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风起扬帆正当时 勇立潮头谱新篇 ——锦州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纪实
风起扬帆正当时 勇立潮头谱新篇 ——锦州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纪实
【2019-09-30 来源:宣传与群团工作部】

从曾经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到今天的创新先导示范区,27载春秋历程,渤海湾畔的这片沃土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锦州滨海新区挺立在改革开放发展的潮头,敢为人先,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积极作为,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制度创新,推动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奏响了波澜壮阔的滨海发展乐章。

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稳增长的持续压力,滨海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意识,坚定不移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民生改善,全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区各项工作都有新突破,取得了较好成绩,经济发展各项指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今年上半年,滨海新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9亿元,同比增长0.4%,完成年计划45.5亿元的5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60亿元,完成年计划11.05亿元的50.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6亿元,同比增长5.5%,完成年计划的52.9%。进出口总额完成68.3亿元,同比增长4%。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省外)完成22.3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62.14%。

聚集辐射作用凸显

滨海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建区27年来,通过累计投入,区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拉动经济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位于滨海新区的锦州港是中国纬度最高的不冻港,目前已建成深水泊位27个,年吞吐量超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360万标箱,成为中国最北部最具投资价值的大型国际商港。锦州港现已成为京津冀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和东北亚经济区的重要结点,服务半径覆盖东北、内蒙古东部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欧亚大通道的桥头堡和出海口。

2015年,坐落在滨海新区的辽宁西部惟一一座按国标4C级建设的民航机场——锦州湾机场正式启用,现已开通至上海、广州、杭州、青岛等多条航线,通过中转联程可飞往全国各地。

至此,滨海新区已建成8条铁路、4条高速公路、7条输油管道,构成了铁路、高速公路、海港、航空港与地下石油管道五位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为滨海新区借势发展临港产业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滨海新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意识,开展精准招商,为壮大基础产业规模、加速新兴产业集聚奠定了坚实基础。滨海新区注重解决涉企历史遗留问题,不断推进优化招商引资思路、活化招商引资措施、提升招商引资成效。通过依靠法律途径化解债务、挖掘政策红利偿还债务、引入产权主体转化债务、利用闲置资产盘活债务等方式方法,解决涉及供暖、旅游等很多发展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和加快发展问题的圆满解决,促进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滚动发展、良性循环。

仅今年上半年,滨海新区就开展招商引资活动65次,对接洽谈推进汉能集团、东旭集团、吉斯特汽车零部件、辽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等重点项目,亿元以上签约项目达11个,开工建设项目达2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3个,续建项目14个。27个开工项目中,投资额在百亿元以上的有两个,分别是投资165.5亿元的东旭光电产业园和投资172亿元的六佳薄膜发电产业园。现代物流业势头强劲,杏山综合物流产业园区初具规模,威涛等部分物流项目投入运营,国家电商基地已入驻企业80余家,孵化创业团队20个,呼叫中心承载能力达3000席以上,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双创)园示范工程交付使用。

 临港经济快速发展

港产融合、产城融合、港城融合,全面提高港口运能,大力发展港口贸易,着力完善集疏运体系,突出抓好港口服务,是滨海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滨海新区目前已建成各类临港企业155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家,中石油、中建材等8家央企在滨海新区投资建厂,锦州港、阳光能源等7家公司已经上市。

围绕项目牵动战略,滨海新区坚持加快经济发展、工业强区不动摇,持之以恒抓项目、抓招商,大力引进发展新能源、新业态、新材料等带动力强、贡献度大、科技含量高、质量效益好的项目,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围绕港区联动战略,滨海新区坚持以港兴区,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升港口服务能力,拓宽发展空间,实现港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围绕创新驱动战略,滨海新区坚持科技创新、融资创新、制度创新不动摇,落实好《滨海新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十严禁”》和《滨海新区对企业十项优惠措施》,实施全程代办制度和专人保姆式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充分利用港口和腹地资源,全力打造现代临港特色产业体系。以东方雨虹为龙头的石油化工产业,以万得集团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阳光能源为龙头的光伏电子产业,以东方集装箱为龙头的机械(装备)制造产业,以元成生化为龙头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等五大产业协同发展。

