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营商环境的重要性,指出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要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谭作钧在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上指出:“让办事不找人成为大连响亮的名片”。近年来,中山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神,以市场为中心,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出台营商环境建设“2019版”实施方案,推行“十办一化”政务服务举措,全力当好“店小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人性化、智能化、标准化的“中山服务”品牌,成为“办事不求人”的代名词。
深化改革举措 打造人性化服务品牌
中山区强化改革意识,把解放思想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加速器,着眼于方便群众、便利企业、推动发展,进一步转变观念、主动出击、靠前服务,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企业和群众身边,有效扩大服务的供给面,打通营商环境建设的神经末梢。
实现服务环境“四统一”和服务规范“四统一”
统一了区级和各街道办事大厅名称、VI标识系统、窗口布局和功能分区等大厅设置、自助查询等电子设备设施,增强了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和舒适感。统一了综合窗口模式、服务事项和办事指南、文明服务用语和人员着装,增强企业和群众办事满意度和认同感。
推行小微企业帮忙办服务
成立了专业化小微企业帮办中心,与市场监管等区级进厅单位各窗口实现无缝衔接,对小微企业办事全流程提供免费的引导、指导、咨询、预审等帮办服务。自6月1日试运行以来,平均每天受理帮办需求90余件次,企业办事一次性成功率达93.6%,企业群众给予的口头赞誉和感谢信络绎不绝。
推行困难群体代办服务
在各社区设立代办工作站,对行动不便、读写障碍等困难群体,提供便民服务事项代办服务。把“群众跑一次路、进一家门、找一个人、成一件事”的服务理念,融入到便民服务中,做到群众少跑腿、干部多办事。
推行便民服务事项全区通办服务
办事居民在全区任一街道实现社保基本数据查询和社保缴费证明打印、老年证和优待证办理、就业创业证审核及发放、公共职业介绍等4项便民服务事项的全区通办,同时可通过政府网站、手机APP和微信小程序等智能手段实现错时办理预约服务。
推行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包保办服务
持续实施领导干部联包重点企业制度和重大投资项目服务秘书保障制度,实现25名区级领导对全区50个重点项目和100家企业的点对点服务,全力解决办事痛点、难点和堵点,为企业排忧解难。同时向重点项目企业发放企业需求呼叫服务卡,提供全过程、全周期的跟踪服务。
推行纠纷调解门口办服务
依托街道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站设立纠纷调解中心,建立人民调解员队伍和律师调解专家库,在家门口为群众提供婚姻、家庭、邻里、赡养、物业、劳动等纠纷调解服务。
整合服务平台,打造智能化服务品牌
中山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瞄准办事效率、制度性交易成本等进行制度创新,突出“互联网+政务”建设,深度挖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整合服务资源,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系统性标准、流程、效率再造,真正实现有求必应、无求不扰,让企业和群众办事不求人。
实现智能化引导和咨询服务
中山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对区门户网站进行了全面改版升级,同时,配备了手机版网站和APP等移动客户端,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府网站的期待与需求。通过搭建“中山区优惠政策库”电子化查询平台,设立政务智能机器人等功能,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办事指南、优惠政策等网上快速咨询问答。通过打造“套餐服务”,将办理事项按照事件归类,办事人可以直接通过智能机器人快速查询到整套办理指南和信息。通过设立场景式VR服务功能,使办事企业和群众提前获得办事虚拟体验。通过电脑版网站、手机版网站和APP,办事人可根据大厅办事人流实时数据、办事地点和路况信息,合理预约办事时间。通过非工作时间预约错时服务,提升服务效率,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推行注册登记联动办理和综合窗口受理
设立新办企业专区,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设置统一出件窗口的模式,市场监管、税务和公安等部门设立新办企业专区,实行联动办理。2019年4月,中山区政府与工商银行大连市分行签订《优化营商环境共建合作协议》,从5月1日起免费为新办企业开户,预计全年为企业节约200万元。同时,将民政、教育、住建等11个部门共67项政务服务事项和计划生育、劳动保障、就业等便民服务事项统一设立综合窗口,联动办理,平均缩短企业群众办事等候时间1.6小时,办理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创新保障制度,打造标准化服务品牌
中山区在实践创新中推进制度升级,以制度升级打通制度瓶颈,建立普遍性问题的制度化解决机制,统筹协同、标准建设,使市场进一步激发潜力、迸发活力。
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容缺办理服务
在全面推行《大连市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办法》的基础上,对全区所有公共服务事项全面实行“容缺办理”。对基本条件具备、主要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但次要条件或手续有欠缺的政务事项,经过申请人作出相应承诺后,行政部门先予受理,并一次性告知清楚需补齐的材料、时限和超期处理办法,并进行审查;在申请人补齐材料后,在承诺时限内及时出具办理结果。
推行免费同城寄递服务
2019年4月,中山区政府与中国邮政大连分公司签订《优化营商环境共建合作协议》,从6月1日起对企业群众办理证照和印章实行免费同城寄递,预计全年为企业群众节约80万元。
实施“首违不罚”制度
中山区出台第一批市场主体“首违不罚”清单。从6月1日起,对市场主体首次轻微违法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或不良社会影响,当事人能主动纠正或消除违法状态的行为,中山区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将不予行政处罚。首批处罚清单共9项,涉及公共场所、医疗机构、运输企业、施工单位以及辖区从事艺术品、出版、发行、印刷经营单位等各领域。
提供政策扶持保障
中山区不仅在政府服务上实现创新突破,出台以“十办一化”为重点的政务服务举措,并且在区政府权限范围内对辖区企业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
《中山区招商引资奖励暂行办法》,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对新引进、符合中山区产业发展方向、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进行落户奖励、高管奖励、中介奖励和配套奖励。
《中山区推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十二条,通过培育壮大民营企业主体、提升企业发展能力、创新服务企业理念、优化政务服务环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等五方面共12条措施,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发展。
《中山区鼓励科技创新发展政策措施》十条,重点对科技企业创新、技术转移、科技平台建设、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军民融合发展等内容进行奖励鼓励。
《中山区鼓励楼宇经济发展政策措施》,通过设立楼宇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对入驻建筑面积超5000平方米服务业楼宇的企业进行房租补贴,对亿元楼宇进行奖励。
中山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大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以营商环境建设“2019版”为新的支点,力争通过2-3年时间持续改进,建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动态调整的标准化营商环境“中山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