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穷不能穷教育。办好教育,百年树人,就能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扶贫先扶智,教育当先行。近年来,我市教育部门将教育扶贫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不让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孩子失学”,为寒门学子撑起成长晴空。教育,成为阜新脱贫攻坚的精彩落点。
“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我安心读书,我要加倍努力,学好本领回报社会,改变家庭命运。”阜蒙县职业中专学生伍鹏是沙拉村人,由于母亲患病、家中失火等原因家境贫寒,曾想辍学打工帮忙养家。市、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掌握这一情况后,持续对其重点资助,仅2018年就为他落实国家资助资金5400元、校级资助3000元及社会助学金3600元,让他重拾学习与生活的信心。
截至2018年底,阜新仍有贫困学生1.5万人,占全市学生总数的36.22%。除了建档立卡户贫困家庭子女,我市将城镇低保、残疾、孤儿子女也纳入资助体系。自2010年在阜新开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开始,我市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就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并第一个将其当作课题来研究。近年来,我市构建完善了从学前到研究生教育、从公办到民办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覆盖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大力推进学生资助精准化,学生资助覆盖面逐步扩大,资助项目逐步增多。据统计,全市每年支出此方面的资金超过1000万元,受到各类资助的学生达到2.5万人。
以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为例,不仅依托国家学生资助政策获得免费上学、生活补助待遇,两县五区还通过社会捐赠等举措,为他们解决免费营养餐和校服费等。走出阜新上大学,贫困学生不必再为费用发愁。建档立卡贫困生可按最高标准享受每年4000元的国家助学金,“应贷尽贷”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还可让所有贫困学生圆梦大学。2018年,全市发放此项贷款4600万元,资助6700人。高校通过“绿色通道”零门槛入学等,助力学子完成学业。
在抓好贫困学生资助的同时,我市一并强化抓好控辍保学,并制定更加精准的控辍保学政策。各相关学校纷纷成立控辍保学领导小组,制定控辍保学制度,通过情感、兴趣等各类纽带,通过党建促扶贫、“千师进万家”师生结对、家长学校配合形成合力等多种方式,扎实推进并有效实现控辍保学。
通过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让学生接受良好教育,将老师留在农村学校,是我市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在阜蒙县紫都台学校,平房教室和土操场已被标准化教学楼和硬化操场取代。自2014年实施“改薄工程”至今,我市已投入资金3.38亿元,新建校舍12.4万平方米,改造运动场地8.7万平方米,购置图书、仪器设备投入1.02亿元,全市农村中小学普遍焕然一新……
技术在手,脱贫不愁。我市注重发挥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培养合格劳动者方面的突出作用。2018年,阜彰两县职教中心紧紧围绕扶贫项目和产业,积极开展职业培训,为贫困乡村培养扶贫带头人和新型劳动力,增强贫困家庭及子女自我发展能力。迄今,已培训1.8万人次。
下一步,我市将重点围绕三大目标开展教育扶贫工作。一是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发展;二是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户和城乡低保户适龄儿童少年因贫失学现象;三是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到2020年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及主要指标达到省平均水平。
阜新教育扶贫,正向着更加精准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