 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开放合作领域不断扩大。锦州港中欧海铁班列实现常态化,集装箱吞吐量突破百万标箱再创新高。与苏州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结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飞地经济”迎来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契机。光伏产业、汽车零部件获批为全省外资转型升级基地。新增万得汉拿电机、创惠新能源等外贸进出口企业各2家。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汉拿电机汽车发电机及起动机项目被工信部评为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东方雨虹、阳光能源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绿色制造企业。全年转化落地科技成果15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网上备案20家。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学习借鉴辽宁自贸区首批改革创新经验,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行政许可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达到100%。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断激发生机活力。坚持以精准纠正“四风”为导向,深入开展“办事难”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积极办理营商环境投诉及省市交办案件,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集中调整拟保留、取消相关事项证明,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8890便民服务平台投入使用,推出首批40条便民举措。各片区管理局积极推行全程代办“项目管家”服务制度,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城市建设宜居宜业

近年来,滨海新区不断加大房地产开发建设力度,都市化魅力初显,一幢幢具有现代化滨海城市特点的楼群拔地而起,不仅改善了滨海新区的居住环境,也对招商引资和城市提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城市功能渐趋完善。已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00多亿元,70条、266公里城市化道路形成网络。城区开展绿化、亮化工程,绿化面积达到465万平方米,266公里城市道路、干道两侧公共建筑、40个住宅小区全部实现亮化,滨海新区已经构建起格调高雅的城市绿化、灯光景观体系。渔人码头市场建成投入运营,龙海广场免费对外开放,客运枢纽站交付使用,立体停车楼、笔架山水产品批发市场等进入后期建设。

旅游开发优势凸显

随着锦州沿海整体开发开放步伐的加快,滨海新区旅游业长足发展,形成了集笔架山、东方欢乐王国水世界、龙海广场、帆船帆板训练基地、海滨浴场、世博园为一体的滨海大道黄金旅游带。全面发力区域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全方位畅响“魅力滨海”旅游品牌新形象。上半年,笔架山景区累计门票收入实现92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共接待中外游客约178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0.6%。2019锦州海洋文化旅游节暨夏季滨海旅游季系列活动,串联起滨海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海洋+文化+体育+娱乐+美食”文旅体融合、深度体验的旅游盛宴。锦州滨海旅游文化节系列活动国家帆船帆板队训练基地落户和全国帆船帆板锦标赛的举行,使滨海新区声名远扬。全区人气不断增加、旅游收入大幅提高、旅游环境明显改善。与周边城市旅游区域合作进一步加深,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人气指数明显提升。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科教先行。2007年,滨海新区率先通过“提高片”普九省级验收。2009年,滨海新区投资8000万元建成了占地112亩、建筑面积29126平方米的辽西一流的滨海实验学校。2010年,新区被省评估验收组认定为辽宁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双高水平”合格单位。2017年,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验收。北大青鸟同文锦州实验学校落户滨海新区,于2018年9月正式开学。一所幼、小、初、高一贯制的国际化、特色化、高端化的寄宿制品牌学校,让北大精神延伸至辽西及东北地区,成为锦州市乃至辽西地区基础教育的领航者和新标杆。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工程,有效解决中小学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和大班额突出问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5%,普惠性幼儿园学位覆盖率达73.1%。

以基础教育为突破,全力建设大学城。由渤海大学滨海校区、锦州医科大学、辽宁省农业经济学校、辽宁理工职业学院等为主要构成的大学城,总体规划面积为5平方公里,计划建设院校10所,在校生达到10万人,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人力、智力、技术资源保障,并带动周边经济及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形成一个“现代化、生态化、园林化、网络化”的大学城。

区域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滨海新区文化事业精彩纷呈,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完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造现代化杏山综合文化站工程”等多项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文化建设年系列活动,大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就业重点指标全部或超额完成。2018年全区城镇实名制就业3067人,开发就业岗位3150个,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区养老保险参保29251人,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0089万元,全年新参保2388人,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100%。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启动基层卫生建设年工作,新农合工作完成交接,启动养老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60%以上。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玉米大豆种植者补贴资金2040万元,受益农户13850户。

  机关效能全面提升

始终把抓好党建放到首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日趋常态化制度化,抓覆盖、抓培训、抓服务、抓保障取得了明显成效,走在全市前列,非公企业党建经验在全省得到总结推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扎实开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时刻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有力促进了形成良好政治生态环境。大力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推动管委系统进一步做好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继续巩固成果,再接再厉抓好党的建设,统领经济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再接再厉抓好宣传思想和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发展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再接再厉抓好社会事业进步,不断推动先导区加快发展。

风起扬帆正当时,勇立潮头谱新篇。滨海新区作为未来“创新发展的先导区、产业升级的示范区、宜居宜游的新城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以前所未有的发展理念、前所未有的精神风貌和前所未有的担当干劲,劈波斩浪,奋楫争先,在加快建设全市先导区征程中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