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时尚相融相济,活力与创新相辅相成。作为城市核心的中山区一直以开拓、引领、高端、前沿的地域特征彰显着城市核心地域的文化特质。近两年来,随着中山区委、区政府建设城市功能国际化示范区的战略推进,以政府引领的文化软实力日趋坚实,一大批中山魅力升级版的文化符号让人感到非之莫属的精、气、神。
沿着气象台附近的小路拾级而上,整齐的石阶、仿木的扶栏、浓荫遮蔽的石凳石桌、宽阔平整的运动场地,让你很难想象这里昔日布满了成片的菜园。作为一个老城区,中山区一直致力于不断打造精品环境提升居民人文素养。仅今年前10个月,就按照“有硬覆盖、有绿地、有休闲座椅、有健身器材”等“八个有”标准改造了5.9万平方米的弃管楼院,1260户居民受益。改造后的楼院有近八成建立了楼院管理自治委员会,居民们纷纷联手尽心尽力创造幸福家园。
60多岁的张书祥退休后整天拎着“马扎子”聚在社区小广场看人打牌。今年区政府设立专项文化扶持资金,引进了80场文化精品演出,免费让市民看戏,张书祥每周都能到社区领一张票到宏济大舞台看戏。这一看勾起了戏瘾,老张和几个票友在小广场拉开场子以戏会友,“国粹角”成了小广场的代名词,散发着祥和温暖的气息。
中山区从提升区域文化品位入手完善城区功能内涵,以文化活力点燃城市创新的激情。该区陆续建设了10条特色街,从东部海滨一路向西,港湾不夜城、夜大连、大连老街、中央金融商务大街、渔人码头……各具千秋的特色街让大连名片色彩斑斓,迸发出新的活力。
三八广场至中山广场,4公里长的沿线上有36座风格迥异、充满异域风情的老建筑,被誉为世界建筑文化的露天博物馆。这个区以修旧如旧的城市建设理念,精心守护这道城市的历史,为区域文化增添厚重的人文色彩。在改造后的百年老街天津街商业步行街上,建设者们根据商街的功能分区,在浪漫时尚的精品时尚区设置了视频捕捉互动、裸眼3D投影视频秀和LED互动地毯等高科技体验产品,而在老字号聚集的天津街上则设立了具有浓郁大连风情的景观雕塑小品——“焖子”铺、剃头摊、大碗茶……流连在老街上,听时光的故事。
中山区以城市功能核心区的文化融合力使新市民多方位感受区域文化的熏陶,共享城市功能不断提升的发展成果。不论是高端白领集中的中央商务区还是弱势人群集中的环卫保洁单位,这个区服务新市民的各种载体总能让他们找到文化相融的亲情,在不同领域为城区功能的提升释放光彩。
在近两年的“大连好人”选树活动中,中山区已有9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6人被评选为“大连好人”,成为大连市入选“好人榜”最多的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