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一座五色魅力之城,它有着118公里的海岸线,这海岸线,承载着盘锦人的心愿和希望;盘锦,一座年轻的活力之城,沿着这118公里的海岸线,你能寻找到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到浓浓的乡情;盘锦,一座生态文明之城,这里吸引着无数有志之士来此安家落户,打拼创业;国际化教育,培养出了大批应用型的人才,让一个个美好的梦想在这里启航……
“水上大学”带来勃勃生机
美丽的辽东湾,一个让多少人放飞梦想的地方,一个给城市带来无限生机的地方。盘锦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筑巢引凤,改变了这个城市没有大学的历史。2013年9月5日,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启用仪式暨2013级新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一批可爱的大学生给这座刚刚落成的“水上大学”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年轻的盘锦拥有了一所985大学,每一个盘锦人都为此兴奋和自豪。
几年来,盘锦校区面向世界,开放办学,以学校“国际校区”的标准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助推盘锦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建设。校区除与大连主校区共享与29个国家和地区的207所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大型企业及国际联盟建立的国际交流项目外,始终不断探索与国际知名高校的合作新模式。目前,已经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共同开展了联合培养项目及访学交流项目。
一所大学,会从多方面影响一座城市。其最重要的功能是辐射知识,影响城市的文化品格,创造城市的文化财富,彰显城市的个性魅力。大学以其高雅的素质风范,影响一个城市的社会风气,同时,也给千万学子带来了机遇和人生新的挑战。
2017年9月,首批932名本科毕业生带着希望和收获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毕业季。他们是盘锦校区首届毕业生,也是盘锦市发展的建设者和见证者。“能考进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与这座城市结缘是我的幸运。”林俊宏是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的第一届毕业生,来自河北省邯郸市的他选择在盘锦扎根。如今,他在盘锦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工作。
林俊宏说,毕业那年,盘锦市委市政府给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的学子们优厚的待遇,并提供了许多具有发展空间的就业岗位,再加上大学四年与这座城市的感情,他决定留下来继续见证辽东湾的发展。如今,在盘锦工作,学的东西多,锻炼机会多,领导信任他,同事们关心他,让他有了家的温暖。“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这里幸福感会不断提升。四年里,我看到了辽东湾新区一点一滴的发展变化。公交车线路增加了,周边商场医院等配套设施齐全了,景观越来越美了,学习提升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了……所有的变化我都感同身受,我喜欢这里,更对这里的未来充满信心!”
如今,像林俊宏这样,把自己的热血和青春挥洒在盘锦,为盘锦建设奉献一份力量的毕业生还有很多。尽管他们专业不同,岗位不同,但他们的信念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与盘锦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一所大学推动一座城市发展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成立以来,已经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8项(逐年增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4项;校区纵向经费批准额4182万元,横向经费到账额2135万元;校区教师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项。
重大科研项目取得新突破。“基于微孔膜蒸馏的结晶介稳区测定和过程调控仪器研制”(项目负责人:贺高红)获批国家2015年科研仪器重大专项资助,经费额度788.14万元(大连理工大学唯此1项);“低氢富CO2含杂石化尾气双膜-电化学氢泵原位分离常压加氢资源化”获得了2016年石油化工联合基金(B类)重点项目的资助,这是校区获批的首个基金重点项目,标志着校区教师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领域的新突破。此外,梁长海教授负责的加氢催化制备高性能树脂已在河北形成万吨产业化能力,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贺高红教授负责的轻烃回收项目也已在大连石化等企业创造可观效益。在2017年第45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贺高红教授团队的专利项目“高效膜法回收挥发性有机物”获展会特别嘉许金奖。校区成立至今,共申请发明专利206项,授权专利42项。
校区四年来,全部实验室对盘锦市企事业单位开放。与北方华锦、禹王防水、盘锦迪宝催化剂、盘锦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单位等十余家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校区6位教师与7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9项科研合作合同,项目金额约130万元。在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协助下,盘锦辽河油田天意石油装备有限公司获批2015辽宁省重大项目900万。成立了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园(盘锦),11家企业入驻。成立了大连理工大学——迪宝催化技术研发中心,为盘锦市企事业单位解决多项难题。
不仅如此,国家知识产权培训(辽宁)基地于2014年4月25日在盘锦校区成立。除聘请了一批国内知名知识产权学者、专家为基地兼职教授外,主办或承办的培训班和研讨会议达36次,参培3696人次,已培养全国专利代理人78人(盘锦13名);承担10余项国家与地方知识产权局课题研究项目,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建议;依托基地成立辽宁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工作站、腾讯—大连理工创意专利孵化中心、盘锦市知识产权培训中心等平台,切实履行了高校社会服务的一大职能,同时也发挥了基地建设的功能,为区域人才培养做出了应有贡献。
盘锦市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吕春玲说:“目前,校区已经有了9大学院、17个本科专业、24个研究生专业,目的就是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人力人才支持,为城市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学校不仅培养出了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更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出了大批应用型的人才。”
拥有一所大学,是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是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有效集聚科技人才的需要。城市哺育名校,名校反哺城市,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正在发挥它科技创新的源泉作用,为盘锦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国际化办学打造国际化人才
目前,盘锦市正在建设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尤为重要。
今年4月27日,在盘锦市辽东湾实验高中、盘锦市魏书生中学、盘锦市辽东湾实验小学,三所学校的负责人分别与英国贝特斯托恩学院、英国瑞京学院和美国夏威夷地球村语言中心,举行了友好学校框架协议签约仪式。通过此次签约合作,盘锦市辽东湾新区的市直属高中、初中、小学三个阶段重点学校实现了国际化合作交流全覆盖,不仅引进了先进的办学理念,拓宽了学校的外语培训方式,而且提供了对标国际的研学旅行目的地,打造了全新的素质教育平台,也为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国际化发展起到了先行示范作用。
几年来,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用国际化视野谋划发展,编写成了《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化办学实施方案》,并与德国AHK、GIZ、BSK等教育培训机构对接合作。自2016年起,学院317名教师参与的以能力为本位的项目化课程改革,为国际化办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院自2013年迁入盘锦市辽东湾新区新校址,解决了长期困扰发展的空间瓶颈,大量增加了实训面积。教育教学注入生机,发展成果显著学院不但建成了汽车类、财经类、石化类、电器工程类以及仿真实训类等多个实习实训中心,在数量规模和质量水平方面也迅速达到了省内同类高校的领先水平,并完成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建设水平走在了省内高校的前列。2014年,新校区规模和条件在全省职业院校中位居前列,并成功进入省级示范校立项单位,实现了招生自主权,实现了盘锦市高职院校建设的新突破。目前,盘职院以国际化高职院校基地打造、融入企业精神、锤炼职业素养、塑造中国工匠大师,具有盘锦特色的双元制本土化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初见端倪。
2017年5月,在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报告厅,中德(盘锦)双元培育项目正式启动。中德(盘锦)双元培育项目的启动,为学院未来培养符合德资企业用工标准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满足我市行业、企业的用工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盘锦市今后在更广泛领域的对外合作树立了好样板。
盘锦是一座开放之城,地理位置优越,已成为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目标城市。未来,国际化办学的举措将为盘锦市培养一大批专业性人才,推动高端人才的培养,为盘锦市建设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