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节年俗中的一个重要节令,元宵节有着数千年的传承历史。当更多的市民为了这一全家团圆的节日举杯欢畅的时候,家住海城市王石镇代千村的尹家人却在彻夜不眠地忙着摇元宵。“我们已经连续3天忙到凌晨3点多,为的就是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咱家的元宵。”2月18日中午,尹氏清真元宵的负责人尹会林还在院里脚不沾地儿地忙着。
尹氏清真元宵的制作工艺是清末第一代传人尹德福传下来的工艺,尹会林和儿子尹晓博分别是第4代和第5代传人。家里的所有元宵馅料几乎都出于父子的手,制作元宵的每一种原料取材都经过父子俩的严格筛选。尹会林坦言,所有的原材料供应商都与自己有着几十年的合作,比如糯米是吉林一户种植户专供的新米,核桃、花生、芝麻等坚果的果仁也都有专门的客商供应。大家都知道尹家元宵的制作标准始终如一,因此供应原料的时候也不会打折扣。
11月中旬,尹家人开始做元宵,三口人就忙得过来。春节临近,元宵销量增加,家族里的亲友们纷纷过来帮忙。“元宵销量一年比一年大,我自己忙不过来,就把摇元宵的手艺教给了家族的亲友和老街坊们。春节前后这段时间,他们都会赶来帮工,过了正月十五再陆续外出务工。”尹会林说,这几日,工厂里有40多名男工忙着制作元宵,女工们都上了前方的销售阵地。
在传承传统手工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尹氏清真元宵的创新步伐从未停过,特别是在馅料制作上,尹氏清真元宵除了有传统五仁口味,还发展出豆沙、枣泥、山楂、黑芝麻、木糖醇等,今年尹会林又推出了八仁新款。
馅料丰富,皮薄馅大,传统工艺,货真价实……尹氏清真元宵的名气在海城当地很大。每年正月十五前后,海城人口中的中街烧鸡胡同里,买元宵的人排着十余米的长龙,那就是他家。如今,尹家人已在胡同里有了自己的门市,元宵节临近的这几日,买元宵的队伍仍旧要排到门外。为了让更多的顾客品尝到元宵,尹家人不得已限制了每位顾客的购买数量。
2014年,尹氏清真元宵成功申请海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尹氏清真元宵又成功晋级鞍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的冬天,尹氏清真元宵吸引了央视摄制组的关注。家族里的年轻人决定顺势做大元宵产业,并在2018年间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与包装。尹会林也信心十足,“去年我准备2万公斤的糯米,今年我准备了2.75万公斤的糯米。从目前的销售进度看,基本快要销售结束了。”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尹家人的小元宵滚出了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