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水到果园情到心 扶贫路上引水人
水到果园情到心 扶贫路上引水人
【2019-07-29 来源:葫芦岛日报社】

“如果我们村的引水上山灌溉工程全部建成,1800多亩果园就能随时浇上水了。”2019年7月22日,在葫芦岛市建昌县药王庙镇于家屯村的南沟,看着修建中的方塘,想着多年来果树浇水难的问题即将得到彻底解决,村民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驻村第一书记洪超多方协调资金,在短时间内就为我们村里确定了引水上山灌溉项目,管道要铺设到自家的果园里了,以后果树浇水再也不用愁了,我们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啊!”

眼看着一座座方塘建成,于家屯村村支书曹金海高兴地说:“有了水,老百姓收入至少能提高20%,引水上山灌溉工程是老百姓盼望已久的,现在梦想成真了,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洪超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效益,没法用语言来表达。”

于家屯村位于葫芦岛市建昌县药王庙镇政府东南25公里,全村下辖9个村民组,共431户1418人,全村现在果树1800多亩、10万多株,果树可以说是全村的主要收入来源。

2018年3月,洪超作为葫芦岛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派驻的第一书记来到于家屯村,带着局党组的嘱托,看着全村乡亲们的期盼目光,洪超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自然风光秀美的背后是贫困的世代积累。2016年,于家屯村利用扶贫项目资金,整理林地并栽植苹果树,林果产业初见规模。但因为于家屯村土质以黄胶土、沙土为主,气候温差明显,干旱少雨,同时受地形和地质条件的限制,灌溉用水上不了山,灌溉成了让村民头疼的问题,肩挑灌溉对于果树来说是杯水车薪,更多时候村民只能期盼老天多下点雨水。近两年来,由于天气太热,刚摘的果树苗旱死了不说,结果率也是非常的低,于是解决灌溉问题成了于家屯村能否脱贫致富的关键。

果树就是财富的宝藏,可这个财富如今还在和村民们“藏猫猫”,如何让这个沉默的宝藏变成现实的真金白银成为洪超上任以来面临的头道难题。经过多次走访和实地调研,洪超和村“两委”综合分析研究村里的情况后,决定把解决果树灌溉难题当成惠民工程的头等大事来抓。

“要想方设法把水引到山上去!”洪超和村“两委”定下了引水上山灌溉的目标,通过方塘蓄水,然后通过泵房把水引到山上蓄水池,再通过管道让种植的果树“有水喝”,带领村民尽快摆脱经济落后的面貌,使于家屯村村民早日脱贫致富。

定下目标后,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资金问题。建设整个引水上山配套工程需要资金100多万元,这对于一个山村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只能通过外力帮助解决。2018年,洪超经过与葫芦岛农商银行多次沟通协调,最后得到葫芦岛农商银行的支持,投入14.8万元资金为于家屯村建设一座灌溉方塘。2019年,洪超又通过各种途径,再次筹集资金15万元,打了一眼大口井。同时洪超又多次与市农业农村局沟通协调,最终通过申请获得引水上山配套资金。

解决了资金问题后,剩下的就是开工建设了。整个工程在结合原有水利方塘2座、蓄水池1个的基础上,准备再新建方塘2座,蓄水池4个,灌溉管网首部工程6处,管网工程铺设地埋管道13公里。“因为现在有庄稼,管道要等到秋收时才能铺设。”洪超说,“整个工程全部结束后,就可以把水引上山。有水后,村里果树合作社就可以在山上种苹果树,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之前我们也带领村民在山坡地上种植苹果,但是没有水,很多苹果苗都旱死了。这下好了,有了土地有了水,农民就有了希望!”

定想法、找资金,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几代于家屯村人犯愁的灌溉用水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该工程建成后,可以解决1800多亩苹果树以及附近农田的灌溉用水问题,使林果产量可大幅增加,还可实现一般农田亩均增收30%,可以说既增加了村民收入又达到扶贫攻坚的目的。

有了水,果树就能结出甘甜的果子;有了水,村民就有了来钱之道;有了水,挑担子上山浇水的过往将永远成为历史。“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就是国家的好政策,这活水就是对第一书记洪超辛勤付出的高度认可。“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我们村的村民脱贫致富指日可待了”,曹金海的言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