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地里的大葱“壮”了 农民的腰包鼓了
地里的大葱“壮”了 农民的腰包鼓了
【2013-07-24 来源:铁岭日报社】

记者来到铁岭县蔡牛镇红崖咀村的一块田地边,远看是一片玉米,走近却发现在青纱帐的背后是一整片大葱,“别看现在小葱苗刚种下不起眼儿,上秋一卖,每亩的纯收入有五六千块呢,全村增收全靠它。”村书记孟庆东说。其实,村里的大葱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打出了品牌并在全镇推广,目前,蔡牛镇已经有8000多亩地种植大葱,每年鞍山、本溪、抚顺、石家庄、保定等地的客商都会特意跑到蔡牛镇收购大葱。为什么大葱在这个原本以种植玉米为主的村子里扎下了根儿?为什么这里的大葱能打出品牌效应?农民又是怎么通过种植大葱致富的呢?

农户心声

有余钱做本咱农民也“敢”投资、扩规模了

红崖咀村村民章永权家里有10多亩地,在种大葱之前他一直在种玉米,辛苦一年收入却不多,几次想跟朋友一起去城里打工,可就是舍不得自己这从小积累起来的种地的本事。通过多年观察农产品市场的价格,他发现,只要葱的质量好每斤比玉米最少多卖3毛钱,而且需要的种植面积小,所以,从1997年开始,他和同村的几个农户在田里专门辟出地方种大葱,因为红崖咀村离河近,土质大部分是河淤土,最适合大葱生长,所以亩产很高,头一年就收回了成本。现在,章永权一年就能净剩10多万元,“先富起来”的这几户在村里起了带动作用,大葱就这样在红崖咀村扎下了根,规模最大的时候全村几乎家家都在种,房前屋后都是大葱。而“富起来”对农民最大的益处还是观念的转变。

“过去我们是一分钱不敢多花,脑子里完全没有‘扩大规模’、‘ 投资’这种概念,因为手头压根没有余钱儿啊。但自从种大葱攒下钱后,胆子就大了,头年,我又买了很多地,还是种咱们红崖咀大葱,我的目标就是要把我自己的大葱种植规模再翻一番,挣更多的钱。”章永权说。

同样靠种大葱挣钱的王延财家有8亩地,一年能剩六七万元,有了钱他就有了购买良种和小货车的成本,卖葱的时候自己就能装车运进城,省了来回雇车的钱,“咱们的大葱不愁卖,钱是越攒越多,我也就敢往地里投了,就算一茬作物没种好心里也不慌,也敢于去尝试种新品种了。” 王延财说。

乡村变化

户均增收2000多元小卖部两个变六个

红崖咀村其实不咋大,一共400多户人家,但是记者走访发现,这里竟然有6个小卖部,村民刘守德告诉记者,他是村里最早经营小卖部的人,10多年前全村一共就两家小卖部,还经常卖不出去货,家里得专门有个人来负责给积压的货品扫灰,“现在,我们村最大的那个小卖部快赶上城里的小超市了,啥都有,还都是电视上能露脸儿的牌子,咱村真是富了。”刘守德说。

孟庆东介绍,原本种植品种单一的村子因为种植大葱平均每户增收2000多元。去年大葱每斤8毛,比前年多4毛,所以今年大葱种植面积又增加了30%。“在咱红崖咀,只要自己不愿闲着就都能有不错的收入。”孟庆东说。

乡里看一品

品牌化发展才能扩销路

如今红崖咀村的农民种大葱的积极性很高,因为大家都觉得“大葱不愁卖”,但其实,现在这个“不愁卖”的局面是靠品牌化发展打开的。

 副镇长孙立江介绍,自从镇里发现红崖咀村的大葱种植规模上来了以后,就加大了扶持大葱产业发展的力度,但是,如果农民看到能增收就一直盲目扩大种植面积,那么产量的上升最后反而会使价格下降,打消农户的积极性孙立江说:“虽然铁岭大葱有150年的历史,已经形成品牌,但是红崖咀种大葱还是相对较晚,说起铁岭大葱大家比较认的是前八里、辽海屯等较早种植的地方的大葱,咱们镇该怎么争夺市场呢?我们想还是要打造自己的品牌。”

镇里首先投入200多万元给村里打了300眼机电井,专门开发出水浇地来种植大葱,让种植环境更适宜大葱生长以增加亩产量。3年前又在村里组织成立了大葱专业合作社,要求社员在种大葱的过程中必须全部施用农家肥并派技术员专门指导、监督。通过这些规范化的运作,红崖咀大葱通过了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还申请到了无公害农产品标识,镇里“乘胜追击”,又通过东北经济网宣传“绿色”大葱,并组织有销售经验的乡村干部和经纪人到附近的各大城市宣传,还印制了大葱的简介沿街发放,真正把红崖咀大葱当做一个品牌产品来推广,所以大葱才能越卖越好,并吸引省外的客户专门来收购。“品牌有了,销路有了,种植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了,这样大葱产业也就有了持续发展的前景,所以,从镇里的角度看现在的红崖咀大葱是一个值得全镇推广并能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的特色产业,我们会继续加大投入并普及大葱种植。”孙立江说。

一品特色

白长味佳 复种增收

好大葱的标志是什么?头一个就是葱白长。葱白长才耐贮存,而且晒贮的干葱主要吃的就是葱白,葱的味道都在这里体现。红崖咀村也正是把长且壮的葱白作为培育重点。

在村里,“深垄、直栽、踩实”已经被农户们奉为种植大葱的“六字箴言”,因为这是经过10多年的种植实践和农业专家根据村里的土壤及自然环境总结出来的科学种植方法,虽然种的时候费事但是却能延长葱的生长期并让葱根扎得更深,从而使葱白更长且吸收地里的养分更多,吃起来辛辣味浓。现在,白长已经成了红崖咀大葱的特色,成为吸引抚顺客商3月份就来预订大葱的独特卖点。

红崖咀村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大葱加豌豆的复种模式,因为大葱这种作物只占用7月到10月的地,而且不伤土,只要打好时间差,作物就可以接档种植,春季种豌豆、夏季种大葱,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规避了气候原因造成的颗粒无收或者市场原因造成的价格波动,降低了农户的风险,在发展大葱的同时让每亩地的效益翻番,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也为大葱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