造的畅通,为防洪排涝准备必要条件。    

2011年,投资30万元,建成达牛镇便民惠民服务中心。9家事业单位在此设立窗口,推行阳光政务、“一站式”办公,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2011年,投资70万元建成综治服务中心。健全制度完善服务,提升形象。投资20万元维修机关办公楼,改善办公环境    

2011年,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争取资金487万元。购垃圾运输车7台。叉车7台,修下水边沟13000米,建垃圾中转站6座。安装垃圾箱222个,制作水源地保护警示标志牌98块,修水源地保护栏1400米,为新农村建设增加新的内容,提升了村屯形象。    

2011年一事一议项目,顺民意、解民忧向上争取奖补资金300万元,修砂石路95700米,清淤31000米,全镇累计投入资金2000万元。    

2011年,投资110万元完成小荒学校校舍改扩建;投资80万元用于中心小学操场及校园周边环境建设。    

2012年60岁以上的老人也能领养老钱了。

2013年起,引导农民对农作物种植投保,解除了农民的种植的后顾之忧,不再为天灾无耐,使农民种地有了保障。2013年推动农村危房改造工程。2013年,投资12万元,清理干、支、斗、农四级沟渠59条4.6万米。    

2013年,投资1100万元,1.2万亩永红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正在实施,利用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完成了十四村等村的柏油路工程队,101户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及病残户危险房进行维修、翻建。完成了投资350万元,建大堑小学教学楼。完成了投资50万元建水利站综合办公楼项目。投资20万元,建成了达牛镇计生优质服务站。完成“金富线”15公里县级公路维修工程,改善出行难问题。引导农民对农作物种植投保,解除了农民的种植的后顾之忧,不再为天灾无耐,使农民种地有了保障。

2013年,火渤货运铁路从达牛镇大田村、网户村、大姜村、大堑村经过,结束了达牛镇无铁路的历史。

2014年起形成了新的农村发展模式,一批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兴起,雯博家庭农场、绿美玉米种植合作社被评为辽宁省首批优秀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张老道家宅”被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发展文化旅游,叫响了辽河文化的品牌。

2014年,对原达牛镇卫生院改造翻建,改造后建筑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有病床36张,设施更加齐全,医疗环境得到显著提升。被鞍山市评为“健康教育示范基地”。

2014年累计投资500余万元,修建砂石路26.5公里,柏油路5.8公里,水泥路2公里.    

2015年末形成了以棚菜、生猪、黄牛、养鸡、草莓、红树莓等特色品种、养殖为支撑的大农业发展格局。同时,达牛镇又是台安县重要的玉米产区。打造了西红柿、网纹瓜、绿茄为代表的一批远近闻名的特色农产品。农业产业化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南岗、赵荒、网户三个占地1000亩的棚菜生产基地;形成河南、网户村300亩草莓种植采摘基地。经过20余年的发展,

2015年未,达牛镇的大棚已达近10000栋。建成达牛、河南、大于、大堑、南岗五个村外牧业小区。

2015年实现黄牛存栏3000头,生猪32000头,禽类年末存栏75万只。养殖业正在向品种多元化和经营市场化方向发展。连续三年争取省基本农田改造工程项目,累计投资3500万元,对达牛全部低产田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修农田砂石路70余千米,桥涵170余座,打抗旱机井90余眼并配发了浇灌设备,平整了耕地,疏浚了沟渠。

2015年台安县安格拉肥料有限公司落户达牛大田村,生产各类肥料,2015年地方财政收入854万元,是2001年423万元的2.1倍;全口径税收收入313万元,是2001年208万元的1.5倍;到2016年招商引资完成9000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180元,是2001年的2.7倍。

2015年达牛村被省命名省农家书屋和鞍山市阅读示范基地。2015年参合人数达22737人,参合率达100%,农民的健康有了保障。

2015年建了地下管网排水系统,改善了污水横流的状况。2015年,90 %农户用上液化气,有线电视入户100 %、电脑宽带入户20 %、太阳能热水器入户30 %,自来水入户达到100%。达牛镇镇村环境正逐步实现美化、绿化、亮化!2015年全镇人均收入19180元。

2016年台安县安格拉肥料有限公司创产值突破3000万元。台安县三和纸箱厂等一批小企业也在达牛落户。这些企业为达牛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一事一议修了50公里的柏油路,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组组通砂石路。

2016年在网户村建成4000平洪强养老院,有床位480张,使农村老人也能过上城里人生活。电力事业迅猛发展,2015年全镇供电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时。

2019年4月份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引导推广垃圾“五星分类”法减量处理垃圾。

2019年投入起动资金184460元到天雨种苗合作社,带动达牛最后9户25人脱贫。全镇255户474人全部脱贫。达牛镇255户474人都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完成金白线14.5公里乡路改造工程,“二纵三横”大交通格局形成。大力推进“一事一议”柏油路建设工程,全年建设“一事一议”柏油路11.5公里。完成迹地造林350亩,林地总面积达到7893亩。河长制全面落实,逐步实现达牛生态环境的明显改观。争取资金214万元,在大田、大姜、网户村建高标准温室大棚,增加村集体收入。    

2020年引进辽宁洪鼎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台安分公司;鞍山格尚土木工程建筑有限公司;辽宁鑫通金属制造有限公司3个“轻资产”企业。改造升级炭宝科技公司投资3000万元,利用秸杆生产饲料、肥料。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管网建设项目在达牛实施。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大排查,使所有问题销号清零。达牛镇248户47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今年继续无死角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在达牛村、十四村示点推广“五星”分类法减量处理垃圾,建设“美丽示范村”。

2020年建设十四村为省“美丽示范村”。推进了健康乡村建设,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5%,村民小病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基本医疗更贴近群众。

2020年中考中,达牛初中有26名学生考上台安高中,位列全县农村乡镇中前5名。全年就业培训351人,带动就业450人。精神文明建设有效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达牛镇试点。评选出13户省级美丽庭院。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8890”群众诉求144件,“五星级”以上反馈件达 142件,群众满意率达98.6%。意识形态工作全覆盖,形成镇、村、组三级组织网络。

2020年度达牛村被省农村农业厅授予省级社会治理省级先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