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是一所拥有5000多名学生的大校,2018年9月,来自大连育明高级中学的数学老师孙久志成为这所山区高中二年九班的班主任,他与四位同样来自大连的“战友”一起和九班的44个孩子开始了为期一年朝夕相伴的生活,开创了整班制教育协作的新篇章。
孙久志刚接手“大连班”时,老师不适应学生,学生也不适应老师。大连的老师都是用问题引领学生学习,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让学生感到困难,教学进度缓慢。学生不乐意了:“老师,您就告诉我们你要讲的重点在教材的哪一页哪部分,我们拿笔画下来背好就行了!”一位生物课代表这样对老师说。
学生们习惯了单向听老师讲,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老师提问,学生习惯齐声回答,一旦老师单独提问某位学生,大都回答不上来,这成为大连老师面对的第一道难题。第一实验中学的六位大连教师经过商讨达成默契,他们依然选择了难走的路——“必须让学生学着独立思考”。老师们决定把教学起点降低,教学速度放慢,课堂上给学生们充分的思考时间,再让他们发表见解。
第二道难题是班主任和学生在学生业余时间利用上的分歧。学生每天做作业都到晚上12点钟,睡眠不足,而学生的晚饭时间有135分钟。孙久志就建议学生把时间重新规划,希望学生能在晚饭期间挤出点时间写作业,这样晚上睡眠能多一些。大连班的老师有的在这期间在教室等待为大家答疑解惑,有些学生很不适应,心情不爽,比较“抗拒”。孙老师很理解学生,他一方面和学生解释这不是规定,只是建议;另一方面他静静等待那些有抵触情绪的学生能在其他学生的带动下早日醒悟。事情一点点朝着孙老师期待的样子发展了。
时不我待。这一批支教教师在六盘水的时间为一年,高二年级是学业负担最重的一年,他们常常要带着学生温习高一甚至初中的课程,同时学习新课程,还有好的学习习惯。“很有压力,坦白说,让我们几位教师承担大连班的任务,虽然不是和六盘水的学校来打对垒,但实在是迫切希望这一年能给六盘水、给大连班的孩子带来变化!”大连市二十三中学副校长杨明说。
“你用你的年华,与这相隔较远的六盘水与我们相遇。这是一场奇迹,我们也会创造一个奇迹。眼中有光,心中有爱,我们会和你们一样优秀!”有一天,孙久志收到了一张淡蓝色的小纸条,没有留下名字,本来理性、内敛的他,悄悄流泪了。
每一个学生都在变化。当时提出“抗议”的生物课代表,期中考试全年级第一名,不仅如此,她还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会了把一个个知识点用自己的理解串联起来。上课时,老师们仍旧不直接说答案,等着和学生们一起分析,这种教学新方式终于在所有科目中被学生全面接受。教室里举手的人越来越多了,孙久志很幸福地总结:“站在讲台上,你能看到他们的眼睛闪亮亮的,一会儿是不解,一会儿又恍然大悟,一会儿又为自己骄傲。学生们愿意动脑了,愿意付出了,知道努力就有收获了。”
大连班的精神面貌特别好,在操场上跑操,他们的声音最响亮;举办活动,他们的热情最高。为了感染更多的孩子,校长杨明开启了关于“生命成长”的专题演讲,一连六场,惠及学校3500多名学生,他用一个个身边的小故事,来引导学生建立清醒的自知、有价值的目标、他律与自律、态度与能力、梦想与感恩等,每一场都是激情澎湃。
大山里的支教时光,既慢又快,进入夏天,教室里别离情绪渐浓。2019年7月10日,六盘水统考结束了,大连老师们开始收拾行装,突然他们接到学生的邀请——参加他们精心准备的欢送会。当《感恩的心》响起,孩子们真诚地做着手语,在场的所有人都一起流泪,离别,真的近了。
“我们很纳闷,他们是什么时候排练的?”师生们每天几乎是从早陪伴到晚,学生晚上放学时间是11点多,孩子们是怎么悄悄准备了一台两个小时的欢送会?孙久志想起期末阶段下课时,一些学生总是趴在桌子上休息,这是以前没有的现象。他还心疼孩子们太努力太要强了,建议老师们少留作业呢。原来,这是一次走心的惊喜。学生们给每位教师颁发了一个荣誉证书,孙久志的证书上写道——在2018-2019年度班级管理过程中,您立足岗位,教书育人,成绩显著,被评为“大连九班最完美班主任”!每位老师还得到一本专属相册,定格了他们这一年来的时光——除了运动会、课间操、中秋节等较为正式的图片外,还有老师们示范心肺复苏的经典瞬间,老师们跳广场舞的可爱表情,甚至是老师们发呆的照片……“我们一边笑着、一边流泪,这难忘的一年让我们成为彼此的亲人!”
从六盘水回大连的车上,孙久志手机上收到了期末六盘水市统考成绩,大连班有两科成绩位列年级第一,他再一次泪流不止。“不光是因为我们的努力有了成绩,更因为这群孩子的进步让他们看到了更好的明天。回到大连两个月,我们很想念那群山里的孩子。我有一个愿望,希望明年高考前,我能回到教室里对他们说一声——孩子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