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秦国丞相李斯曾说过:“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言内之意是说,泰山之所以有这样的高度,正是因为不拒绝渺小的土壤,堆砌而成才能形成如今的成就。江河之所以有这样的深度,正是因为不拒绝细微的溪流,汇流而成才能形成如今的规模。这样持久的坚持开原市在苗木花卉这项产业发展进程中做到了最好的诠释,截止2013年底,开原市苗木花卉种植总面积达23万亩。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超万亩的乡镇有5个,超千亩以上的苗木花卉基地有26个,100亩以上的苗木花卉示范基地140多处。全市现有苗木经营业户5万户,从业人员12万人;有专门从事园林绿化服务的公司130余家,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103家;专门从事苗木花卉营销的经纪人3500余人;全市苗木花卉年产值达35亿元,项目区内年人均增收2.2万元。成立了苗木花卉协会,制订了苗木花卉行业标准,注册了“象牙山”牌辽宁省著名商标;产品主要销往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200多个大中城市和地区,并出口到俄罗斯、德国等欧洲国家。开原市已成为东北最大全国知名的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和产品销售集散地。如今的开原已因苗木花卉产业迅猛发展而中外驰名,各种殊荣叠至而来:中国彩色苗木产业第一县、国家重点花木良种繁育生产示范基地、辽宁省引进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辽宁省“一县一业”示范县、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辽宁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等等不胜枚举。
开原苗木花卉产业发展30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星星点点的幼芽小苗到团团锦簇、枝繁叶茂的一项产业,市委、市政府为此倾注了富民强市智慧和真情。特别是近年来,开原市委、市政府把苗木花卉产业确立为全市富民产业并制定了《苗木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将开原市打造成为“全国花木之都”的奋斗目标,开原的苗木花卉产业如小草遇春风,更具成长活力与动力。
30年的种植历史,30年的发展壮大,开原苗木花卉产业已形成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适宜的土质和气候对于南北方的常绿与落叶多种苗木的栽培种植的自然资源优势;十几年的种植、经营经验,很多农民从传统的“庄稼人”转变成善于捕捉市场机遇的经纪人和掌握栽培、起苗的“农业工人”的人文优势;与苗木花卉一起成长发展起来的苗木市场、大量专业扦插、起苗钟点工,还有随时等候召唤的各种运输车辆的产业链条优势;开原市委、市政府在土地流转、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对农民基础设施建设给予适当补贴、金融协调等方面的政策优势,让苗木花卉产业凭借开原政治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强劲发展的春天,富庶文明的清风飘满乾坤。
砥砺前行 3年风雨兼程
开原市苗木花卉产业起源于1981年的靠山镇。王金学,靠山镇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别看他貌不出众,却是开原市苗木花卉产业第一个敢于亮剑的人。80年代初,王金学在林业站工作,由于工作关系,他首先发现并抓住了种植绿化苗木这一千载难逢的商机,率先在自家的房前屋后和责任田地种植苗木,王金学将第一批苗木卖了出去,赚了4500块钱,淘得人生第一桶金,极大坚定了他从事苗木产业的决心和信心。在他的影响下,亲戚朋友也跟着干了起来,就这样,一人带几户,几户带一村,一村连一片,片片连全镇……由此引发了开原苗木种植产业的多米诺骨牌效应。1987年,北京筹办第11届亚运会,选用了靠山的大花水亚木(木绣球)。1996年,王金学种植了红王子锦带,仅此一个品种就给靠山镇的农民带来了超亿元的收益。市场需求让靠山的苗木花卉产业迅速起步,2000年,靠山镇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万亩,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全国首批苗木花卉乡镇”。2005年发展到2万多亩,2012年达到5.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0%,苗木专业村15个。形成了以中兰公路和沈平公路为主的两个大苗木产业带,全镇6150户中90%以上的农户从事苗木产业;年产成品苗木5000万株,种苗1亿株,仅苗木产业一项,人均可实现年收入1.5万元以上,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苗木生产基地和购销集散地。
