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大石桥市周家镇依托本地特色农业,激活乡村元素,擦亮生态底色,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作为扶贫扶志主攻方向,走出了一条助农增收、精准脱贫的新路。
走进周家镇鑫鑫果蔬合作社的设施农业大棚,99草莓涨势喜人,成串的大樱桃也挂满枝头,即将成熟。依托“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带动模式,村儿里的80名贫困人口在这里实现脱贫“摘帽”。
通过产业带动,把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劳动能力的,在我们这儿打工,每小时是12元,一天是挣120元。同时,我们园区租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土地,每亩地给800元。
64岁潘国旺是青寨子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从享受到“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好政策,老潘对生活充满希望,自己主动要求到合作社里打工。
在这儿打工一年能挣能2万来块钱儿吧。咱俩生活基本上就有保证了。住院不花钱,待遇什么都有,新农村建设上楼了,住也不成问题了,原先做梦也不敢想。
有了合作社做后盾,贫困户们无论是来打工还是承包大棚发展农业项目,都没有后顾之忧,致富热情高涨。
我们继续以产业带动的方式,巩固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他们两不愁三保障,继续奔小康,走上富裕的道路。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周家镇紧紧围绕全镇的产业发展现状,牢牢抓住国家、省、市新一轮扶贫开发战略机遇,坚持以整村推进为载体,积极整合人力、财力、物力,凝聚社会各方力量,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加大扶贫资金争取力度,精心组织实施产业项目,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农民收入稳步提高,贫困人口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全部脱贫。
近期我们也做了一个调查,初步确定了1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做五小产业,主要是想通过贫困人口自身劳动去改变他的生活现状,增加他的收入,而不是完全靠政府以及帮扶单位的扶持,主要是想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周家镇还依托观光采摘、香菇种植、巴马香猪生态养殖等多个本地特色农业脱贫项目,带动戴家、周家、冯家、张家等多个村屯1284户贫困户、2484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对于未脱贫人口,我们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查,根据每户的具体情况,我们制定了一户一策,使这些人口在2020年实现脱贫,而且是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