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装厂,发电站。果树满山,牛满圈。”这是葫芦岛市建昌县碱厂乡最后一个贫困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整体脱贫的大格局。
磨石沟村位于碱厂乡东部,全村596户,2159口人。通过2015年精准识别,全村有贫困户117户、贫困人口317口人。到2017年年底,已成功脱贫71户,201口人。2018年年底,该村将实现整体脱贫,“贫困村”这个长期扣在磨石沟百姓头上的名字将被彻底拿掉。
外力叠加,内力更强。几年来,海军某部和县招待办定点扶贫磨石沟村,他们想千方、设百计,不断加大对该村的扶贫力度,本着“真扶贫、扶真贫”的原则,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帮助该村上项目、投资金。就这样,一个个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项目落地生根了。
2018年4月14日,在该村东南部的腰营子沟的山坡上记者看到,明媚的春光下,2.3万株苹果树苗在茁壮成长。一排排一片片树苗占据了几个山坡。陪同记者采访的碱厂乡乡长武力说,这是省级高效精品果园,占地500亩,无论是在建设上,还是在果树品种上,都是按照高标准建设和栽植的。2017年栽植了优质苹果树苗2.3万株,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眼下还要栽植优质梨树苗2.2万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该村充分利用山场资源优势,建造的大型果园。整个果园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其中营口市投入200多万元,还有扶贫单位投入的扶贫资金。村里采取“党支部+建档立卡户+合作社”模式,除了帮扶单位的帮扶资金外,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贫资金。为了让这片果园达到预期效果,该村还成立了果业合作社,合作社按村集体82%股份,建档立卡户18%的股份来分红。果树进入结果期,平均每个贫困户可分红1500元。昔日荒山,即将变成全村人的摇钱树。村民不仅能拿到分红钱,还能到果园打工就业。2017年,果园就安排建档立卡户中的20人到果园劳动赚钱。每年每人挣工资几万元。分红钱加上果园务工的工资,每户每年可增收6000元。同时,该村还大力发展林下经济,2018年计划种植大豆、中草药200亩,当年可创收10万元。果园栽植梨树2.2万株,苹果树2.3万株,3年后可获利润55万元。
为了实现多元化经营,磨石沟村去年还在园内建了700平方米养牛场一个。目前,牛场内存栏有孕母牛12头,育肥牛12头。到今年年底,这12头母牛可全部产下小牛。今年,该村还计划利用扶贫资金扩大养殖,将母牛增加到50头。62岁的村党支部书记王国友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牛场养50头母牛,按每年增长30头计算,可实现年收入24万元,除去草料、人工费用每头牛3000元计算,可获纯利润9万元。
自精准扶贫开展以来,王国友和村主任马玉洲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与全村的党员群众借外力使内力,全力脱贫攻坚。“如果没有葫芦岛海军某部及县招待办对我村的鼎力帮扶,就没有我村今日这可喜的成果。扶贫单位投入重金帮助村里发展集体经济,用心、用情关心村里贫困户疾苦。他们真正做到了‘扶真贫 真扶贫’。”说起几年来该村的发展王国友激动地说。而除了这些帮扶单位的大力扶持之外,县水利局、果蚕局及扶贫办等单位也都给予极大的帮助和支持。“2017年,我村的果园正在建设的时候,还得到了县委宣传部领导大力支持。当时果园建设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用电的问题。这么大的果园,没有电啥都干不了。当时县委宣传部领导到我村调研扶贫工作,当领导听说电的问题制约了果园的建设,马上和相关部门沟通,最终,这个老大难问题解决了,县委宣传部的领导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王国友说。
2017年,该村有效利用30万元扶贫资金建光伏电站一个。该发电站于2017年投入使用,每年集体经济增收可达5万元。同时,还为24户贫困户安装上光伏发电设备,其中大部分用户已并网发电,2017年就有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该村还利用闲置的小学与大连外贸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磨石沟村服装加工厂,目前,设备已经全部到位,即将投入使用。该加工厂可解决当地30人就业,每人每年工资可达2万元。
一个个项目的快速建成,给村民吃了定心丸。果园有分红钱,在家门口打工有稳定收入,家里的太阳能还能赚钱。全村农民摘掉贫困帽子信心十足。“2018年底,我村将实现46户、116口人如期脱贫。我们可以胸有成竹地说,我村脱贫以后,有‘四位一体’的经济项目支撑就不会返贫。”
记者在碱厂乡政府采访时了解到,2018年,碱厂乡将努力完成186户、477人的脱贫,完成整体脱贫目标,并不断加大力度巩固脱贫成果,确保不发生贫困户返贫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