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事记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事记 锦州市黑山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事记
锦州市黑山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事记
【2021-07-05 来源:中共黑山县委宣传部】

2012年,黑山县完成粮油高产创建20万亩,粮食总产量24.7亿斤。建设棚室小区2.8万亩,“三品”认证105万亩。完成果树标准园5万亩。新增养殖小区18个,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率达到62%肉牛产业在重点村和重点户实现了新突破,猪、牛、禽饲养量分别达到320万头、48万头、5500万只。

完成节水增粮工程2.6万亩土地综合整治“三个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增耕地14.1公顷。推广新品种、新技术60项。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4%。“两退一围”、青山工程取得新进展,植树造林3.92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

新建、改造了绕阳河、半拉门等乡镇综合市场。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福山时代购物广场主体完工,将成为辽西最大的新一代城市综合体小商品批发市场房屋征收已经完成。

投资1700万元,高标准改造了东外环路,完成了1.58万延长米的给排水工程安装小街小巷路灯160盏。

大修县以上公路60公里大修乡级公路14.7公里,铺设乡村黑色路面和水泥路面116公里,均已竣工通车。完成了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22个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1291日,13所农村中学的5000名学生如期进城读书,与县城孩子同样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生住宿免费,伙食费、交通费定额补助,集中安排车辆接送学生,达到了学生满意、家长满意、教师满意、社会满意的效果。

建设了八一广场和武林公园工程总占地面积5.1万平方米,加强了国防教育,传承了历史文化,为全县群众提供了又一个环境优美的休闲场所,成为城西出口和铁路沿线一道靓丽的风景。继续进行县城集中供暖改造县城民营供热企业全部收回政府管理。投入3000万元,新建换热站5座,新增锅炉120吨,改造和新铺设供热管网5.5公里。投资2340万元建设的大虎山供热站投入使用。

养老托管综合服务楼2012年末竣工服务楼总投资918万元,建筑面积4717平方米,床位200张,成为辽西一流的养老机构。

实施了农村户用沼气池工程和安全饮水工程新建户用沼气池1800新建农村水厂4处,解决了7075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2013年,建设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1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0.5亿斤。新增棚室小区1万亩,新栽果树1.3万亩植树造林4.6万亩。新建畜牧养殖小区15个,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率达到80%

建设高标准农田17.4万亩,新增耕地1.6万亩,土地整理1.5万亩,改洼治涝7.7万亩,实施节水增粮工程5.2万亩,小流域治理3.1万亩,坡耕地治理1万亩。农机总动力达到76万千瓦,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4%

“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有序推进,初步建成褐壳鸡蛋生产基地,“物产黑山”品牌完成包装,即将推向市场。大型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陆续落地、建成、投产,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5个,新增龙头企业20户。

投资5000万元增加和改造了供热设施,新增供热面积80万平方米。改造配水管网2.78万延长米,新建了水质检测中心。铺设排水管网5370延长米,铺装人行步道8773平方米,安装路灯96盏。新修城市干道1233.8公里,其中:高标准改造了县城南外环、西外环、北外环、西内环、二初中北路,大修了县城南出口黑大线、西出口京哈线、北出口黑芳线、东出口小小线。修建小街小巷道路2.4公里,整治了龙兴社区西长流水沟,附近群众几十年的行路难和环境污染问题得以解决。

投资2.39亿元,对全县各等级公路进行了全面修建。新建西大外环路9.3公里。修县以上公路新阜线、奈广线、黑芳线、库二线53.3公里。修农村公路1493.6公里,新建农村“一事一议”水泥路72121.2公里。改造了大虎山大王家险桥。马屯立交桥、新立屯立交桥竣工通车。

新建县第一幼儿园投入使用,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医疗费用大幅降低。有效控制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趋势。新建社区书屋5,建成县乡电子阅览室10个。

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扩面1.5万人,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5%7.1万城乡居民领取养老金。实行了新农合大病商业保险,扩大了重大疾病补偿范围,提高了补偿标准实名制就业7800人,劳务输出10万人次。养老托管中心的运营有效缓解了农村常年病人养护难题。新建了救助管理站,提高了救助能力。

2014年,建设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18万亩,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抗旱减灾作用,粮食总产量突破20亿斤,有望再次被评为全国产粮大县。新建、改造养殖小区22个,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率80%,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379万头、35万头、59万只和6335万只

实施千亿斤粮食项目6万亩,土地综合整治8.6,节水增粮工程4.9万亩,坡耕地改造3万亩。

改造了县城工业大街和福山路新修小街小巷水泥路、麻石路92.4公里,对县城所有主次干道进行了病害处理。对南湖供热站进行了环保除尘脱硫改造,新建10万吨储煤场1座。铺设农电小区等3处供水管道1200延长米。铺设人行道方砖4970平方米,安装路灯68盏。对南湖公园设施进行了维修更换。大中修县级以上公路359公里、乡村级公路2096公里,新修农村“一事一议”水泥路3579公里。

