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攥紧拳头战胜贫困
攥紧拳头战胜贫困
【2019-09-17 来源:阜新市传媒中心】

      在阜蒙县大板镇衙门村衙门河道西岸的一栋栋设施农业大棚外,忙活了一早上的村民正聚在一起唠家常。“刚摘完茄子、西红柿、辣椒,歇一会儿再忙活。现在蔬菜出得快,一天要摘两次呢。”提起大棚里长势旺盛的蔬菜,乡亲们喜形于色。 

    “种大棚菜,除了要有技术,更是个辛苦活计,每年从头到尾几乎没有空闲时间。虽说人是苦点、累点,不过蛮划得来。”大棚种植户郭松一边拍打着身上的灰土,一边兴致勃勃地对记者说。今年30多岁的郭松承包了4个蔬菜大棚,年收入8万元左右。几年间他建起了新房,购置了农用三轮车,新添了一辆微型面包车。 

      说话间,在这里务工的村民陆续到来,他们换上工作服,除草、放风、采摘……开始有条不紊地分头忙碌起来。“你看,我们每栋冷棚上都有编号、种植项目、负责人,各有分工,各有任务。在这里工作的32人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最年长的74岁,最年轻的也超过50岁,其中26人是老弱病残。这是一支特殊的作业队伍,也是村里精准扶贫工作探索出来的新模式。”村党支部书记郭凤军告诉记者。 

       衙门村为了实施对建档立卡户的精准扶贫,依托境内宝力根寺景区建设了百亩果蔬冷棚项目,动员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别是一些重点扶持的村民联合起来,成立一支冷棚作业队,集体到冷棚小区“就业”。这样,既解决了景区的人力资源问题,又可以带动贫困户稳步脱贫。 

       郭凤军介绍,衙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245口人。对于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只要扶持的项目对路子,自己认干,细心经营,脱贫摘帽没有问题。但是老弱病残群体身体不好,年龄又大,重活根本干不了,更别说外出打工。精准扶贫,就要动真情、真扶贫,村“两委”从扶贫先扶志做起,让这一群体发挥潜能,并实现自己所创造的价值和生活意义。 

    “我和老伴都在冷棚作业队工作,现在感觉生活特别有奔头。月月发工资,每个人年收入在9000元以上。”今年65岁的村民廖常林讲,他和老伴身体都不好,加上年龄大了,真不知道怎样摆脱贫困。“干别的咱不在行,可干地里的农活咱是有把握的,技术上还有技术员指导,最关键的是要细心、上心、勤快,不能偷懒。” 

       小区里,各种蔬菜、水果长势喜人,作业队队员们的脸上洋溢着难得的自信与喜悦。记者在作业队的办公区看到,作业队不仅有集体的食堂和专职炊事员,还分别设置了男、女员工休息室。整洁的房间,舒适的床铺,还有可口的饭菜,真让人有种回家的感觉。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我们村里24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村民多是这种情况。贫困不该成为他们的‘标签’,怎么办?”郭凤军告诉记者:“正是有了景区百亩冷棚果蔬基地这一项目的牵动,村民们终于找到了稳步脱贫的路子,所以大家的积极性和干劲都非常高。‘单打独斗’我们是‘弱势’,攥紧拳头就一定能够战胜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