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真情倾注姑营子 产业扶贫助发展—辽宁省知识产权局驻村扶贫工作纪实
真情倾注姑营子 产业扶贫助发展—辽宁省知识产权局驻村扶贫工作纪实
【2015-11-02 来源:朝阳龙城区委宣传部】

2014年8月4日,对于边杖子镇姑营子村来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特殊日子。这天,村里的男女老少迎来了省城来的“远亲”——省知识产权局驻村扶贫工作队,他们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山村,与村民一道共谱脱贫致富之歌。

小座谈结合大走访。姑营子村总面积1.2万亩,有9个村民组1802口人,村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是一个典型的边远山区特困村。进村后,工作组的同志把调查研究当作第一课,多次召开村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共商发展大计。为期10天的座谈和走访中,共走访了186名党员、村干部、贫困家庭、致富家庭。建立了46户贫困户档案。听取了他们对姑营子村党组织建设、生产发展、入学就医、村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意见。实地考察了全村的交通、水利、农田基本建设、村集体经济、村民种植养殖场地,为制定扶贫规划掌握了真实全面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深入细致调查,摸清了村情,找准了制约发展瓶颈。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既符合实际又力所能及,既长远谋划又凸显实效,既温暖输血又自强造血的《2014—2015年姑营子村驻村扶贫工作规划》。一年过去了,姑营子村的喜人变化证明,扶贫规划是符合实际、科学可行的。

小调整促成大转变。“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建设好村“两委”班子是推进驻村扶贫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工作队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五个好”的目标要求,通过明确职责,理顺村两委关系,进一步增强了村党支部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工作队还帮助村里建立健全了护村联防队、义务消防队等村级配套组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共20余项,并编印成册,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民情直达”活动。在系统内开展图书捐助活动,收集到图书1500余册,建设了农家书屋。一系列举措让姑营子村的村级组织建设得到了全面强化,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真正成为了全村脱贫致富、发展经济、文明建设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小帮扶带动大增收。“工作组为了村里发展,起早摸黑像地道的农民,工作热情实在让我们感动。”姑营子村党支部书记赵敬生说。为提高村办企业经济效益,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工作队为村办企业争取省财政局发明专利扶持资金50万元;并带领村“两委”班子多次前往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申请“L-乳酸酸菜”发明专利技术,起草专利技术实施许可合同,并跟踪指导合同签订工作,同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办理合同备案。仅此一项,村集体收入就增加了10万元。为培育群众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的积极性,工作队还开展产品市场调研工作,掌握一手资料。向群众宣传姑营子村得天独厚的发展科学养殖的广阔市场前景和党的扶贫政策,注重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增强群众脱贫致富本领。培育了孟路平、刘永生等一批养殖户,并已初步形成规模,产生效益。其他群众积极改、扩建场院,放养传统品种的鸡、牛、羊等家畜。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村拓展了养殖规模,人均收入达到12000元。工作队还组织开展了扶贫帮困工作,春节期间动员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捐助了万余元善款,送到特困户手中。筹资10万元,为村小学全体学生定购了夏秋两季校服,为11名特困家庭学生解决了一年的生活费,为学校购买了羽毛球网架等配套设施和其他体育用品。

“同心助力姑营子,铸就恩德万年长”,这是写在村主路外墙壁上的一副对联。虽然字迹不太工整,却道出了村民对扶贫工作队的感激和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