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葱行情不好,可咱‘辽海屯’大葱却一点也没受影响,大葱还没收呢,就已经陆续接到了不少订单。10月22日,头批大葱一‘下地’,来咱这拉葱的车就早晚不断,100来亩地的大葱几天就卖光了!你看现在地里的大葱都是已经定出去的。”10月27日,刚刚来到银州区龙山乡西辽海村海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葱种植地,合作社理事长张玉峰就迫不及待地告诉记者这个喜讯。
站在大葱种植地地头放眼望去,一垄垄正值收获的大葱在艳阳下青翠喜人,地头一派丰收景象。10多名工人正忙碌地起葱、捆扎、装车,整个田间都弥漫着一股大葱的辛香味。看着一辆辆满载大葱的卡车向外驶去,张玉峰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张玉峰告诉记者,西辽海村栽种大葱历史悠久,可追溯到“闯关东”时期,当时闯关东的第一代人来到铁岭后,把山东种植大葱的传统技术也带了过来。西辽海村的土地是河淤土,昼夜温差大,种出来的大葱品质特别好。“在我小时候,村里大葱种植面积能有3000多亩,这块儿地还自由形成了一个大葱交易市场,远近闻名,全国各地的客商都来拉葱。但由于市场缺乏统一管理,逐渐没落,慢慢地种植大葱的村民也越来越少了。”张玉峰说:“近年来,合作社以调整种植结构为契机,拿出100亩地采取两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头茬小麦、下茬大葱,效益特别好。去年,合作社还给大葱注册了商标,希望把‘辽海屯’大葱品牌再次叫响。”
“今年葱价低,直葱批发价每斤才2毛钱,但咱‘辽海屯’大葱还和去年一个价,每斤6毛钱,供不应求。你说为啥?看看这葱就知道了。”拿起一棵大葱,张玉峰向记者介绍,“辽海屯”大葱葱白长、葱肉厚、葱身壮,辛辣味适中、耐运输、还耐储藏,所以销路好、不愁卖。
在大葱种植地头,抚顺客商王利正在指挥工人搬葱、装车,忙得满头大汗。见记者来,王利擦擦脸上的汗说:“现在市民有冬储大葱的习惯,大葱的市场需求量大,我每年都要来拉葱。这儿的大葱特别受欢迎,早在10月初我就预定了5万斤,就怕抢不着,大葱一‘下地’赶紧来了。”
张玉峰告诉记者,这些天他忙得脚不沾地,地头的车是一辆接着一辆,来来去去驶个不停,老客户带着新客户,都奔着大葱来的。虽然忙点累点,但眼瞅着“辽海屯”大葱品牌越叫越响,这心里头就别提多敞亮了。“我们合作社不会一味扩大种植面积,但希望通过新农人团队,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带动身边的村民一起种植大葱共同致富。合作社可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实行统一品种、统一肥料、统一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模式,促进‘辽海屯’大葱的产业化运作。”对于“辽海屯”大葱未来的产业发展,张玉峰心里已经有了“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