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县”,彰武县在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创新。近年来,县委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全面推行土地确权和互换并地,做好土地这篇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大文章”。
坚持履职担当 稳步推进土地确权
彰武县委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为切入点,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确权和互换并地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思路决定出路,县委以土地确权成果转化为基础,总结基层创新经验、凝聚党群干群共识,以点带面,在全县实施互换并地。他们把“党组织引领土地确权,开展互换并地”作为重点党建项目,成立相关工作组,选派16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党员干部负责业务指导,确保工作持续、稳妥推进。
为确保工作落实落细,彰武县召开干部大会,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发展共识,建立了定期调度、信息通报、问题化解等制度,健全规范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规则,确保了确权工作的顺利推进。
目前,全县整体完成76个村、960个村民组的并地工作,并地面积达112万亩。农户新购置大中型农机具2000余台套,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20余个,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奠定了扎实基础。
抢抓发展机遇 全力壮大集体经济
县委通过让利于民,盘活用好确权给村集体的土地,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他们对全县村级集体增加的土地,经过科学论证,决定由各乡镇、村对多余土地分等分类承包出去。对发包给农户的集体所有土地,各级党组织引导他们采取互换并地、合作经营入股等形式,发展设施农业、精品农业、高效农业,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土地产出值。全县共打造千亩西兰花、红干椒、小麦、谷子等基地6个,万亩金盏花基地1个。2019年,在各级组织和财政部门的支持下,扶持了22个试点村。据粗略统计,全县全年收入50万元至100万元的村达24个,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村达8个。今年,选取确定了扶持试点村25个。预计到年末,全县实现收入200万元以上的村将达到10个,实现收入100万元至200万元的村将达到12个,实现收入50万元至100万元的村将达到15个。
为使土地确权成果最大化,县委投资建成了450平方米的土地流转中心,完成土地交易7211宗。丰田乡双龙村充分利用互换并地成果,形成全麦粉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适度规模经营土地,不断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去年实现村集体收入80万元,同比增长40%。
凝聚工作合力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为农民摆脱贫困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年初以来,彰武县各级党组织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一线检验脱贫攻坚成果。
县委注重在一线锻炼干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村“第一书记”、金融助理“1托X”工作模式作用,深化“党建+乡村振兴+精准脱贫”等,充分利用省市扶持资金,去年培育壮大扶贫农场45个、扶贫车间24个、推动土地流转150万亩、农机托管52万亩,今年计划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0个,新增扶贫农场50个、扶贫车间42个。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干部。县委着重在一线考察干部,加强正向激励,推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县委还围绕“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等,把握脱贫攻坚正确方向,突出产业扶贫,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大冷镇大庙村利用集体土地发展500亩大棚种植园项目,带动种植户年纯收入达3万元以上,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反补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收入1000元以上,务求在脱贫攻坚中取得经得起检验的成果,取得了预期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