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账的算法,村里的老百姓都认可。不信,就去问问村里的父老乡亲……”
来自于大连市普兰店区城子坦街道金厂村的“老会计”王学会摘下老花镜,拍着胸脯对台下那些即将踏上村“第一书记”岗位的年轻干部们说道。
这是日前发生大连市在普兰店区会议中心召开的下派村干部座谈会上的一个场景。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全市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振兴乡镇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根据辽宁省委总体部署,结合大连市实际,决定从大连市和区市县(开放先导区)选派干部到乡镇和村工作,大连市普兰店区决定选派干部与大连市委选派干部一起到村工作,实现下派村干部全覆盖。
2017年,这个区委领导来到城子坦街道金厂村,看到这里的玉米种植面积还是居高不下,就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来到田间地头,和群众算细账。经过仔细算账,当地群众都豁然开朗,表示还是要大力发展桃子生产,减少玉米种植面积,才能真正脱贫致富。
4月20日,大连普兰店区委领导再次走进城子坦街道金厂村进行调研,得知金厂村有土地15000亩,2017年,玉米种植面积达8000亩。2018年,当地干部按照区委领导的要求,耐心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大力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大力发展棚桃生产和露地桃生产,加大花生等经济作物种植比重,使大棚发展至220个,露地桃栽植面积发展达到1500亩,玉米调减下来2000亩。
随后,区委领导们来到金厂村委会,听村里老会计——王学会细算脱贫账:
金厂村种植业总收入1200万元。其中水稻1600亩,收入160万元;玉米8000亩,收入650万元,花生2000亩,收入225万元;大豆800亩,收入33万元……
畜牧业养殖收入1160万元。其中养鸡收入840万元,养貂收入120万元,养猪收入125万元,家禽养殖收入40万元……
外出劳务有820人,每月每人收入2500元,总收入2460万元。
经过老王精打细算,金厂村全社会总收入为1亿多元,人均收入为1.6万多元。除掉每人生活成本1600元(包括口粮、柴米油盐生活所需),人均收入也超过1.4万多元的大连市低收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底线。因此,金厂村2018年退出低收入村行列没有问题。而且,老王会计这个算法是按照最低标准核算的,不仅得到上级部门认可,老百姓也认为是最实际的算法。
听了老会计王学会的细算村民收入账,这个区委的领导们当场决定:下一步,大连市要派出驻村工作队,区里也要派驻村工作队,让老王给这些工作队员上“第一堂课”,就是如何算好脱贫账。让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对于自己所包帮的低收入村做到了如指掌,这样,扶贫工作就有了目标和方向。
于是,就出现了开始的场面。
记者了解得知,王学会2018年63岁了,从21岁起,就在村里当干部,对于农村的事情了如指掌,算起农村的账来,村民们都服气,被称为“活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