2000年,开原市苗木种植面积4万亩,苗木花卉产业格局已经形成。2007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专程派人到开原选择绿化苗木,鸟巢体育场周边的五角枫、桧柏就来自开原。2009年,开原苗木种植面积7.5万亩,苗木基地覆盖全市21个乡镇街。这期间还经历了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低谷,市委、市政府正确引导,积极扶持,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给苗农支招,帮苗农出主意。采取引进新品种,乔木定植培育大规格苗木和苗木造型培育精品等措施。每年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召开苗木花卉产业座谈会,分析形势、统一价格、制定应对政策和策略。这在靠山,已成惯例。2011年,苗木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开原市委、市政府结合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一县一业”发展的有利契机,按照全力打造“中国彩色苗木产业第一县”的战略部署,实现开原市彩色苗木种植面积第一、彩色苗木种苗产量第一、林业产业经济总量第一的宏伟目标,成立苗木花卉发展局,编制《开原市彩色苗木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提出建设“五线大基地”的目标,开原市苗木产业开始提档升级,全市苗木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其中,彩色苗木种植达12万亩,有1000亩以上的苗木基地20余处,100亩以上的苗木示范基地147处。经营业户4.5万户,从业人员10万人,实现年产值25亿元。开原市的彩色苗木销售网络覆盖了全国20个省的200多个大中城市和地区,苗木产品连续两年远销至俄罗斯、德国等欧洲国家。2012年底,开原沿着市内五条主要过境路两侧,形成了200公里、20万亩的苗木花卉产业基地。其中彩色苗木种植达14万亩,苗木花卉产业经营业户达到4.8万户,从业人员11万人,经纪人3000余人,园林绿化公司100余家,年产值已达到30亿元,占全市林业产业产值的一半以上。苗木专业生产区人均年收入1.8万元,为全市农民人均年收入的1.5倍。苗木花卉产业已经成为开原市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2012年,开原市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中国彩色苗木产业第一县”。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开原苗木花卉产业,2013年开原市先后在“102线”“中兰线”产业基地打机电井70眼,办电增容210瓦千,架设线路5公里,修田间作业路10公里,新建种苗繁育大棚100个。投资1500万元,修建“郭蒋岭”县级苗木产业公路7.8公里,改善了东部山区交通状况。成立苗木花卉协会,建设东北亚(国际)花木城,举办 “苗木花卉展洽会”,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培育典型乡镇和典型大户,发挥显著的典型带动作用。全市苗木种植面积达23万亩。有苗木经营业户5万户,比上年增加3000户;从业人员12万人,比上年增加1万人;有专门从事园林绿化服务的公司130余家,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103家;专门从事苗木花卉营销的经纪人3500余人。全市苗木花卉年产值达35亿元,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项目区内年人均增收2.2万元,比上年增加2000元,开原苗木花卉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时期。
大有作为 经纪人顺势而生
随着苗木花卉产业迅速发展,一个新兴的职业名词在苗木销售的道路上“推波助澜”,它就是苗木花卉产业的“经纪人”。
说起“经纪人”,在开原市的苗木产业没有人不知道的。当靠山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时,邻近的乡镇里一些头脑灵活的农民也开始动了心思,马家寨镇的于中成就是其中一位, 1999年他开始种苗圃,没有种植经验和市场经验的他,只知道闷头干,结果他种植的10多亩苗圃,因为品种落后,品相不佳,始终无人问津。当时只有20多岁的于中成,决定走出去,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他逐步掌握了大量市场信息,在种植发展上开了眼界,又将手中积压的苗木产品卖上了好价钱。“那时候,我们村还没有象样的经纪人,我虽然不是第一个,但我是最用心的一个,无论走到哪个城市,我都会找到与绿化有关的公司以交朋友的交式进行沟通,效果很明显,人们也从不知道我们开原有好苗,到专门到开原找好苗,开原的苗子现在老火了,我现在只在经纪人一项上,一年也能赚个几十万块钱。”于中成爽朗地对记者说。
