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用品牌农业托起盘锦农民致富梦(主题)——盘锦市发挥区域特色打品牌农业促农民增收纪实(副题)
用品牌农业托起盘锦农民致富梦(主题)——盘锦市发挥区域特色打品牌农业促农民增收纪实(副题)
【2014-09-30 来源:盘锦市融媒体发展中心】

       编者按:


      近年来,全国各级农业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出台了加强农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性意见,积极开展农业品牌培育,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加大品牌营销推介,农业品牌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盘锦市围绕农业资源特色优势,坚持打生态牌,走出一条“以农兴农”、符合盘锦实际的农业品牌化发展之路,得到了国家、省领导的高度评价,各级部门也对盘锦发展品牌农业十分认可。进而坚定盘锦把发展品牌农业作为实现现代农业的路径和战略。


      “这里是人间天堂,丹顶鹤自由飞翔,波光粼粼的芦苇荡,美了晨曦醉了斜阳;风吹过稻花飘香,鱼跳网河蟹满舱、幸福人儿荡起双桨,放声歌唱喜气洋洋,啊……美丽的盘锦钟灵毓秀好风光”。这是歌者用歌声对盘锦的描述,也是我们美丽盘锦的真实写照。


      盘锦市位于辽宁南部,地处渤海之滨辽东湾的三角洲平原。这里有上苍赐予的生态环境,“中国湿地之都”,有千里世界第一大苇田,有百万亩水田和丰富的渔业、滩涂资源,禀赋丰富的资源,一展中国北方生态名城的迷人风采。素有“塞外江南”的美誉,吸引着海内外有识之士热切的目光。

盘锦,农业资源丰富,中国好大米生产基地,素有“辽宁南大仓”之称。大米、河蟹、泥鳅、鸭子、碱地柿子等特色品牌农产品,名声大振,已常态占有国内外市场,所创效益足丰百姓衣食,使小康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农业发展到今天,怎样才能解决好地怎么种的问题?怎样才能打破传统农业桎梏,迅速鼓起农村群众的钱袋子?怎样让高效生态安全成为盘锦农业的鲜明标志?怎样尽快实现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的转变?盘锦市的决策者和全市农业人一直在拼搏探索、努力破题。


      品牌农业是盘锦市农业发展的新亮点,也是盘锦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态效益的又一重大举措。


      市委主要领导提出:“按照标准化、品牌化、生态化、规模化的方向,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精心打造盘锦大米、河蟹以及稻田系列、碱地系列、苇塘系列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实施水稻优质工程,加快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近年来,盘锦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抢抓“国家发展东北老基地建设”契机,精心组织实施“两特、三高”工程(特色、特产,高质、高效、高端,打品牌,走农业精品之路),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深入挖掘土地潜力,全面激活农业活力,促进农业农村转型跨越发展,努力实现盘锦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农业梦。


      如今在盘锦大地这片热土上,现代农业发展的号角异常嘹亮。粮食总产实现“十连增”、“十连丰”;在继续占据“辽宁粮仓”地位的同时,一座座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目前我市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28个。其中,粮食加工企业30个,畜禽加工企业7个,水产品加工企业5个,其他加工企业16个。加工型龙头企业产值超亿元的12个,5000万至1亿元的9个,2000万至5000万的36个。农产品加工率80%,精深加工达40%。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4.8万户,农民人均从产业化链条中获得收入13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左右。一个个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骨干产业正在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农业的各个市场元素也正在组合、发力, 现代、品牌农业发展风生水起,步入沃野流金的佳境。


      农民腰包也不断鼓了起来, 2013年,盘锦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4462元,比上年增加1527元,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绝对值位居全省第3位,与上年一致;增速位居全省第10位,比上年前移2位。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农业人依靠科技和勤劳智慧,真抓实干,廉洁高效,将一个个辉煌写在了盘锦农业稳健跨步发展的坐标上。


      以确保粮食安全为前提,多措并举,粮食产量连年增加,实现“十连丰”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粮食安全,事关经济全局,事关社会稳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通过实施良种补贴项目推动种子统繁统供,抓好水稻高产创建、做好病虫害防治、推广种植新技术……使盘锦市粮食总产稳居全省第一,2013年喜获丰收盘锦市粮食总产量达110.1万吨, 比上年108.4万吨增加1.7万吨,增长1.56%。亩产达到每亩599.8公斤,连续十年创历史新高,实现“十连丰”。这是盘锦农业发展中的又一次跨越。


