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盘山县农业农村局获悉:盘山县喜获省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投资项目县殊荣,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又增添了靓丽一笔。
初秋时节,盘山乡村风景如画。在胡家镇红岩村,葵花盛开、稻浪翻滚;在甜水镇二创村,刺槐树郁郁葱葱、清香沁人;在太平街道新村村,排排农舍白墙红瓦、河流湖畔群鸟嬉戏……
近年来,盘山县按照中央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以建设美丽村庄为目标,以农村垃圾、厕所粪污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不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为广大农民谋福祉。预计到2020年,县域内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覆盖100%,行政村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
垃圾治理有效推进
众所周知,夏季气温高、垃圾发酵快、容易滋生蚊虫。可眼下,在甜水镇二创村,这里的100多户村民每天产生的各类生活垃圾经过分类处理,都能做到日产日清。垃圾分类和综合治理极大改善了村屯卫生环境。
据悉,盘山县通过科学布局农村标准化垃圾桶,加大对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监管力度,减少进入终端处理系统的垃圾数量。同时,他们建立激励引导机制,健全完善“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网格日常管理模式,采用“积分兑换”“绿色账户”、精神文明建设评比等激励形式,定期开展居民、保洁员评比奖励,设置荣誉榜,促进群众自觉参与、自主管理。还搭建公众参与管理的载体平台,拓展和畅通社会各界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集中公众智慧,逐步解决垃圾分类难题,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水平。
预计年内将完成13个镇街农村垃圾治理任务,新建沤肥池82个,新增投放垃圾桶13205个,配套小型垃圾车145辆,启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实施村庄环境卫生保洁常态化运作,在全面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提升工作。
污水治理成效显著
走进太平街道新村村,就会被摇曳的荷花、翠绿的莲叶吸引。荷花赖以生存的水面,正是村里污水处理的生态氧化塘。
为了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改善农村水体质量与环境,盘山县按照城乡统筹处理、村镇集中处理、农户分散处理等污水处理模式,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实现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共赢、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共建。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预计年内修建氧化塘48个,完成污水暗排28.7公里,河塘清淤2.98万立方米、边沟清淤5.19万立方米,建设粪污配套管网10.1公里,基本实现村庄污水治理全覆盖。
“厕所革命”便利升级
为了加快推进“厕所革命”,让广大农民能够摒弃千百年来的陋习,盘山县以符合国家推行农户卫生厕所标准为前提,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不污染公共水体要求,加快推进农户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方式,推动农村厕所入户建设。
他们充分考虑冬季极寒气候、使用与维护方便等实际,调整和完善现行农村改厕方法及模式,同步考虑粪污治理。组织编制适合盘山县农村改厕和厕所粪污治理设施建设标准图集,推行合理改厕模式。开展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与改造,鼓励并引导农村新建住宅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按需求配建村庄公共厕所。预计年内在8个镇街实施40个旅游公厕建设,完成室内改厕5913户、室外改厕909户,累计完成改厕54731户,实现无害化厕所普及率85.5%,推进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有效衔接,将公厕保洁、设施设备管理维护纳入村庄保洁范围。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今年,盘山县重点解决农村道路硬化、生态环境优化、村庄美化、村内主干路亮化等问题,提升乡村品位,保护、保留乡愁。
他们加快推进通村道路、村内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全面清理村内道路和农村公路路域内草堆、粪堆、垃圾堆以及非公路标志;开展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整治;推广农村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和收储运推体系建设,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减少农作物秸秆随意堆放和禁止露天焚烧;开展建筑设计下乡,依据地域特点、传统习俗、民族特色等,编制农村人居住房建设标准图集,提升农村建筑风貌。此外,他们还注重乡村文化传承,保护、保留乡土农耕印迹,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划定保护范围,实施保护措施,延续乡愁历史文脉;开展古树名木普查和保护,努力建成一批绿色村庄;适量增加农村主干路照明设施数量,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大力开展卫生县城、卫生乡镇等创建工作。预计年内将重点实施2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铺设、维护村级主路面92公里,增设路灯1984盏,完成入户桥1608座,不断提升乡村品位,改善村容村貌。
美丽乡村是美丽盘山的底色,在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上,盘山这些年一直没有停歇过自己探索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