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全年新建改扩建公路1407公里
全年新建改扩建公路1407公里
【2012-12-21 来源:铁岭日报社】

2012年,铁岭市交通部门共筹集5.13亿资金,新建改扩建城乡公路1407公里。我市重点工程新三线公路今年已经完成80%的工程量,明年10月1日前实现通车。


争取资金4亿多元保障工程建设


今年铁岭市重点推进乡村公路、县级以上公路及“西部大通道”新三线的建设。农村公路建设是今年铁岭市确定为农民办的10件实事之一,能解决百姓出行难、乘车难问题;县级以上公路的大中修能够解决当前部分道路坑洼不平、路面破损的问题;新三线将成为昌图西部、铁岭县西部、开原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对外运输通道。为保证这些公路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市交通局克服困难,多渠道筹措资金,其中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4亿多元。


BT模式组织工程建设


新三线工程为我市重点工程项目,列入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由于这个项目没有列入到全省2012年公路投资计划和市财政预算,工程建设需要的6亿建设资金无法落实。在这种情况下,市交通局以BT(建设移交)模式组织工程建设。由于工程是BT项目,选择有实力的施工队伍就成了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新三线工程严格按照招投标法及省市相关要求进行招标,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招标代理机构组织招标工作,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招标程序进行。在评标时,从省、市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对各投标单位进行认真评审,选择实力强、信誉佳、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施工单位进场后,对进场的人员、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以确保施工单位投入的人力、物力能够满足工程建设需求。


村路通向小康路


11月29日,记者来到铁岭县李千户镇小屯村采访,倾听村民对政府修路的心声。


在小屯村记者看到,村内全部铺设了水泥路面。村党支部书记李士革告诉记者,今年小屯村共铺了6.9公里水泥路面,已经实现户户通。修路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也给村内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在小屯村村部门口,记者见到了61岁的村民李景海。“村里修路前,垃圾几乎快把整个村子包围了。”李景海谈到修路前后的变化时说。他告诉记者,原来村里的路大部分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下雨天不穿靴子不能出门,穿靴子走路也要没到膝盖。农户种的玉米没有商贩来收,想卖得自己用马车送出去。“修好了路以后,一切都改变了。”李景海说,“原来村里有垃圾场,但大家不把垃圾倒在那里,随处乱堆。现在环境好了,大家爱护环境,都把垃圾放到指定堆放点。我们家的邻居李士纪今年70多岁了,每天都到修好的路上散步。要是没修这路,这些老人只能每天闷在家里,哪也去不了。”


村民李环对记者说,原来,村民下雨天都不愿意出门。现在,村里路修好了,村民也都在自家院里铺上了方砖,下雨天出门回家鞋底都沾不上泥。明年村里还要在村里道路两边栽花,到时候环境就更好了。


李士革介绍,生猪、草坪、蔬菜、粮食是村里的主导产业,小屯村实现户户通水泥路面后,给这几项产业也带来了新生机。比如村里的蔬菜,原来只能村民背出去零卖,现在到季节就有人来统一收购,每市斤价格比原来高出3至4毛钱。路修好了,村民致富的道路也更好走了。


养猪专业户王丹今年26岁,家里的生猪饲养规模达到380头。“村里路修好了,我们发展生猪养殖更有希望了。明年我家要把养殖规模扩大到现在3倍,达到900头。”王丹告诉记者,原来村里的道路情况太差,收猪的车进不来,只能停在村口。她想卖猪只能用三轮车把猪运到村口,再装车。按一次卖10头猪计算,整个过程就要花上2个小时。“在这个过程,猪要掉1斤到2斤的分量。夏天的时候,搬猪的时间太长,甚至能引起猪的死亡。把这些损失都算进去,每年都要损失3万多元。现在路修好了,收猪的车直接到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