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市太平岭满族乡歇马村是中国“杏中之王”歇马杏的原产地。施屯74岁的于忠智老汉上个世纪90年代买下歇马山脚下一个杏园,近30年来,他坚持品质至上,所产的歇马杏个大如桃,香气扑鼻、果肉鲜甜、绵软多汁、肉核分离、口感极佳,曾在一次当地政府部门组织的评比当中获得一等奖,经测定他的杏含糖量达16.4%,在当地传为佳话。近日,记者慕名来到于老汉的杏园,实地探访。
走进杏园,迎面见到一棵高大苍劲的歇马杏树,粗大的树身一个人抱不过来。上面曾有的两个枝丫,一个已经枯死,只在树干侧面留下一个大大疤痕。剩下的一个被木杆支撑着,枝叶繁茂,青色的杏子已长到手指头大。正在园里除草的于老汉闻声迎了过来:“这棵歇马杏树龄已有150多年,每年还能产果150斤左右。现在得给它疏果,少结点儿,不能让它累着。”于老汉的杏园现有杏树81棵,平均树龄50多岁。在他的精心伺弄下,这些老树焕发了青春,郁郁葱葱,果实累累。于老汉是当地有名的“老八板儿”,认准一个理儿:不求卖相好看,只求品质优良,“俺要种出最好“逮”的歇马杏。”
为了种出“最好逮的歇马杏”,于老汉买来科学种植果树方面的书籍认真学习,生产中在松土、灌水、剪枝、授粉、灭虫、除草、疏花、稀果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搞起了庭院式集约经营和绿色种植。他在生产管理过程中主要施用有机农家肥,尽量少用化肥,“如果氮肥过多,歇马杏会贪青晚熟,口感不好。”他养了4头牛、2头猪、80多只家禽,用来积攒优质有机肥。这样不仅保证杏树生长需要,又可省下买有机肥的钱,卖掉畜禽还可再挣一笔钱,一举三得。采用人工除草,“再苦再累也不打除草剂。杀虫药打低毒的,而且采摘前三周左右停药,避免农药残留。”于老汉一脸得意地说道。
于老汉以其“用笨功夫”“下死力气”的坚守,生产出“最好逮”的歇马杏。歇马杏每年7月上市,于老汉的歇马杏5月上旬之前就被客商订购一空。订购100箱以上的大客户就有20个,前来采摘的就更多了。于老汉深有感触地说:“刚种歇马杏的时候,我得主动到市场送货,每斤才卖一元钱。因为杏儿好逮,识货的人一年比一年多,逐渐的上门收购的人就多了。近些年,政府把品牌打出去了,乡里和村里也帮着吆喝,歇马杏名声响了,价格也跟着起来了。2019年我的杏最高卖到30元一斤,一年净挣10万多元。”
在于老汉手里,满园的歇马杏成了一颗颗“摇钱树”,他家的生活也跟着“小康了”。采访结束时,于老汉向记者说了几句悄悄话:“俺这歇马杏就是好‘逮’,你们帮着好好宣传宣传,俺还想多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