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城区,双台子区有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在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方面,双台子区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用量变促质变,实现问题的彻底解决,让老城区居民感到生活更温暖。
让老城区更具功能。从不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角度出发,双台子区着重解决城区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特别是集中攻坚矛盾较为突出、百姓需求较为集中的领域。把治疗城市“拥堵病”、绿化慢行系统不足、就业服务平台配套不够等任务摆在前面,尤其是重点围绕各特色街区完善交通资源配置,探索实施错时分流和潮汐停车管理,加快推进立体停车楼建设步伐,不断增强道路交通承载能力,解决老城区的“行车难”“停车难”问题。
让老城区更富品位。从“保护历史感、提升现代感”的角度出发,双台子区分批分次开展城区绿化、雨污分流、强电落地、老旧小区改造等各项工作。充分利用好辽河水域元素,进一步完善全区整体的城建工作规划,提升一部分、融合一部分,逐步把老城区打造成特色鲜明的辽河水城,促进特色城区建设。
让老城区更有温度。从“精细管理、常态管理、亲情管理”的角度出发,双台子区持续完善城市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让网格员聚焦主业、轻装上阵,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建立好宣扬执法温度、为民热度的体制机制,结合手机APP和网站、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开展“温暖双台子”短视频征集活动,把“多城联创”常态化、制度化,用城市的文明、政府的温度、百姓的幸福提升双台子区的整体形象和知名度。
用最科学的态度惠民生。多年来,双台子区一直把高于75%的财政收入用于民生领域支出,全区人民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提升。今年,双台子区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地确定了10件民生实事,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好,提升全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