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低保标准平均提高5%、提高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全力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出版《鞍山市标准地名志》……1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今年鞍山民政工作亮点多,将为市民带来更多实惠。
城市低保标准7月1日起再提高
今年,鞍山市将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市低保标准平均提高5%,农村低保标准平均提高7%,确保新标准从2019年7月1日起执行。建立上世纪60年代精简退职职工补助自然增长机制,补助标准提高7%以上,继续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
加强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整合市直各部门救助信息,建设我市精准救助“大数据”管理平台,做到救助信息、救助主体和救助对象三个全覆盖,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加强农村低保政策与扶贫开发政策在标准和对象上的衔接,确保农村低保标准动态高于扶贫标准。持续开展农村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集中排查和动态管理,实现符合条件的对象“双纳入”。继续提高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原则上与低保标准同幅度提高,且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
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
今年,我市将全力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引进颐倍康(南京)养老服务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市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指导建设5个县区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50个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点,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力量市场化运作模式,构建起“公益化为前提、社会化为基础、市场化为补充”的鞍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力争进入国家改革试点城市。
抓住国家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契机,进一步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进以公建民营为主的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养老机构责任保险费补贴、民办养老机构运营补贴政策落实。
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地名图录典志
今年,市民政部门还将推进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利用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形成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地名图录典志,出版《鞍山市标准地名志》、“鞍山市政区图”、“鞍山市城区图”。对地名标志、道路交通标志等相关公共标志牌及户外广告标牌、地图领域中的不规范地名信息进行全面清理,实现地名管理规范化、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