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天气乍暖还寒,阜蒙县招束沟镇拉各拉村的盛京满绣扶贫车间里却暖意融融,村民正在赶制绣品。“去年绣品销往外省,我们赚了钱,这多亏了我们刘书记。今年,姐妹们得继续加油干!”一位大姐喜笑颜开。
大姐口中的刘书记,就是拉各拉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刘胜伟,身为省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就业服务处副处长的他,自从2018年选派到拉各拉村后,引进了以“政策支持+绣工培训+绣品回收”方式的盛京满绣项目,成立辽宁省盛京满绣定点扶贫孵化车间,为村里的妇女提供了出家门进厂门的就业机会。刘胜伟表示,这是落实市委“以工业理念抓扶贫”的手段,希望以后能够引进更多的扶贫车间项目,帮助村里致富。现在,他依然在岗位上为村民致富谋划着。
刘胜伟只是活跃在蒙古贞大地上424位第一书记中的一员。2018年以来,来自省、市、县424名第一书记,扎根蒙古贞这片热土,他们具有更开阔的眼界、创新的思维和丰富的资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挥洒汗水,取得了良好成绩。
基层党建的“指导员”
党建强,事业兴。第一书记把强党建作为重要任务,充分发挥基层党建“指导员”作用,推动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帮助修缮活动阵地226个,开展“示范带上当先锋”等党建载体活动,他们还帮助培养村级后备干部500多名,发展农民党员近300名,增强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省农委驻富荣镇鲁家荒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刘永昌至今也忘不了报到第一天的景象:村部使用的是废弃的小学校舍,没有取暖设施,门窗破败……送钱送物,不如送个好支部。面对村民的渴望,刘永昌带领驻村工作队多方争取,筹措资金建设了新村部和村文化广场。完善了“硬件”后,他又争取省农委支持配齐了办公桌椅、电脑等“软件”和大量“三农”图书,使村部集办公室、会议室、培训室、文化室、卫生室于一体,大大提升了服务功能。他与村“两委”班子研究党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建设,制度上墙后,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明显改善。此外,他还组织村干部参加农业高产高效技术培训,到凤城大梨树村学习毛丰美“干”字精神,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被点燃,纷纷带头发展高效农业,建立起两个合作社,带领农民产业致富。
于寺镇扎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钱妡驻村后最强烈的想法也是建强村“两委”班子,她多次和村党支部书记入户走访,邀请省人社厅和省行政学院专家教授给村党员干部讲党课,同时,利用党员微信群发布党的十九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农”等相关知识,探索开发“扎兰新貌”微信公众号,拓宽了学习渠道。此外,钱妡还带领党员干部为贫困户修缮房屋,为村屯修整路基,并邀请省人社厅12个机关党支部到村里开展活动,同贫困户结对子并帮助制订帮扶计划。一人驻村,全厅帮扶。一段时间下来,村干部思想活跃了,村里百姓都觉得扎兰村有盼头了。
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各村的党建工作有了质的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产业发展的“协调员”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条件。阜蒙县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发挥产业发展“协调员”作用,围绕实施“党建引领三年强村计划”协助村党支部制订发展规划。截至目前,协调项目资金9000多万元,扶贫帮困资金2000多万元,协调引进种植、养殖、林果及资源开发等项目239个,培育特色产业192个,组建合作社183家,修建农田水利设施189个,着力推动城乡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帮扶需要因势利导,盘活资源。十家子镇双岭子村土质肥沃,地势平坦,曾是全县最早的机械化示范田,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宣景宏报到后,带领村党支部以“扶什么、怎么扶”为出发点,整合扶贫资金,制订扶贫方案,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生态果园、庭院经济、优质杂粮、设施农业、生态养殖、休闲农业、玛瑙文化等主导产业,成立阜蒙县双岭农博士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设集“产业发展、生态观光、科技示范、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农业产业园,将农业产业基地与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打造精品农业、高附加值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化石戈镇党委第一副书记刘廷喜利用省农委资源,引进项目,目前以提升化石戈小米品牌价值为重点的认养农业模式已经启动;大固本镇和睦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王艳秋与关家村和吐拉尺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罗鸣,联合为镇里引进大华婴童服饰有限公司;务欢池镇东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陈东、福兴地镇福兴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刘杰等都在积极帮助推进光伏发电项目;平安地镇莫古土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吴增华重点抓肉羊育肥及杂交改良提质增效工作,并引进了种草项目……
扶贫更要“扶志”和“扶智”,第一书记同样注重帮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只有这样,扶贫工作才能真正常态化、效益化。他们经常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告诉大伙,“精准扶贫不是养懒人”“不等不靠,艰苦奋斗”,还组织村民参加技术培训,“感谢第一书记们牵头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参加培训,琢磨致富门路,讨论各种技术的多了,整天无所事事、安于现状的就少了。”一位村民对记者说。
冲在一线的“战斗员”
身穿宽大工作服,沾满灰尘的运动鞋,许多第一书记都是这样的形象,“挂职不是摆样子,而是要认认真真地为群众做实事、解难题,我不是‘过路人’,我要做‘村里人’和‘知心人’,为村里百姓奉献光和热。”谈起驻村体会,他们都这样说。“只有不把自己当外人,村民才能把你当亲人。”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中,第一书记事事冲在前面,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
村民的难事,就是第一书记的牵挂。七家子镇宝珠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吕品,在走访中发现,当地常年干旱少雨,影响农作物生长,村里青壮年多数外出打工,留下的大都是老人和妇女,怎样让村民生活得到改善?吕品日思夜想,当他看到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将农村手工作坊、家庭农场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找到了灵感,将家乡的手工玩偶加工项目带到了宝珠村,并对留守妇女进行培训,农民不出村,一天就能收入几十元。危房改造是村里一大难事,佛寺镇团山子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胡冰,协调国家危房改造资金6万元,为贫困户维修、新建住房,住在宽敞的屋子里,村民的心也跟着亮堂起来。像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务欢池镇八家子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时长军,工作于县文广新局,他积极推进文化服务进村工作,邀请书法家为农民写春联,组织县民族艺术团给群众献上精彩演出,还利用个人收藏的放映设备,为大家放映电影,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有力地促进了乡风文明。而时长军自己却不能经常回家看望乡下的母亲,他把这份思念藏在心中,继续带领村民实现乡村振兴的梦想。“既然来了,这里就是我的牵挂。”时长军说。
在春季森林防火工作中,阜新镇巴斯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陈刚主动要求驻守护林防火第一线,与护林员同劳作,早晨5点准时上山,晚上蹲守到太阳落山,保护了林地安全。
此外,在美丽乡村建设、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等工作中,第一书记处处冲在前面,为广大党员群众打了样,他们用实际行动让村里凝心聚力,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步伐。
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沉淀多少对人民的感情,第一书记早已实现了角色转变,沉下心来,扎根基层,全县面貌也在一天天发生变化,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图景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