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冰雪初融。3月16日,一场融合了渔雁文化与民俗特色的盛宴——“中国·盘锦第四届二界沟开海节”在辽东湾的二界沟镇拉开帷幕。开海节上,渔民通过情境表演、恭迎龙驾、祭祀大典、祈福开海等民俗文化展示及节庆歌舞表演,传承300多年的渔猎文明,展现渔雁小镇的生态人文。 近年来,通过二界沟开海节一系列活动,辽东湾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显现在世人面前,这些蕴含古老渔猎文明的传统文化形式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二界沟开海节作为辽东湾新区展现地域文化的特色品牌活动,不仅让民俗文化活了起来,也进一步拉近了非遗文化与普通人的距离。 杂揉 立体性 粗线条——辽东湾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鲜明 辽东湾是中国纬度最高的海湾,不断向外推移的淤泥质平原海岸线、像“渔雁”一样迁徙式捕捞的渔民,造就辽东湾多地区杂揉的文化形式,以立体性、粗线条为显著特征的海洋传统文化形式。
区别于内陆传统文化形式,辽东湾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孕育出特色鲜明的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海洋特征;与其它沿海区域有着共性,但独具代表性。辽东湾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唯一海上运输要塞,渔场肥沃和商贸繁荣吸引各地的渔民来此,各地的渔民作为无形文化的载体,在辽东湾繁衍生息,使得诸多外来文化在此地杂揉,进而演变出独特的文化形式。 辽东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渔民的生产生活,因辽东湾沿海大多近海捕捞养殖,属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使其传统文化自成体系。一方面在沿海渔村中,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交融,各司其职,形成有机整体;另一方面以港口变迁路线为脉络,百里外的内陆与沿海地区有着共同的文化形式。如“放河灯”同“放海灯”其表现形式如出一辙,关帝崇拜在辽东湾地区具有共性。这些项目在辽东湾地区立体的、有层次感的存在着,都是以水为精神内核,以民间祈福为表现形式。 辽东湾沿海地区的文化形式与当地渔民性格极其相似,纯粹而质朴,属于粗线条。旧时,渔村与内陆交通不便,相对闭塞,常年与海打交道的渔民,他们所承载的文化形式更加实用直接。 “二界沟渔雁文化”——辽东湾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 二界沟镇原为渤海湾边的一座小渔村,清朝乾隆年间,沟东、沟西分属海城县、广宁县管辖,故命名为二界沟。二界沟镇处于辽东湾北部海岸,距辽东湾渔场20海里,东临田庄台镇,西、南临大海,北与王家农场接壤,被誉为“辽东湾第一渔镇”,是渔雁文化的传承地。“辽东湾好地方,潮涨流北上,潮落流南淌。早出乘流去,晚归顺潮涨……千年古渔雁,身随心神往。”这首渔歌唱的就是二界沟,这里的古鱼雁就是像侯鸟一样迁徙,追逐鱼虲生存的渔民。这首裹挟着浓厚历史风情的渔歌,就是辽东湾二界沟镇所独有的“渔雁”文化的真实写照。 “古渔雁民间故事”,是首批国家级非遗保护目录项目,二界沟海洋文化的典型代表。以渔猎文化为基础的民间故事,对于我国的海洋文化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2006年,古渔雁民间故事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二界沟镇的“渔雁”是“古渔雁”民间文学的创作者与承载者,由于生计的特殊性,“古渔雁”民间文学和一般海岛渔村的民间文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内容上带有鲜明的迁徙式生计特点和原始文化遗韵,对该群体的历史生活习俗与传统、信仰等有全方位地反映。目前己出版古渔雁民间故事、谚语、民谣600多则,并成立民营公助的辽河口海上文化博物馆,通过与实物结合讲述故事,向大众展示,平均每年接待2000多名参观者。 “渔家号子”,是二界沟当地渔民劳作时唱的号子。这曲原汁原味的,沾着海风海浪,带着鱼腥气息的闯海歌曲,节奏感强,听起来特别令人振奋。因为旧时渔民劳动强度大,渔家号子迫使渔民们在繁重的劳作时产生以一顶十的降龙伏虎之威。而随着现代机械的普及和现代音乐的流传,能唱渔家号子的人越来越少。
“地秧歌”,也就是在地上舞的秧歌,为区别于当地盛行的高跷秧歌而得名,当地艺人也称“唱秧歌”。一个秧歌队20-30人,主要表现为“吹、拉、打、唱、扭”,每到一处要圈场(利用二龙吐顺、蛟龙出海、波浪柳等队形打开场地),场中表演小戏、秧歌小帽等,打击节奏以“仓仓乙冬仓——”为主。“地秧歌”很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符合人民的欣赏习惯。 “二界沟排船”,是由二界沟镇从事特殊捕捞生计群体创造的,以手工方式制造大型木质船舶的传统技艺。现今依旧保持着手工制造和民俗活动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使其充满人情味。排船技艺复杂,工作强度大,总体工序可分为:安放龙骨、组装骨架、上船壳外板、安楼子、捻(niàn)船五大部分,经53道工序,需要800多个工时才能完成,民间排船术语90多个,有3项民间祭祀活动贯穿其中。2015年,“二界沟排船制作技艺”,被列入辽宁省非遗名录。 “海产品加工技艺”,在二界沟镇具有较高的群众基础。据了解,“晒虾皮”、“撇虾油”、“下虾酱”、“矾海蜇”等技艺已过百年传承,在二界沟镇依靠口传身授世代传承,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二界沟海鲜”系列菜肴在辽东湾当地更是小有名气。 “二界沟渔事活动”,囊括很多当地的习俗,如“上坞”、“下坞”、“捻船”“祭海”、“赶海”、“织网补网”、“海产品销售”、“渔民方言”、“祭妈祖”等等,这项民俗类非遗资源是渔镇二界沟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二界沟作为我国北方著名的天然渔港,凭借海域丰厚的海产资源,养育一方水土人民。二界沟开海节,以古老的祭海仪式在展示传统民俗、宣传美丽传奇的辽东湾二界沟渔家古镇的同时,也呼吁人们增强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意识,关注辽东湾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