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5岁的潘丽娟在开原市轻工大厅经营了一个拌肉摊位,虽然是小本买卖,但每天依旧让她忙得不可开交。从选料配料到切肉加工,到最后拌好后交到顾客手里,在和记者交谈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潘丽娟甚至都没有坐下喝口水的功夫。“累虽然累点,但是能卖出货心里就踏实,国家政策好,只要自己肯干,不愁生活不奔向小康啊。”对于今天的幸福生活,用潘丽娟自己的话说就是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在没做这个拌肉摊时,潘丽娟是开原市化工厂的一名职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企业体制改革,她成为了一名下岗工人。“那个时候真是感觉天都塌下来了,孩子才刚上小学,父母的身体还不好,自己又没有什么手艺,真是不知道日子该怎么过了。”潘丽娟告诉记者,下岗之后妇联免费举办了再就业培训班,中西式糕点、计算机、家政服务全都学了个遍。尝试了几份工作之后,都感觉不是很适应,后来一位亲戚来串门时,偶然得知他家那边的拌肉生意很是红火,拜师学艺之后,就在家附近的小市场干起了拌肉。渐渐的小摊位有了起色,也有了点积蓄,2002年的时候潘丽娟在轻工大厅买下了一个摊位。
“在没进大厅之前,就交个市场管理费,进来了之后才发现,这里要缴纳的税费比在小市场多出了一大截,当时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在搬进轻工大厅的第一个月,因为销量不好再加上税费比原来多,潘丽娟上了一股火倒下了,后来家里人在一起商量觉得,要从自身找问题,一定要把小买卖坚持下来。当时的轻工大厅工商所得知这一情况后,按照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政策,对潘丽娟的摊位费用给了一定减免,潘丽娟也再次去外地学艺,再改良了口味之后,小买卖重新红火起来。这期间潘丽娟的家也从单位的家属楼搬入了宽敞明亮的现代化小区。
生活上逐渐有了起色,但让潘丽娟喜出望外的还是国家的政策。她告诉记者,2010年的时候国家把个体工商户的工商管理费用全免了,2011年国家又提高了个体工商户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这也就意味着她每年大概7000多元的各种税费全部都免除了。说到税费改革时,隔壁一位经营咸菜的摊主也忍不住对记者说,“得知消息那天大家特别高兴,当天晚上大伙还在一起聚了餐,整个大厅里比过年还热闹。”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潘丽娟特意去报刊亭买了一份报纸,闲暇时就仔细学习十八大的报告,不少姐妹还笑话她要弃商从政了,当记者询问有没有什么学习成果时,潘丽娟告诉记者:“十八大的报告明确指出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扶持‘小微企业’,估计再有几个月就应该有相应的优惠政策了。”在谈到未来规划时,潘丽娟充满希望,“因为儿子马上要大学毕业了,他打算把我的拌肉弄个真空包装,然后注册个小公司,再申请个商标,把我这小买卖做大做强,估摸着离小康就真正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