于中成的成功让很多百姓看在眼里,越来越多的种植户不安于埋头种植,纷纷仿效他走出去联系市场、联系销售。由此,开原市迅速形成了一批活跃在苗木花卉种植户和苗木经销商之间的经纪人,这支经纪人队伍也由开始的几个人,发展到如今的3000多人。
“以前村里的人忽略了市场,只会埋头种苗,苗木花卉产业发展一直比较缓慢。自从有了苗木经纪人,村里的市场打开了,苗子也好卖了,价格也涨了上去,所以现在苗木经纪人很受村民认可。”陪同采访的开原市苗木局工作人员习大为告诉记者。
开原的苗木经过30年的发展,日趋壮大,苗木经纪人已经成为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这些经纪人往来穿梭于苗木种植户和客商之间,既要让客户买到高质量的苗木,又得保证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在这一买一卖之间,经纪人首先是要赢得双方的共同信任,然后才能从中获取利润。据统计,仅在2011年,开原市苗木花卉产业中由经纪人创造销售额就达到了8亿元。马家寨镇双台岭村祖富山提起他在苗木产业上的第一桶金,对经纪人的功劳坚起大拇指,“我10年前开始种苗,刚开始人家种啥我种啥,也知道开始不能见钱,所以前两年没往心里去,可到了第三年的时候,随着投入的增加,我的资金周转也出现了点问题,就急着卖苗,可来看苗的人都嫌我的苗太普通,不打眼,这可把我急坏了,就找到了当经纪人的于中成,人家啥也没说,打开他的小本本,就开始打电话,不一会儿,就联系了一个山东和河北的客户,人家说正需要这样的苗子,我那心情儿,就别提了,这经纪人对我们苗农来说就是及时雨呀。”
“我们这些经纪人,主要也是靠平时的诚信经营,你没有好口碑,就没有人相信你,自然你也不会有啥好收益。”于中成接过话茬说。
信息共享是开原市的经纪人队伍一个没有成文的规定,全市各乡镇各村的经纪人把从全国各地搜集的信息统一在一起进行交流,扩大信息共有量,同时也是在技术上做到了共享。从事苗木经营近10多个年头,开原市中固镇的赵双喜是全镇数一数二的苗木经纪人。他自豪地告诉笔者:“以前,由于家庭条件不是很好,自己慢慢地开始尝试经营苗木。多年来,始终将诚信作为第一原则,通过学习外地的先进技术,引进全国领先的种苗,一步一个脚印地真抓实干。时间久了,便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也提高了自身技术。我的苗子现在已经走出国门,卖到俄罗斯等国家了。”
苗木花卉市场离不开经纪人,也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帮助扶持。开原苗木发展的30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推进产业不断发展。尤其是去年,开原市建成了开原东北亚(国际)花木城,分设了商务中心、会展中心、苗木交易市场、花卉及相关配套交易市场、东北亚中心广场等。在此基础上,还注重选拔当地能人从事苗木经纪人工作,对经纪人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市场意识,在增加自身收益的同时,也逐步壮大了开原市的经纪人队伍,使得开原苗木花卉业走得更稳、做得更实。
搭台唱戏 博览会走向全国
“彩色苗木 美丽中国——首届中国北方·开原种苗花卉博览会”于2013年9月12日-13日在开原东北亚(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在“苗博会”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苗农和客商摩肩接踵。各类展品妙趣横生,树苗、盆景、根雕、各类剪苗用具让人目不暇接。
“我从事苗木产业10年了,家有100亩地,前天得知这里要办苗木博览会,政府提供免费展位,就赶来看看,没想到有这么多客人咨询。”家住开原市威远镇的参展商吴先生这一天很是兴奋。展台前有三四拨客商前来向吴先生咨询,大多都有购买意向,乐得吴先生合不拢嘴。其中一位来自吉林的吕先生,看中了吴先生展位里所摆放的变色龙须柳样品。原来,这种“变色龙须柳”一直是吕先生所在企业的主营商品。“通过今天的展会,我看到了开原苗木的整体实力,而且这家(吴先生)所卖的变色龙须柳枝粗、质量好。要是此次洽谈成功,我争取今后大批量订购。”吕先生说。
东北亚(国际)花木城的总经理常清为了开好这个苗博会,这些天来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开原是一个有着丰厚苗木花卉产业底蕴的城市。目前辽宁省内仅沈阳、大连、锦州有如此大型的综合体专业市场。中国北方·开原种苗花卉博览会在开原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召开,把苗木业的散户集中到一起,为他们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这次全国性的苗木博览会,开原市积累了人脉,打响了‘中国彩色苗木产业第一县’的称号。为此,我辛苦并快乐着。”
