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阜新日报》有两篇关于脱贫的稿件。其一,阜蒙县旧庙镇梁北村110余名富余劳动力利用光伏发电发展生产,已经使24户贫困户脱贫;其二,2016年,彰武县五峰镇乱山子村创建了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了全村20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建设了40亩地的冷棚。现在,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
原来,乱山子村以传统作物玉米种植为主,靠天吃饭,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45户、444人,是省贫困村。2015年,村党支部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脱贫模式,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借助各级扶贫资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以葡萄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梁北村则有110多名富余劳动力,村子根据这种情况将他们吸引到发展光伏产业中。
脱贫攻坚,是新时代的一个重要任务。只有农村不再有贫困家庭、贫困人口,我们才能迈上奔小康的康庄大道,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才能为实现民族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完成脱贫攻坚,需要政策支撑、各级党委、政府的得力工作、农民们科技知识的提升、各种资源的有效使用等等,选准发展项目更是关键。选准了项目,我们的工作才有了明确方向,艰苦的奋斗才有了清晰的目标,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益。
选准产业,这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必须由党委、政府来完成。因为个体农民的眼界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与外界沟通的渠道是狭窄的,应付特殊情况的能力是欠缺的。如果没有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党支部、合作社、科技部门、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为他们把关、引导,农民们很难选准项目。那样,势必会延误我们脱贫工作的步伐。
选准产业,要因时制宜,因势制宜,因人制宜。习近平总书记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要求,要千姿百态,不要千村一面。这个重要指示一样适合于产业的选择。选准产业,可以借鉴周围乡镇村屯的成功经验;可以“拿来主义”,将人家成功的做法与自身条件相结合,走一条脱贫致富的捷径;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水土等自然条件,点石成金;可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以科学利用富余劳动力,发挥他们的特长……
乡村振兴,需要项目支撑,需要产业支持。选择好项目和产业,至关重要。梁北村和乱山子村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