       面对耕地面积刚性减少,人口刚性增加的实际情况,如何更有效地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成了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种粮农民收入增加的关键。而粮食品种是农业现代科技的重要载体,是增产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为此,盘锦市坚持在全市范围扎实实施水稻良种工程,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盘锦市农业部门为更好做好良种工作,不断加大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力度,努力加快良种推广步伐,充分调动农民应用良种的积极性,以水稻为主推品种,改变大田水稻用种多乱杂的局面,从源头上确保水稻稳产高产。


       近年来盘锦市坚持不折不扣地实施良种补贴项目,最大限度地为农民群众提供政策支持。因地制宜推行了“一卡通”和供种监管相结合的补贴方式,水稻良种供种率达95%以上,基本实现良种化,充分发挥了良种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


      稳定粮食生产,高产创建也是盘锦市的重要抓手之一。 大洼县是我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全省水稻主产区之一。2013年,大洼县水稻种植面积73.88万亩,产粮57.2万吨最高田块亩产达750公斤,单产较上年增产17.9%。“科学管理,一年比一年收得多!”大洼县农业推广中心李有志激动地说。


      这只是盘锦市以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为抓手集成应用粮食丰产技术的成功范例之一。


      盘锦市按照省农委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仅2013年,盘锦市就建设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64个,亩产超过700公斤,均达到了国家农业部门的高产创建目标要求。目前盘锦市已有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基地158万亩,形成了大米、河蟹、泥鳅、鸭子、碱地柿子等一批省内外知名农产品品牌,其中大米、河蟹和泥鳅已经出口至东南亚各国,成为盘锦市出口创汇的排头兵。


      粮食病虫害的有效防控,是盘锦市粮食增收的重要保障。为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盘锦市农业部门每年都坚持制定病虫害防治预案,做到提早测控预报,发生时高度重视,周密安排部署,全力以赴防控。仅2013年,盘锦市共召开各类现场会505次,举办培训会(班)330余场次,媒体宣传340多次,发放防控技术“明白纸”14万多份,张贴公告、横幅、标语等8千余份,下派农业干部1500余名,统防普防治病虫害390万亩次。 确保盘锦市秋粮稳定增产,盘锦市农业部门还坚持进行低产田改造,并以此作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举措。


      以品牌农业为新的突破口,做强产业,发展高质高效高端,推进资源生态永续利用


      农业产业化,是盘锦农业发展的传统优势项目。为此,盘锦市依托强有力的生态环境,发挥生产农产品原料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环境下的特产:大米、河蟹、泥鳅、鸭子、碱地柿子等特色品牌农产品。而且农产品加工业,实现由“大粮仓”向“大厨房”的转变,年加工粮食超出全年总产的120%,(同时为外域进行加工粮食20%)年销售加工河蟹、泥鳅、鸭子、碱地柿子等占总产的130%,(销售域外产品30%)目前盘锦市共有标准化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5家,可加工销售各类农产品550多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盘锦市在探索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过程中,始终把高质高效高端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作为前提,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在现代农业园区引进推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30多万亩,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引进推广喷灌、渗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50多万亩,促使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00多万亩,有效提升了土地产出能力;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20多万亩次,加速了设施农业现代化进程;实施杀虫灯、防虫网、诱虫板等农作物病虫害物理、生物防治技术以及反光膜技术50多万亩,提高了农作物产品品质……


      2013、2014中国国际品牌农业发展大会上,盘锦市作为辽宁代表,曾两次作“品牌农业”主题演讲,突出品牌农业建设理念和区域特色特产。尤其是“大米、河蟹北京商洽会,已经成为常态化参展,特别亮点纷呈:“盘锦大米,亿万人的口福”,“碱地柿子红了都市人生活”,“盘锦河蟹、泥鳅,绿色营养丰富城乡餐桌”……在中国农业展览馆一号厅,盘锦展出的那诱人的湿地生态环境下,生产的农业品牌大米、河蟹、泥鳅、鸭子、碱地柿子,引来参观者阵阵赞叹,参展时日曾经给北京地铁10线造成客流拥堵。


      农业发展靠的是优势,农业的优势靠的是特色,特色农业靠的是品牌。在农业发展风生水起、群众收入大幅度提高的当口,盘锦又把品牌农业提上了议事日程,认为品牌农业是盘锦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标志,是盘锦实现农业大市向强市转变的重要抓手,是一种必然,能托起盘锦农民的致富大梦。这,就是盘锦的眼光。