在此次博览会上,来自北京、新疆、山东、内蒙古等17个省市的100多家苗木花卉企业5000余名经营业户参加此次盛会,开原东北亚(国际)会展中心内所设的300余个展位全部爆满。据统计,在这次“苗博会”上,开原交出了成交金额达1.2亿元的成绩单。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展会的产生经济效益、品牌效益、社会效益日益显现。省内外多家大型苗木繁育公司、苗木物流企业到开原市进行销售对接和投资置业,促进了开原苗木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加快了本地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化。来自北京、新疆、山东、内蒙古等17个省市的100多家苗木花卉企业先后组团到开原,从种苗繁育到资金供给链条全方位、多角度考察开原苗木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洽谈合作意向。开原市苗木产业知名度和吸引力大大提高。
如今,开原市苗木花卉产业借助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发展轨道,以市场化为导向,引领着开原苗木产业向全国拓展,销售旺季时大叶紫叶稠李7公分的可以卖到1800元。同时,突破了区域性,把开原的苗木花卉产业打造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行业综合性苗木展会品牌;开原也依托亚州最大的苗木交易市场,惠及苗农,产生良好社会效益。
“苗博会”的成功举办也为开原苗木花卉市场起到了调节作用,使得苗木、花卉市场营销管理更加规范,最大限度地维护了苗木营销户和苗农的利益,同时也拉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物流、交通运输等产业的发展。
随着各类苗木被运往北京、上海、新疆等地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有的苗木花卉已经走出了国门,销往俄罗斯等欧洲国家,开原市已经成为东北地区苗木花卉销售集散地。
尝到了甜头。2014年,我市于9月上旬将举办第二届开原种苗花卉博览会。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及省市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将全力予以支持。这届苗博会将分为苗木花卉产业成果展区、种子苗木展区、花卉展区、盆景展区和设施展区五大展区,并举行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研讨会,组织参会领导和域外客商参观考察开原的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参照上届展会设展位350个,在规模和档次上力争超过上一届。
制定蓝图 苗木发展寻求全方位突破
为了利用好“苗博会”的影响力,给苗木花卉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原市将打出组合拳,采取措施从“扩规模、做精品、强品牌、细服务”上寻求全方位突破。
全力形成苗木花卉产业大发展格局,制定行业标准。从育苗、种植到采收、包装、储藏、运输以及生产资料应用等环节,全面推行苗木栽培营销标准化,提高苗木产品品质。建好示范苗圃,及时总结推广示范苗圃成功经验,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对市场前景广阔的苗木品种分批注册商标,打造国内知名品牌,提升知名度。抓好苗木花卉标准化体系建设,苗木种苗生产的标准化是促进苗木种苗产业做大做强的根本保证,将逐步制定苗木种苗产品行业标准,实行标准化生产,促进苗木种苗生产从传统化的分散种植逐渐向标准化生产过度。通过标准化生产提升我市苗木种苗产品档次,增加苗农经济效益。强化协会作用,组织更多的农户加入苗木专业合作社,积极培育经纪人队伍,形成政府、协会、经纪人、经营户“四位一体”的产业发展体系。通过“协会”集聚多方之力,集思广益,共谋产业快速发展大计。通过促进互助合作,全面提升产业管理水平,指导产业规范管理,维护经营权益。打造开原特色品牌,在固有商标的基础上,继续积极努力创建知名品牌,争取推出全省、全国知名的彩色苗木品牌,形成具有开原本地特色的品牌优势。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抓好省、市林业产业龙头企业的创建工作,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带动全市苗木产业上规模、上质量、上效益。要积极引导苗木花卉企业继续拓展经营领域,兴办园林绿化工程公司,形成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效益,促使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到十二五期间,开原苗木花卉种植面积将达到30万亩,从业人员15万人,年产值实现50亿元,项目区内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把开原打造成为东北亚地区最大的彩色苗木生产销售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