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事记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事记 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沙尖子镇下甸子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事记
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沙尖子镇下甸子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事记
【2021-12-24 来源:沙尖子镇人民政府】

1949年5月,下甸子村村民王连生等8户翻身农民成立互助组。

1953年7月,下甸子村村民王连生组织起15户农民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年6月,成立下甸子高级农业合作社。下甸子封山育林1500余亩;紫穗槐穿带1494亩;修坡式梯田500余亩,减少坡地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改变了下甸子荒山禿岭,水土流失严重的现象。

1956年4月,下甸子大队自力更生,历时两年建成半截沟水库,库容40万立方米,解决了下甸子村水改旱800亩,村民吃粗粮的现象。

1957年下甸子大队在葡萄架岭肖家沟门选址修建葡萄架岭水库,库容36万立方米。

1958年5月,葡萄架岭水库合龙。5、6、7组旱改水400余亩。

1960年特大洪水,葡萄架岭水库大坝决堤,坝下近千亩农田受损。

1963年3月王连生被评为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

1964年,下甸子村民自主建设,“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下甸子村民用辛勤汗水建设的大半截沟水库被上级水务部门确定为险库,威胁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水库大坝被拦腰斩断,恢复原来的大半截沟自然流水状况。下甸子村民引以为豪的大半截沟水库作废拆除。

1970年2月,下甸子大队书记王连生调任桓仁县革命委员会机关工作。王平富任下甸子大队支部书记,吕星明任革委会主任。

1964年下甸子大队开小煤矿解决社员生活燃料问题。

1978年7月,为减轻危害,葡萄架岭水库大坝剩余堤坝缺口加宽,葡萄架岭水库报废。

1974年6月24日,王连生书记调桓仁县委任县委书记。

1976年3月,下甸子大队在各组的荒山上栽植山楂、板栗、桃树、梨树,培植果园;利用山坡地和平地栽植人参、细辛,开始发展多种经营生产。

1978年9月发挥下放科技人员的技术才能,建下甸子大队机械厂。

1980年4月,下甸子大队利用各组果园的水果制作罐头、酿制果酒,建罐头厂、果酒厂。

1981年4月,下甸子大队在王家堡子拆王家旋坟,烧白灰,建砖窑,烧制红砖,为下甸子大队建工厂、改善村民居住条件立下了汗马功劳。

1982年6月,辽宁省政府授予总支书记吕星明:“先进生产工作者”。同年8月下甸子大队解体,分承包田到户,所有的队点都由大队以股份的的形式做股收购,用做企业厂点。

1983年3月在葡萄架岭水库残坝下建立窑,烧制白灰,组建白灰厂。

1985年在3组队点建陶瓷厂,烧制民用陶瓷管和工业用耐火砖、耐火土。在6组队点建编织袋厂,生产各种规格编织袋。

1986年2月,在1组队点组建生物化工厂,生产人蔘高效复合肥。

1987年5月,辽宁省政府授予总支书记吕星明:“省劳动模范”,辽宁省政府授予总支书记吕星明:“优秀乡镇企业家”。

1988年5月在4、11组队点建制药厂,生产速效伤风胶囊、云芝肝泰、北豆根片、止咳批把露等中成药。同年6月在老县招待所建人参加工厂。同年7月辽宁省乡镇企业局授予下甸子大队:“职工教育先进单位”。

1989年6月,下甸子大队改为村建制-下甸子村民委员会,设11个村民组,其中10组为朝鲜族村民组。

1990年5月,辽宁省卫生厅、爱委会授予下甸子大队:“健康教育先进单位”,辽宁省水利厅授予下甸子大队:“省级小流域优质工程”。

1991年6月下甸子大队机械厂转制为张立权经营的轻工机械配件厂。由本地会计李永信设计建下甸子小学二层教学楼1440平方米,在学校旧校舍建织袜子厂;建玻璃丝厂。

1992年8月在酒厂办公室建780平方米村部二层办公楼。酒厂改制,260万贷款归林长军,付28万人工费,厂房设备归林长军,改制为德泰兴酒业有限公司。总支书记吕星明农转非,调任沙尖子镇党委副书记、企管委主任   

1993年省政府授予下甸子村:“先进集体”。

1994年2月,建天然营养补剂厂,生产各种口服液。制药厂建两层车间楼。

1996年7月,村总支书记吕星明转为国家干部,调往镇政府任企管委主任,人大主席;李永顺借调到镇企管委工作。镇党委下派的新任总支书记闫文川带职兼任。9月采用招标的形式对下甸子村的所有能启动的企业煤矿、砖厂、果酒厂、白灰厂、蜂窝煤厂、纸箱厂实行承包经营,合同制管理。

1996年3月20日沙尖子镇政府由沙尖子村迁来下甸子村,下甸子村成为沙尖子镇政府所在地,沙尖子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

1996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冲毁了陶瓷厂的厂房和部分设备。

2004年5月15日,沙尖子镇寄宿制学校征占下甸子村4组菜田及其他地块81亩着手建设,建食堂楼、宿舍楼、教学楼3栋。6000余㎡,全镇中小学及学前全部迁至本地 。

