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酒坊 探秘烧酒全过程
2012年4月5日早晨6点,记者来到了位于沈阳市辽中县朱家房镇门房新区的这家酒厂。一打听才知道,这家酒厂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在酒香弥漫、雾气升腾的酒坊里,记者见到了酒厂的主人袁会国,袁会国50多岁,沉稳中带着当地农民特有的朴实。
酒坊里共12个发酵池和1个拌料池。在靠近门口的地方一个蒸馏锅正在作业,巨大的锅盖悬在半空,锅里的蒸料冒着腾腾热气,车间里5、6名工人正忙着拌料、散粬。经了解,这些工人都是本地的农民,因为收入不错,务农做工两不误,有的已经在这干了10多年了。阳光透过蒸酒车间的玻璃窗,在每个人的身上洒下斑驳的光点,繁忙的人影与蔼蔼的雾气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恍若仙境的完美画面。
“我们酒厂的酒是纯粮纯手工酿造,采用传统的甑锅古法传统烧酒工艺,一天烧8锅酒,蒸2锅粮,能生产出3吨多优质白酒。按照酒的度数和陈放年头,每斤的价格从2元到30多元不等。”经过简短的寒暄,袁会国与记者唠起了他的制酒经。“每天5点半我们就开始备料,然后润料、糊化,再和培养好的酒粬子搅拌均匀,入池经麸粬糖化后固态发酵、蒸馏,再经过4、5个小时就能出酒了。”
袁会国介绍,在中国酒文化中,东北的烧锅文化占有重要一席,据史料记载,辽中的烧酒历时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他师傅的师傅原来就是辽中这一带有名的烧锅掌柜。现在这镇上烧酒的作坊有20多家,烧酒的原料以高粱、玉米、大米和小麦等纯粮为主,每家都有自己的制粬师和调酒师。
刚烧出来的酒分为“酒头、茬子酒和酒梢子”。刚出锅的酒头能达到70多度,接下来的茬子酒是最好的酒,在66度左右,酒梢子则度数更低,并且酸度不够,口味也不好,有的需要回锅重烧。虽然茬子酒是烧酒过程中最好的酒,但刚刚酿出来的酒往往也发苦发涩,一般都要经过半年的窖藏陈放之后,窖香味才逐渐发散出来,可以向外出售。
纯粮烧制的白酒又叫“烧酒”,经过窖藏一定的年头就是“窖酒”了。这种酒口味纯正、浓度高,入口绵甜,喝起来还不上头,适量饮用有舒筋活血,利便驱虫的功效,在国内外自古以来素有“长寿水”和“生命水”的美誉。
不知不觉,已经上午10点了,第一锅清冽的烧酒酿出来了。袁会国拿起舀子接酒,看着汩汩而出的白酒,老袁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从出酒的速度和白酒在舀子里溅起的酒花,他能够看今天出酒的产量和酒的度数,“按照这个出酒量计算,这一锅今天至少能出3000斤白酒,酒头的度数在76、7度。”
烧酒的关键是酒粬的品质
说起烧酒中最重要的工序,袁会国说,“烧酒的关键要看大粬的品质,好的粬子是出好酒的关键。制大粬的过程很复杂,对温度、湿度要求非常严格。另外就是制酒原料的发酵期,发酵期越长酒的品质就会越好,但相对来说出酒率也就越低。”
在酒厂的制曲车间里,记者见到了袁会国用高薪从山西聘请来的制粬师傅。据他介绍,他们现在采用的是山西特有的“竹薕粬”,要人工制曲成型,苍耳草覆盖,经过38个小时的制作周期来培养大粬。“制粬车间里要保持整洁和安静,不能有噪音和外来污染,因为酒粬也是有生命的,否则会影响粬种的品质。”制粬师傅神秘的对记者说。
储存和检验是酒品的保障
袁会国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烧酒,有20多年了。
“我刚开酒厂那会,没钱建酒窖,就存放在院子里,没有窖藏,酒的品质就不能有大的提升。现在条件好了,这个酒窖有1000多平方米,地上地下能存储上千吨酒。”在酒厂后院的酒窖里,袁会国对记者说。记者看到,酒窖分为地上地下两层,上层是储存一般白酒的“普存区”,下层是陈放高度老窖酒的“精存区”。在“普存区”里,两个工人正把刚烧出来的白酒用小罐车运到库里,再分装到大塑料桶中,一个个已经盛满酒的大塑料桶整齐的码放着。走进地下的“精存区”,一阵浓郁的酒香扑面而来,近千个巨大的酒海都用牛皮纸、猪血、红布封着口,库房的四周排列着20个3米来高的巨大木桶,上边贴着储存的年月。
在酒窖的旁边是酒厂的化验室,袁会国为记者介绍了化验室里的分析天平、气相色谱仪等检测仪器。据了解,在生产过程中,酒厂的技术人员要结合个人的经验和先进仪器的检测结果,对原材料采购、原酒分级、贮存、勾兑操作等进行全面质量控制。
“我这个作坊酿的酒是百分百的纯粮酿造,一年能产1200吨白酒,现在已经有了稳定的客户群,现在主要销往吉林、山东、河北等地。”袁会国颇为自得地说。
酒糟是肉牛的上好饲料
在酒厂的院子里,一个工人正往电动三轮车上装烧酒后的酒糟。细一打听才知道,这些酒糟并不是毫无用处的“废料”,而是喂牛的上好饲料。据袁会国介绍,过去大家只酿酒而不懂得用酒糟喂牛,各家酒厂都要雇车把酒糟往大沟里扔,或者晾干用于烧火做饭的燃料。自从黄牛养殖业发展起来以后,酒糟变废为宝,成了黄牛最适口的饲料。经过烧酒发酵后的酒糟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拌上玉米面和草料喂牛,不但易于牛消化,长得快,而且能极大的提高牛的免疫力。“厂子里的酒糟足够我那1000多头牛吃的,每年能创造近百万的剩余价值。”袁会国笑眯眯的对记者说。
袁会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酿酒和养牛这两个产业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没有这些酒糟,养牛的饲料成本就会大大提升,育肥的肉牛也就没有了利润空间。如果只酿酒,不养牛,每吨酒的利润也就只有300来块钱,去掉场地和人工的费用,一年也就赚个全家温饱。现在他既烧酒又养牛,一年就有近150万元的纯效益。
“为了开拓市场,我还准备开发寒富苹果酒、南国梨酒和红枣酒,再给现在的酒取个好名字,走品牌兴业的路子。”在记者要离开的时候,袁会国自信的说。
据了解,辽中县现有大小酒厂80多家,年产白酒10万吨,产值达到近6亿元。虽然现在也拥有了像“溢香坊”、“御清泉”等知名的地方品牌白酒,但为了打造辽中“烧锅酒”的特有品牌,今年将为“辽中白酒”申请国家级地理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