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油桃“甜”了德兴果农的生活
油桃“甜”了德兴果农的生活
【2014-05-13 来源:铁岭日报社】

暖春五月,西丰县德兴满族乡的“绿源”油桃上市了。

近日,记者在德兴绿源油桃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看到,100多栋整齐划一的大棚在春日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银光。走进果农李树海家的大棚,一个个粉红的油桃点缀在绿叶之间,清新的果香令人垂涎欲滴。“今年的油桃比往年早上市10多天,刚上市那会儿一斤能卖12块,我家四个棚子整个十二三万没问题,种苞米跟整油桃没法比!”果农李树海一边摘油桃一边对记者说,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他古铜色的脸庞上。

今年52岁的李树海是德兴乡连云村的一位普通农民,以前种点儿玉米、水稻,农闲时外出打零工,一年忙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六年前,他投资3万元建了第一个温室大棚种油桃。为了尽快掌握大棚油桃的种植方法,他一回不落地参加乡里组织的棚桃栽植技术培训班,跟着果树专家学桃树的剪枝、授粉和防虫技术。他还买回电脑,通过网络了解棚桃种植的先进技术,并多次到辽南学习大棚油桃的管理经验。凭着一股子钻劲儿,李树海逐渐摸索出一套棚桃栽培的“门道儿”,每到桃树剪枝、花期授粉、坐果的节骨眼儿,李树海就成了村里脚不沾地的大忙人。今年,李树海和同村的60多个农户又组建了德兴乡绿源油桃专业合作社,成了当地棚桃产业的“掌门人”。

“想种好油桃,控制好温度和光照是关键,平时要注意通风透光,修剪出科学的树形,根据树龄和营养状况留果,要舍得疏果,这样桃树就能早开花,桃子早上市,口感好,才能卖上好价钱……”一说起种油桃来,李树海有唠不完的嗑儿。记者和李树海正聊在兴头上,一阵电话铃声打断了交谈。“我们这儿有两个棚桃种植区,100多个棚子产果呢,一个棚子能出5000来斤果,你们来车就行,价钱按果商定。”李树海在电话里对一位外地果商介绍说。

近年来,德兴满族乡充分利用国家农业扶贫开发优惠政策,结合本乡地理位置和多年的果树种植基础,把温室油桃、葡萄作为助农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来抓。通过土地优先调换、配套资金扶持和请专家送技术下乡等措施引导农民发展水果产业,目前,这个乡已经建成油桃温室110个,单棚产量5000斤,每斤油桃批发价8至10元。除满足本地市场外,畅销沈阳、四平、辽源等地,仅温室油桃一项就能够给当地带来500多万元产值,农民户均收入6万元以上。

“今后,我们将利用良好的生态和油桃、葡萄种植基地发展生态农业观光项目,建一批采摘园和农家乐,结合设施农业和生态旅游给农民的幸福生活再加一勺儿糖。”德兴满族乡副乡长杨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