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我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十大举措”,抓好精准脱贫“百日攻坚”行动,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年末圆满实现贫困县摘帽打下了坚实基础。
精准识别,规范退出。我市严格执行贫困识别的标准及程序,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动态管理。今年又开展了脱贫质量“回头看”工作,切实做到了贫困群众应纳尽纳。进一步完善了县、乡、村三级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完成了《明白卡》、扶贫政策和贫困户档案资料“三上墙”工作。另外,我市召开了贫困县摘帽动员暨工作培训会议,制发了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退出摘帽工作方案,全面启动了贫困退出程序。目前,已完成民主评议程序,正在进行村级第一次公示,各乡镇正在开展入户核查,确保贫困人口能够达到“一超两不愁三保障”的退出标准。
产业覆盖,项目叠加。今年我市进一步强力推进“1+4”“442”等扶贫产业提质增效,并同时推进项目到户、光伏扶贫、农业共营制扶贫、工业扶贫等产业扶贫项目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实现稳定脱贫。今年,新建了“1+4”肉鸡养殖扶贫农场4个,现肉鸡养殖扶贫农场共达到19个,并进一步巩固了“1+4”种植业项目,重点落实标准化扶贫示范果园30处,7632.8亩,建设10.3兆瓦村级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目前已并网发电77处,9兆瓦。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7个,建成扶贫制衣厂8家。通过实施各项产业扶贫模式,实现了对贫困户的叠加式扶持,我市贫困户产业覆盖率已达到100%。
行业扶贫,落实政策。今年,我市不断加大对各行业、各部门的调度力度,强化行业扶贫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确保贫困退出各项指标达标。今年计划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1780户,目前开工率98%,完工率88%;实施了贫困户“看病就医零负担”政策,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免除相关学段的相关自愿性收费项目,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上学全免费。贫困劳动力培训完成120人,通过农村道路维护、市场维护、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安置建档立卡户贫困人员205人。林业、畜牧等部门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73人,从事护林员、护草员等工作;实施饮水安全工程48处,解决辽西北供水工程沿线乡镇、村组居民吃水难问题;贫困村广播电视、光纤网络已实现全覆盖。
驻村帮扶,志愿服务。省、市、县三级驻村工作队发挥行业优势,助力我市脱贫攻坚。2018年省、市、县三级驻村工作队共投入帮扶资金611.1万元。同时,协调扶持项目108个,指导创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58个,解决各类问题1200多件次;同时,我市结合“党员干部牵手贫困户”行动,全面落实结对帮扶,实现了全市1.23万名党员干部职工与18612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目前,全市党员干部职工已累计入户3次以上,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35万元,购买被褥、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1.5万余套件,清扫室内外卫生5000余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3000余件次;深入推进“百企联百村”活动,工商联77家会员企业分成9个扶贫分会结对帮扶贫困村,目前已累计帮扶捐助资金150万元。为我市健康教育扶贫基金筹款400余万元,对贫困户学生、重特大疾病贫困户患者予以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