      发展品牌农业,标准化是前提和基础,载体是标准建设;质量安全是品牌农业的保证,而确保质量安全的载体是抓三品一标认证,即: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绿色农产品基地、有机农产品基地,生产地理标志命名产品;开拓占领市场是关键,品牌好不好,市场认不认可是刚性的检验标准;增加效益提高收益是目的。


      发展品牌农业,政府要发挥组织指导推动作用,不能靠企业靠社会放任自流。盘锦发展品牌农业抓什么?具体总结起来是三完善五统一两加强。三完善即:完善盘锦农产品的标准综合体;完善知名商标体系;完善地理标志命名的保护区以保护高端产品。五统一:即,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广告宣传、统一门店经营。特别是统一包装和广告宣传(包装:企业商标、产地等)。两加强,则指加强农产品基地认证,加强品牌建设。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目前盘锦市已形成了大米、河蟹、泥鳅、鸭子、碱地柿子等一批省内外知名农产品品牌,其中大米、河蟹和泥鳅已经出口至东南亚各国,成为我市出口创汇的排头兵。


      品牌农业的发展,不仅大大提高了盘锦农产品的知名度,还从客观上将生态的理念更好地贯穿于农业发展全过程,使盘锦市的农业发展更加高质、高效、高端,更加绿色生态。


      近年来,盘锦市实施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经营,大力开发大米营销市场,相继出现了一批大米加工企业。各家企业都在全力以赴打造着自己的牌子,出现了“锦珠”、“粳冠”、“柏氏”等很多大米品牌。“锦珠”靠品牌的力量将盘锦大米卖到了每市斤12元、15元的“天价”使盘锦大米也由“平民”晋升为“贵族”;“粳冠”大米充分利用自身的环境优势,在“绿色”上大做文章,打响了生态有机米的招牌;“柏氏”大米则在营养米上下功夫,抢占属于自己的市场高地;“锦珠”大米走外销之路,几年时间叩开了16个国家的大门,成为目前每年出口创汇最多的盘锦大米品牌,在国际市场有了一席之地。


       2002年盘锦市大米只有6个注册商标,如今像这样有自己品牌的盘锦大米企业已有60多家,大米品牌也达到70多个。盘锦大米的品牌化,提高了大米的价值,也为盘锦大米的发展拓宽了道路。在盘锦大米品牌化的启发下,盘锦河蟹也开始走上品牌之路。盘锦市从1999年“大养蟹”开始,养蟹面积由30万亩增加到131万亩,河蟹产业的总产值达到9.5亿元。今年,“东”牌、“胡家”牌河蟹商标相继申请成功并开始使用。盘锦光合水产有限公司的“东”牌打出了我市第一个河蟹品牌,并在省内外各大卖场卖得大张旗鼓,显现了品牌的优势。被称为盘锦河蟹产业第一乡的胡家镇,也有了农民们的河蟹品牌“胡家”。270名蟹农成立“胡家镇农民无公害河蟹养殖销售协会”后,申请了“胡家”牌注册商标,并打造着自己的河蟹品牌。作为盘锦农民致富的主打产品,大米、河蟹的品牌化无疑增加了农民的收获。


       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加强监管,下工夫把好品牌和农产品安全关,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抓好,形成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无缝监管。”市农委主要领导这样说。


       对于农产品安全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农业系统一班人也有着深刻的认识:首先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注度高、燃点低;其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环节多、任务重、难度大;第三,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起步晚,监管能力、基础设施、监管手段比较薄弱。


       因此,近年来为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盘锦市始终牢固树立三个意识。一是全局意识:要明白农产品品牌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事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事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必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监管工作的重要性;二是底线思维意识:确保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不断加强,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这是农业部门不能突破的底线;三是增强短板制约意识:要清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农业部门的短板,对农业工作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殊重要性。


