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小火勺”变成“高富帅”魅力倍增
“小火勺”变成“高富帅”魅力倍增
【2012-12-10 来源:铁岭日报社】

“火勺”是铁岭的传统美食之一,“火勺店”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但大多数店面较小,环境也常让市民头疼。近几个月来,在汇兴家园小区附近新开的一家火勺店,却一改传统店面印象,装修讲究,用料实在,上演“天天火爆”的场面。


桌要提前订,点餐要排队


11点20分,记者走进这家火勺店,点餐桌前排着长长的队,屋里的四排桌子,大部分都坐满了人,几个紧挨照片墙的桌子虽然还空着,但服务员告知“这里已经被预定了,马上有人吃完,可以等一下。”10分钟后,进到店的人越来越多,有的顾客开始和正在吃饭的顾客拼桌坐了。一位常来这里吃火勺的女士建议说:“咱们先去点餐吧,不然一会火勺都没了不是白等了。”随即记者同大家一起站到了点餐台前的队伍中,点完餐又过了5分钟,记者才找到一个地方坐下。这时服务员端上了一盘金黄金黄的火勺,和一碗浓浓的羊汤。从表面上看,火勺卖相很好,吃在嘴里十分酥脆,肉馅也十分鲜美,在桌子侧边的佐料盒里放置着辣椒油、酱油、醋等羊汤调料,记者试着调了一下,只要稍稍放上一点味道就立刻显现,邻座的顾客说:“他家的料都是最好的,和我们在超市买的一样。”中午12点记者离开时,还有很多顾客朝店内走去,服务人员告诉记者中午的高潮一直会持续到下午两点。


秘诀1 真材实料 熟悉的味


“火勺1元一个,羊汤18元一碗。”价钱是其他小店的几倍,可丝毫不影响顾客的光临。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店长肖丽告诉记者:“我们店的火勺羊汤绝对货真价实。”随后记者走进厨房见到,四五个工作人员身穿白色工作服,带着口罩正在包制火勺,她们每包一个火勺都拿捏的很有分寸,皮的大小和肉馅的大小基本一致,一排排黑色铁制的帘子落在案板的旁边,每包好一个就放到上面,再传到厨房东南角的烤箱处,负责烤制的师傅不停地翻转着盘上的火勺,与此同时,熬汤的师傅也在不断地搅动着锅里的羊汤。肖丽说:“制作火勺的程序很复杂,需要准备很长时间,要经过几轮的和面、醒面,烤制的时候火候也很讲究,发现有过于小的火勺和烤糊的火勺,都直接扔掉。”店里的负责人尹经理告诉记者:“吃火勺,要的就是外焦里嫩,金黄酥脆的感觉,羊汤的熬制一定要没有下过崽的母山羊最好,在食材上的确下了不少功夫,就连供货商都说‘你家太难伺候啦’。”他还说:“小时候经常吃火勺,觉得特别好吃,走南闯北这些年最难忘的就是火勺的味,当时我就想肯定有很多人和我一样难忘这个味道。”


秘诀2 装修讲究 突出铁岭特色


“我在铁岭生活了快50年了,照片上的这些地方我都去过,这都是宝啊。”记者环顾这家店发现,房间被分成了四个区域,各区域设置了不同规格的返古式饭桌,在大门左边的一处“照片墙”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整面墙壁上都是老铁岭的照片,有1980年的南马路、1983年的文化街、1980年的民居、1980年的人民影剧院……店里总共有70多张,从照片张贴的位置来看所有照片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代表二人转演员的辛酸历程,第二类是代表老铁岭人的生活和文化,第三类是代表铁岭老城区的城市建设。这位顾客一边说着、一边和身边的友人讲述着曾经照片地点发生的故事,直到回到座位上视线却还保留在照片上。尹经理对记者说:“我们要的就是这种感觉,整个店面的装修风格均是体现复古的风格,灰色砖块的墙饰、鸟笼式的灯罩、复古的桌椅,包括复古的服务人员的服装,再搭配上这样的老照片,每一个细节都找到当年的回忆和最初的火勺记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这个店开业前,尹经理和另一位合伙人准备了近2年的时间,走访了几乎全城的火勺店,不断地研究传统火勺的制作工艺,不断地了解铁岭人的饮食习惯,与市民攀谈中总结经验。最终将“小火勺”端进了一个区别于传统火勺店,富有特色、装修精美、质量过关、能够把铁岭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美食结合在一起的店面。尹经理说,生意火了,他最高兴的是听到顾客说喜欢这里的氛围,能吃到二三十年前的火勺味道,每当有外地人来铁岭的时候,能把铁岭最具特色的火勺给客人尝尝。尹经理说,他们还想将铁岭火勺增开分店,让铁岭的传统美食像二人转一样走出去,这也是他们最初开这家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