2005年4月,随着寄宿制学校的建设,4层教师住宅楼在校前的木通公路南侧建设,供住48户(含一楼12个门市)。

2006年3月,沙尖子地区医院、林业站、农电所、派出所靠木通公路南侧二楼落成。

2007年6月,沙尖子信用社2层楼在村中心靠木通公路南侧落成。

2008年7月,在原河滩地的市场东头新建福源移民小区,18户新农村建设标准瓷瓦平房18栋1540㎡建成入住。

2009年2月,邮局、计生服务站、风华农家院3栋2层办公、餐饮楼房靠木通公路南侧落成。村公开拍卖砖厂设备偿付村民在砖厂工作的工资。移民局投资42万元对幸福路、崇德路、信合路、睦邻街路面硬化,新修水泥路5米宽970延长米。移民局投资45.8万元在老供销社旧址新建村文化活动中心592.11平方米。移民局投资46万元新修漏河右岸大桥下—背阴汀下水泥板式护岸堤1120延长米;投资42万元在漏河左岸老加油站—龙王庙段修浆砌石护岸护岸堤142延长米。

2010年10月,移民局投资18万元硬化5组、6组、8组文体活动广场2260㎡。

2011年10月,移民局投资在围子的2、4组安装太阳能路灯33盏。新修3组、9组文体活动场2处1400余平方米。水务局投资新修新桥上下漏河右岸护岸堤400延长米。

2011年9月村总支副书记,村调解委员会主任焦瑛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五五普法先进个人”。

2012年10月,移民局投资38万元,新修南沟路4米宽976延长米,边沟360延长米。环保局投资整村推进村屯整治工程,新修村路、组路、街道边沟2160延长米;建湿地两块850㎡,新安装垃圾箱30个,建垃圾站450㎡。

2013年5月,争取国家政策,实施家乡基础设施建设:1)5、6组产业滴灌工程已近尾声;2)坡地治理工程初检结束;3)55盏太阳能路灯工程已经开工;4)3、4、10、11组渠头引水工程已经启用;5)9组江崗路1700米硬化工程进场施工。使村民看到了下甸子村的发展前景和美好未来,增强了村民建设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

2014年7月,移民小区增户,在2008年小区建设18户的基础上,又在移民小区西侧增建标准移民建房户11户,880㎡,解决了偏远和无房户的住房困难。8组王家堡子修建水泥路2000米。

2015年7月,移民局投资117万元修下甸子大桥到水利站沿河路1100延长米,路灯30盏,下甸子村新农村建设新添一景。财政局、国土局投资660万元,修建水泥防渗渠30000延长米,解决了村民多年水田缺水难题。沙尖子水利服务站靠木通公路南侧落成。水务局投资5.8万元改造8组王家堡子和一组一条龙自来水工程,解决了两个村民组,460余人口吃水困难。镇政府投资将政府食堂(原机械厂正房13间)翻新扩建2层楼作为政府办事大厅和政府食堂。

2016年7月,国家资源部授予下甸子村:“绿色村庄”。县移民局投资45万元中心街理石板人行道工程开工建设。移民局在下甸子村设6个保洁员、一个垃圾清理车常年清扫下甸子村卫生和清运垃圾。5组、11组水泥路硬化1300米。

2017年,县水务局投资在下甸子大桥上下漏河南岸新修坡式毛石丝笼、水泥砼护岸堤千余延长米。为保护南岸土地和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保障。财政局投资在3、4、6、8、11组修3米宽田间作业路5000延长米,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财政局投资110万元实施1、2组水渠防渗工程(未完工)。县移民局投资42万元硬化7组葡萄架岭组路、巷道1500米。镇政府将原机械厂南北向厂房翻新改造为镇文化活动动中心 。下甸子村集体投资1.7万元在围子外村民组居住集中地段新修垃圾箱20个,改变村民乱丢、乱倒垃圾的生活习惯。电力公司农网二次改造工程开始,裸线全部换成包皮线、线杆加高全部换成10米、12米。

2018年,县财政局投资110万元实施1、2组水渠防渗工程竣工。变电所升级改造工程开始施工,确保农网正常运行。2、4组幸福路、崇德路、睦邻街硬化水泥路面摊铺沥青路面1900米。

2019年,大半截沟水库拆除后,坝下排水沟部分损毁,县水务局投资翻修两岸各300延长米水泥砼护岸堤,确保库下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保证环境卫生,县政府配备专职保洁员6名,每人配备一台小型保洁电动车,15户一个垃圾箱,天天用垃圾车清运。移民局投资,下甸子村6组侯家堡子组路、巷道和七组文体活动广场600㎡硬化,房便利村民生产生活移民局投资:新建安装3组、8组、11组太阳能路灯120盏。

2020年7月,国家美丽乡村建设,计划投资100万元,安装路灯和建设一面街、南沟文体活动广场。实现全村亮覆盖。一事一议政策组路、巷道硬化1200米,由一组向上修建。

2020年12月,下甸子村总支书记、村民委主任一肩挑,57岁的李永奎任总支书记、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