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鞍山:振兴政策春风暖 又见枝头吐新芽
鞍山:振兴政策春风暖 又见枝头吐新芽
【2019-05-29 来源: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擘画了未来15年东北振兴蓝图。我市经过不懈努力,争取到全国首批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民营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改革试点,深度蓄积增长新动能,形成了一批可复制的好经验、好做法,走出一条“鞍山特色”的振兴发展之路。


2014年的秋冬交替之际,在逆境中砥砺前行的鞍山迎来一股春风,国务院支持东北振兴第一批9.3亿元的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公布,鞍山市铁西区获得1.7亿元专项资金,居东北三省14个试点老工业区之首。


时隔五年,如今的铁西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区面貌焕然一新。据当时市发改委振兴办相关人士回忆说,铁西区是我市城区的重要老工业区,当年被国家发改委纳入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之后,有102家工业企业完成改造任务,其中不少企业选址建设新厂区,完成了企业产品技改升级。专业市场建设、棚户区改造及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都实现了重大突破,给排水、垃圾收集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居民居住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历史性决策。2016年,东北地区经济走势备受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对外发布,擘画了未来15年东北振兴蓝图。


鞍山奋起发力,抓住东北全面振兴发展的“牛鼻子”,积极争取到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工程、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东北民营经济改革、产业转型升级等多项国家级首批试点示范城市的创建,深度蓄积增长新动能。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实干担当,各项试点示范城市工作集群效应凸显,形成了一批可复制的好经验、好做法,走出一条“鞍山特色”的振兴发展之路。


据市发改委振兴老工业基地科科长黄思涵介绍,从2014年国家启动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政策以来,我市铁西、立山老工业区成功纳入东北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专项支持范围,争取的7亿元振兴资金给鞍山老工业区的转型升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目前,鞍山已有鞍山制药有限公司等50家老工业企业搬至工业园区。这些企业在搬迁改造过程中实现资产重新配置,加快技术升级,产品更新换代和人才引进,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通过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振兴政策的深入实施,全市实现了工业园区开发、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民生发展的良性循环、多方共赢,极大提升了城市功能和民生福祉。


随着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在鞍山大地全面铺开,利好政策次第开花。2015年,大孤山工矿区被成功纳入国家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工程试点计划和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范围以来,累计向上争取政策资金3.97亿元,重点完善工矿区交通、供排水、电力、供暖等基础设施和商业、学校、卫生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极大改善了百姓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这是我市在利用振兴政策争取资金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2016年,鞍山获批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改革试点城市后,在全省率先成立民营企业发展服务委员会,出台加快民营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率先颁发“32证合一”营业执照,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成为我省在该领域唯一获得表扬激励的城市。同时建成“企业之家”服务平台,注册企业2万户。建立中小微企业金融信用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线上融资16.8亿元。2018年,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20.8万户,约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6.7%。后英、紫竹两户民营企业进入销售收入超百亿元行列,博亿印染入选全国轻工百强企业。七彩化学和亚世光电成为2018年以来东北三省仅有的两家A股新上市企业,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四射。


2017年,鞍山获批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城市,构建起以鞍山高新区、鞍山经济开发区、辽宁(海城)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为核心载体的产业转型升级支撑体系。1亿元东北振兴新动能培育资金,为示范区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和企业创新创业能力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5月7日,鞍山中德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里一片繁忙的景象。投产不久的德国德科斯米尔公司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厂房前集装箱货车进进出出,将刚刚下线的产品运往沈阳等地。园区负责人王馨锌说:“产业园在东北振兴发展宣传平台的助力下获得了国家资金支持,这让鞍山打造高端汽车城项目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据黄思涵介绍,结合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城市,我市创设了东北振兴发展宣传平台,通过平台进行政策宣传,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让惠企政策插上翅膀,主动飞到项目单位身边。2018年,全市10个重大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1.7亿元,全省地市级城市排名第一。我市振兴工作从聚焦顶层设计、搭建政策宣传平台到向上争取政策红利、助推我市振兴发展,走出一条鞍山特色的振兴之路。


2018年5月,鞍山技师学院“双元培育”试点班级的70名学生离开校园,到辽宁华冶集团、鞍山钢锋风机股份有限公司、鞍山锅炉厂等合作企业开展双元培育教学。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发试点实施方案,出台改革奖励政策,设立专项支持资金,用于支持参与改革试点单位和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目前,全市共有75家企业、6所中职院校参与试点。试点专业15个,涵盖装备制造、交通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还特别开设了激光设备操作与维护、工业机器人装配与操作专业,主动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161名专业教师参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专业招生654人。初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平台支撑、机制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体系,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双元培育“鞍山模式”,在全国首批15个试点城市中名列前茅。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市积极推动“两翼一体化”和“四产融合一体化”等发展战略,各条战线持续用力,寻找振兴发展路径,让国家振兴政策扎根鞍山,生出层层新芽,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