      认识到位了,思想理清了,撸起袖子真抓实干才是根本。盘锦市积极争取到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项目资金,成立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执法大队3个机构,各县(区)也成立相应机构,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到位。同时制定出台了《盘锦市农药管理办法》,在粮食果菜生产基地设立了农药使用标示牌,与各农资经销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签订了质量安全承诺书和责任书,初步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保真守护品牌。为了保证消费者能够吃到真正的盘锦大米,保证盘锦大米“高品位”地位,2013年4月,盘锦市政府全面启动稻米质量安全追溯工程,成为国内行业首家直接对稻米进行质量追溯的地方政府。建立了盘锦大米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盘锦大米质量安全管理,严格规范“盘锦大米”证明商标的使用和管理。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将水稻的种植、收购、储存、加工等环节的信息通过二维码技术记录下来,制成标签,贴在盘锦大米终端产品上,每品一签,数据具有唯一性,不能假冒。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描标签上的二维码或者通过盘锦大米质量保障公共服务网站等多种方式对所购大米的生产加工信息进行查询,并可通过刮开防伪码查询盘锦大米的真伪,实现了盘锦大米质量“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


      为让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和时代要求相适应,盘锦市还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市县两级农业部门的“一把手”工程,一把手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全力以赴抓,动真碰硬,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制定了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最严密的考核,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监管责任和各项监管工作努力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具体来说,就是把好环境安全、良种安全、生产过程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流通环节安全“五关”。


       在严把环境安全关上,盘锦市农业部门积极开展以治地、治水、治污为主要内容的“三治”工作,重点推动制定农产品产地污染防治与保护规划,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与方法,发展生态农业,并且禁止在禁止生产区生产、采集食用农产品和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 


      在严把良种安全关方面,依法加强种子生产经营主体资质审查,严把种子企业市场准入关。严格品种试验程序,加大对参试品种的真实性检测和转基因检测力度,实行参试品种多套密码编号、专家田间鉴评及生产实验统一收获等管理,防范问题品种混入参试品种行列。


       实施制种基地跟踪管理。加强对水稻、河蟹制种、孵化企业的跟踪管理。在种子调动季节,检查省内种子基地调运种子的生产许可、去向和数量,同时,严查省外基地的种子来源,查标签,抽样进行品种真实性检测。


       在严把生产过程安全关方面,盘锦市农业部门积极开展以控肥、控药、控添加剂为主要内容的“三控”工作,加强对生产者生产行为进行监管,督促其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制度,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做好使用记录,并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者休药期规定,严禁在种植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禁限用农药及非法添加剂。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上,盘锦市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在推进农产品产地环境净化、农业投入品使用规范化、生产过程记录档案制度化、质量控制全程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鼓励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识农产品认证和登记,扩大无公害农产品面积,并积极建立“三品一标”认证产品退出机制,带动农业实现标准化。


       在严把流通环节安全关上,盘锦市农业部门重点加强对农产品收购、储藏、运输企业的日常监管,建立进货查验制度,严格依法执行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检验检测,禁止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销售;建立质量安全召回制度,对销售不合格农产品依法进行召回,坚决杜绝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利用互联网、二维码等现代技术,建立追溯制度,努力做到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


       对于农产品安全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农业系统一班人也有着深刻的认识:首先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注度高、燃点低;其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环节多、任务重、难度大;第三,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起步晚,监管能力、基础设施、监管手段比较薄弱。此外,盘锦市农业部门还积极开展农产品生产环境专项整治、农产品生产过程专项整治及以高毒农药为重点的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等,出重拳、下猛药、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犯罪行为,为让群众吃上放心食品、安全食品奉献着自己的孜孜以求。


      从2008年到2013年,盘锦市农民人均收入从6602元到14462元,增长了219%,增速列全省第二;而2013年盘锦市农村经济继续快速健康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年统计结果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462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82元,同比增长1.08%。


      农村的面貌变了,农民群众的钱袋子沉了,生活条件好了,笑意越来越浓了……


       盘锦的决策者,静下心来抓没有多少财税贡献的农业,这就是盘锦的远见。如今在盘锦大地,春天美丽乡村田园无际的繁花让人沉浸在花的海洋;夏天田野里滚滚稻浪昭示着新一季丰收的希望;秋天河蟹、泥鳅将农民的笑摇曳得更甜更美;冬天设施农业温室内鲜嫩的蔬菜承载着农户增收致富更多的梦想。


       这不是一幅简单的风景画,而是一个传统农业都市进军现代农业强市的实践报告。


      盘锦市奋战在农业战线上的干部群众,并没有满足于既有成绩,他们还在全力打品牌、强基地、壮产业、保安全,在创新思维指导下频频打出组合拳,盘锦市农业经济也正瞄准让品牌农业为现代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这一新的目标,用品牌托起盘锦现代农业发展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