开展宜居乡村建设半年会战新建文化广场47个,安装路灯4420盏,解决了7个乡镇3.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发展户用沼气池2000个,配发垃圾清运车15台,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实现了县乡村全覆盖。

新建社区书屋8个,补充农家书屋图书6.7万册。送戏下乡和文化广场演出28场。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顺利并轨。企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分别参保8万人、6.2万人和1.1万人。新农合参合46万人。劳务输出近10万人次,实名制就业6218人。对低保进行了全面核查,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分别提高13%、12%和10%1.55万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3200元以上。新增养老床位167张。

2015年,农村环境明显改观“五无六有”为标准,开展农村环境建设年活动,清理“六边三堆”33万吨,设村内保洁员1140人,在一些乡村初步建立了“户集、村收、乡运”的垃圾处理模式。新建村内硬化道路165公里,实现了省政府三年任务一年完的目标。植树造林180万株,种植花草30万平方米,主要公路两侧基本绿化。5个乡镇、15个村被评为全市最美宜居乡村。

持续改善生产条件,粮食总产量24亿斤。“三品”认证达170万亩。建设省级标准果园3个。启动植树造林三年会战,造林4万亩。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6个。获批省级肉牛养殖现代示范区。建成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重大动物疫病零发生。9.3万农户参加农业、养殖业保险,理赔受益7000万元。

新增农民合作社371个、种粮大户25个、家庭农场200个、龙头企业12个。新增土地流转22万亩。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63007.2万亩,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率98.5%。建设了绿色芳山花生现代农业园。新型职业农民等各类培训2.1万人次,推广新品种76个。

开展基础教育建设年活动,新建小东中学、四间小学、第二幼儿园、新立屯幼儿园,改造操场33个。树立“四名工程”先进典型22个。新建农村文化广场66个,安装健身路径102套。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130户。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水厂、水点21处,解决了97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水质检测增加到42项,确保群众喝上放心水。

2016年,实现粮食总产量20.1亿斤。建设日光温室小区1000亩。新增“三品”认证25万亩。造林三年会战又完成3.5万亩。实施了土地治理、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千亿斤粮食、保护性耕作、深翻及深松整地等多项工程,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优化。养殖业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农业保险解决了农民后顾之忧。与沈阳农业大学签订了全面合作战略框架协议,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科学化、产业化发展进程。

投资426万元,对南湖公园进行改造,栽植乔木3000株,灌木、花草1.8万平方米,建设了休闲健身广场,铺设人行步道方砖5500平方米,安装高杆灯1盏、路灯85盏,“城市之肺”再添新景观。

投资2097万元,改造宽广路、东内环路、南湖一路、东关路和光荣路中段,总长3.4公里,配套铺设排水管道3900延长米,硬化人行步道3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48盏。

投资3047万元,硬化村屯道路58144公里,为历年之最。

投资1045万元,修建庞河城区段堤顶水泥路8.5公里,又增加了一条城区内的南北通道。

投资493万元,升级改造黑大公路新时代广场至滨铁路区段人行道,改造排水管道1300延长米,铺设大理石板1.8万平方米,实现了“六线落地”。

投资1500万元,在常兴镇建成全市第一家区域中心敬老院,6个乡镇200名五保老人已经入住。

文化建设年活动异彩纷呈新建文化广场73个。开展了“颂歌献给党”“东北大集·品味黑山”和首届传统二人转艺术节等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加强特色黑山宣传,着力打造了“太极黑山·长寿之乡”文化品牌,彰显了黑山文化魅力。

2017年,粮食产量实现24亿斤。实施玉米、花生轮作3万亩。黑山花生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新建设施农业小区121158亩,南部乡镇引进了太空蔬菜新品种,北部乡镇实现了棚菜小区零的突破。建设高标准农田12万亩,发展节水灌溉1.2万亩,改善易涝耕地1.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4.5万亩。

改造黑大公路5.3公里,拓宽至双向六车道。新建了八一广场至滨铁路连接线,大修了光荣路东段和宽广路东段,南内环西段和东内环北段两条断头路全部打通。

新建龙湾水库、蛇盘山、莲花湖、钦差沟、蛇山子5条旅游路,总长43公里。

硬化村屯道路360公里,群众出行更加方便。

在县城和大虎山镇重点区段新建6个执法岗亭,执法更加便捷,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

2018年,调减玉米1.5万亩,新增独头蒜、圆葱等特色作物2.5万亩,新建棚室4000亩。新建、改扩建展翔、红兴等标准化养殖小区19个。水稻粮食生产功能区、大豆生产保护区划定13.7万亩。

