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0日记者获悉,沈阳市辽中县投放90亿只赤眼蜂“上阵”杀害虫,为45万亩玉米地的安全保驾护航。
据介绍,赤眼蜂是一种寄生性益虫,通过将蜂卵寄生在玉米螟虫卵上实现以蜂治虫,不用打农药就能轻松灭害虫。
当天,记者在辽中县养士堡镇的一片玉米地里看到,于6月10日、11日投放的第一批赤眼蜂的“蜂卡”上已空无一物。同行的农业专家告诉记者:“赤眼蜂很小,成虫的体长也只有0.3毫米至0.5毫米,肉眼很难看到。别看它个儿不大,杀虫威力可不小,每亩投放2万只赤眼蜂就可吃掉80%的螟虫卵。”
一张未经投放的“蜂卡”大小与半张名片相当。“这些灰色的小颗粒就是赤眼蜂卵,每颗蜂卵里能产蜂100只,每张完整的蜂卡上有6万只蜂。”据辽中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证杀虫效果,赤眼蜂投放的时间、数量有严格的控制,“今天投放的是第二批‘蜂卡’,也是最后一批。”
正在田里劳作的村民老刘回忆,辽中县投放赤眼蜂的历史比较久远,自1974年起,辽中县就开始大面积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虫,效果比打农药好很多。除投放赤眼蜂外,今年,辽中县还利用太阳能杀虫灯、生物防控防虫网等生物防治技术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