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扶贫车间动力足
扶贫车间动力足
【2020-04-21 来源:阜新市传媒中心】

       机器整齐摆放,工人们戴着口罩,间隔作业……近日,在位于阜蒙县八家子镇克丑村的绿源五谷杂粮加工厂,工人们将加工好的小米进行装袋、密封后,一盒盒装上货车,准备销往市场。 

    “有了扶贫车间,我们这些农村贫困户家庭就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在家门口就有事做了,而且能够照顾家庭。在扶贫车间上班,我们感到十分的舒心。”手工熟巧的徐淑霞一边干活一边对记者说。 

       57岁的徐淑霞是克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爱人常年患病,干不了重活,儿子在上大学。家里正是用钱的时候,光靠种地的微薄收入,难以支付起爱人的医疗费与孩子的学费。正在徐淑霞一筹莫展时,村里介绍她到绿源五谷杂粮加工厂务工。 

    “这个扶贫车间承载着全村人民的希望,它的成立打破了克丑村空壳村的历史,更是让贫困人员在脱贫路上看到希望,有了奔头。” 村党支部书记皮桂廷介绍,克丑村土地面积比较大,但是较贫瘠,适合种杂粮作物,因为杂粮作物对土地要求不是很高。他们种植的谷子,用的都是农家肥,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用村民的话说,熬小米粥上面能熬出一层厚厚的米皮。 

      说到村里的加工厂和杂粮产业,皮桂廷讲起了这背后的故事。 

      脱贫路上,产业先行。中国联通阜新分公司选派到克丑村担任“第一书记”的贾利佳经过深入走访调研,认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应该开发利用好本地农产品优势资源。克丑村大多数农户每年都会种几亩施农家肥的谷子,供自己食用,碾出的小米口感品质极好。贾利佳与村“两委”班子沟通,大家一致认为建立扶贫车间是最好的选择。扶贫车间以高于市场1—2角的价格收购村民手中的小米,种植小米的村民不但免除了自己卖粮的不便,村里的贫困户和剩余劳动力可以到扶贫车间打工,多一份收入。更重要的是能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造血”功能。 

       说干就干。2019年初,贾利佳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走出去考察、调研,学习经验,积极筹备创办杂粮加工厂。在他们的积极努力下,在中国联通阜新分公司以及阜蒙县扶贫局的大力帮扶下,投资40余万元的绿源五谷杂粮加工厂于2019年7月开工建设,9月底正式竣工投产,10月申请了“八家子香”品牌。 

       回忆起创业初期的艰难,皮桂廷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他带头扛起大旗,成立了扶贫车间,当了一辈子农民,50多岁才开始创业,这里头的艰辛可想而知。场地、技术、员工都是摆在眼前的难题,可是想着建好扶贫车间后乡亲们可以就近就业,皮桂廷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他们自掏腰包配齐了加工机器,积极到外面找销路。扶贫车间不仅办了起来,而且越做越大,越办越好,年加工量可达100吨,仅仅3个月订单量已达6万余斤。目前,扶贫车间共吸纳7名农民就近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人,人均月工资2000元左右,预计年经济效益5万元以上。 

        提起今后的发展,贾利佳充满希望:下一步车间要积极扩大产品种类及生产规模,除企业订单销售外,还计划与电商平台合作,采用“互联网+农产品”模式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打响“一村一品”品牌,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