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80人,农民合作社达到1469个、家庭农场达到384个。全力开展非洲猪瘟防控,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通过初检。

建设高标准农田10.8万亩、全国花生全程机械化示范区5000亩,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5000亩,治理水土流失1.2万亩,农田水利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

《黑山县总体规划(20162030)》完成修编黑山北站站前广场建成,20181229日与京沈客专同步投入使用。黑大路拓宽改造工程全部完工,新建雨污分离管道16.6公里,安装路灯292盏,两侧栽植银杏和海棠各2000余棵、灌木2.3万平方米,沿线通讯线路全部落地,成为加速“两城一区”发展的快速路、提升城市品味的风景带。

投资7000万元,修建了3座公铁立交桥,保障了铁路道口安全和群众便捷出行。

硬化农村道路330公里,我县被评为国家“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省“四好农村路”建设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投资4800万元,完成了县污水处理厂和大虎山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新建园区至大虎山污水处理厂5.2公里污水管道投入使用。

投资1300万元,改造了中小学及幼儿园基础设施,办学条件得到改善。

投资1326万元,建成22个乡镇的集中接种门诊,为6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为1.4万名农村妇女免费进行“两癌”筛查。

投资700万元,基本建成东小河子市场,昔日的盖板沟成为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2019年,三变改革”覆盖51个村,农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土地流转61万亩,调减玉米1.9万亩,发展地瓜、独头蒜等特色经济作物2.7万亩,粮改饲1万亩。新建棚室5600亩,姜屯现代农业产业园300座棚室陆续投入使用。改扩建养殖场16家,牧原、新希望六和大型生猪养殖等项目正在建设。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率100%。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身份确认41万人,村集体合作社登记赋码率100%。乡村产业振兴发展项目带动16个村年增收120万元。

科技培训2万余人,人才信息库达1859人。建设高标准农田8.8万亩,治理坡耕地7485亩,小流域综合治理9000亩。划定玉米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177万亩,全县粮食产量22.6亿斤。

新建县城垃圾中转站2座、农村垃圾中转设施8处,为乡镇配备垃圾清运车辆98台、垃圾桶8320个。县城植树1万株。新建村文化广场15个。农村人居环境春季集中整治和“秋冬战役”取得实效,打造省级美丽示范村14个、环境整洁村136个。

开展传统二人转艺术节等大型活动9场、各类文化惠民活动72场,送戏下乡、非遗演出34场。县城中修陵园路等道路7条,改造文化路等小街小巷6条。修太和至八道壕公路7.2公里。新建改造农村道路599公里,进一步方便了百姓出行。

新建改造县城水冲公厕10座,改造农村卫生厕所3200座。南湖公园清淤4.1万立方米,对旱冰场、荷花广场进行了维修,硬化环形甬路2400米,铺设方砖5300平方米,安装路灯70盏,建设景观桥1座,进一步改善了市民休闲健身环境。

2020年,开展传统二人转艺术节、农民丰收节、太极拳万人展演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300余场,连续6年被评为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建档立卡贫困户29485394人稳定脱贫,17个省级贫困村摘帽销号。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完成剩余1127人脱贫任务。

结构调整取得突破,“三变改革”实现全覆盖,资源变资产超2亿元。种植花生、独头蒜等经济作物41万亩。新增设施农业3323亩。牧原和新希望六和8个养殖场全面投产,标准化规模养殖率达80%。发放耕地地力补贴1.6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24.2万亩。

建设村文化广场19个。举办群众文化活动演出21场,线上展播30余期。

投资3.4亿元,新建县城集中供热工程,用8个月时间,完成热源厂建设、9.8公里主管网铺设、46座换热站数字化改造等工程,供暖能力覆盖“两城一区”,实现如期开栓供暖,县城供暖结束了分散低效的旧历史,迈入了节能环保的新纪元。

投资1.4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425公里,全县硬化率达64%,进一步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

投资4958万元,新改建农村学校操场16个、厕所51个,有效提升了农村学校硬件水平。

投资2200万元,改造农村户外旱厕9400个,“厕所革命”持续推进。

投资1800万元,新建县殡仪馆开工建设,预计今年9月底前竣工投入使用。

投资1520万元,建成县工人文化宫,为广大职工教育培训和休闲健身增添了新阵地

投资1500万元,实施县城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成立百姓心物业有限公司,购置垃圾车10台、垃圾箱400个,城区环境卫生明显改善。

投资1810万元,改造县体育场,新建足球场9个,全民健身再添新场所。

投资1266万元,对永安社区9栋楼房实施维修改造,老旧小区人居环境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