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发展模式不断丰富 服务功能不断拓展)盘山县农民合作经营组织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农民合作经营组织总量首次突破1000家)
(发展模式不断丰富 服务功能不断拓展)盘山县农民合作经营组织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农民合作经营组织总量首次突破1000家)
【2019-03-19 来源:盘锦市融媒体发展中心】

日前,记者从盘山县农业部门获悉:随着全县农民合作经营组织发展模式不断丰富,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全县农民合作经营组织首次突破1000家,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合格主体、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重要桥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

在甜水镇甜超农机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社员们正在忙着检修车辆,为即将开始的春旋做准备。合作社经理吴超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要对11600亩的土地进行春旋,预计4月底结束。

成立于2016年的甜超农机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20多名,水稻收割机10台,水稻田间运输车辆10台,水稻插秧机4台,翻地旋地机车2台。“周边好多村屯都和我们签订了种植合同,从春天的旋地耙地和插秧,到秋后的收割翻地,我们能提供最齐全的服务。”吴超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自豪。

“从‘一家一户’到‘抱团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解决了普通农户面临的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划算的问题,而且我们只要将有关政策和要求和合作社一说,他们就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对镇里春耕备耕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甜水镇农业中心主任赵德民这样说。

大型联合收割机、播种机,植保无人飞机……如今的盘山大地上,许多心怀梦想的农机合作社领头人,调度着一台台现代化农机精耕细作。

在农机合作社蓬勃发展的同时,由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户组成的种植专业合作社也欣欣向荣。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品种种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品牌包装销售,让农户通过种植和交售给合作社的交易量获得二次返利。盘山县金大地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

经过五年多的经营,盘山县金大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优势越发凸显。目前,他们已实现了温室大棚工厂化育苗,采用包括喷灌技术、托盘育苗、草炭掺土等多项环保高新技术,严格把控大棚温、湿度以及PH值,发展精准农业。还实行水稻、河蟹、泥鳅鱼、大豆“一地四养”的种养模式,通过低压管通灌溉,变频式太阳能杀虫灯,与专业肥料生产厂家联合测土施肥,更多的使用有机肥、微生物菌剂替代化肥农药等办法,从源头上保证了大米的无污染无公害的营养价值。与此同时,与盘锦金大地米业加工厂合作,使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深圳等沿海城市及内蒙古、山西、辽宁等周边城市,得到了广大经销商和消费者的认可。使企业和合作社成员收入增加了20%左右,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为了促进金大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县农业部门提供各种政策扶持:提供小品种试验,发放学习资料,定期组织进行技能培训;免费提供部分种子、农药、有机肥等生产资料;对农用机械、仓储、烘干设备、晒台进行补贴。还通过大面积铺设的网络监控三级平台,对水稻标准化生产情况实时监测。

除了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外,蔬菜专业合作社、河蟹专业合作社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这些专业合作组织将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紧密连接起来,使从前的农户分散种植、养殖变得更加科学、合理,避免了产品的压级压价,有效增强了农民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也提高了盘山特色农产品的竞争优势。

在农机合作社、种养殖合作社迅猛发展同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生力量。他们把家庭经营与规模经营有机结合,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作为家庭的主要收入。

古城子镇古城子村的龙腾正顺家庭种养农场,目前经营稻田养蟹350亩,稻田养泥鳅200亩,大棚育苗基地15亩。

农场主赵进刚是2015年度被盘山县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在惠民政策指导下,他的农场由弱到强,并凭借着“水稻护鳅,鳅吃虫饵,鳅粪肥田”的天然食物链,于2016年注册了蟹鳅田大米商标。赵进刚说,“去年,我们的大米通过互联网售卖,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销量很好。”靠着家庭主要劳动力4人、技术人员2人,赵进刚的家庭农场每年的收入都有20多万元,不仅如此,他还不断学习、改进种植养殖新技术,带动了周边种养业的发展。

如今在盘山,像龙腾正顺这样的家庭农场有47家。而截至2018年,盘山县农民合作经营组织总量首次突破1000家。形式多样的农民合作经营组织,把众多的小帆船变成航空母舰,有力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