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4日,丽日高悬。葫芦岛市建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黄鹤一行,将印着“因你自强不息、励志奋进,被评为‘退役军人创业之星’”字样的牌匾,送到和尚房子乡鹦鹉山村党支部书记赵连旭的家中。黄鹤对同行的乡村干部说,赵连旭退役永葆军人本色,矢志不渝。他在自主创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上,始终有那么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有那么一股昂扬的执著热情、有那么一股卓然的扎实作风,堪称退役军人创业的佼佼者。
赵连旭,1981年10月从建昌县应征入伍,成为空军某医院的一名战士。1985年7月入党。他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到嘉奖、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和优秀共产党员。1993年5月退役回到建昌县。第二年,他组织村民成立建筑工程队,带领乡亲脱贫致富。2019年3月,他被推选为和尚房子乡鹦鹉山村党支部书记,并获得建昌县首届“退役军人创业之星”殊荣。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是我的心心念念!”
1993年,赵连旭光荣退役。12年军旅生涯满载荣誉,赵连旭得到了地方组织认可。由此,他被优先安置于建昌县交通局。
赵连旭的许多战友羡慕他有了一份理想工作。可是,赵连旭心绪绵绵:与自己同时复员的一些战友对工作感觉不太理想,如果自己走自主创业之路,就可以给战友腾出一个安置指标。建昌县还是国家贫困县,很多村民生活处于贫困中,作为部队培养的一名党员战士,有责任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赵连旭袒露心迹:“当时,我心心念念:一定要自主创业,带领村民们致富。”
1994年春节刚过,赵连旭就组织50多名村民成立建筑工程队。他们南下安徽,通过努力,参与了一些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桥梁工程项目的建设。
凭借军人严谨务实肯干的作风,赵连旭和他的工程队赢得了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桥梁建设相关部门的信赖,一开始就接到了高速公路蚌埠段一座1200米桥梁建设的大工程。接到了这样的“硬活儿”,赵连旭和他的工程队员们欣喜万分,备受鼓舞。
当时,同类工程务工者日工资为17至25元不等。但赵连旭心想,村民跟着自己离家千里出来干活儿不容易,他把日工资定为不低于45元。能拿到这样的“加厚”工资,村民们欣喜不已。消息传回乡里,想出来跟赵连旭干的村民越来越多。从此,赵连旭的工程队不断壮大。1998年,工程队人员突破200名。
村民虞中彪,因懒惰出了名,加之嗜好饮酒,生活贫困。1999年,已过而立之年的他还打着光棍。赵连旭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那年初夏,赵连旭正在带领工程队建设安徽铜陵至黄山路段的一座高速公路桥梁。他想帮帮虞中彪,让他靠双手过上好日子。一天,赵连旭给老家打电话,告诉虞中彪五天内赶到工地,来和大家一起参加桥梁建设。
帮是帮,但赵连旭奖罚分明。虞中彪刚来工地时,陋习未改,干活儿常常偷懒。一次,他干活儿偷懒被赵连旭发现。
赵连旭当众宣布,罚虞中彪两个日工资。没想到赵连旭这一罚,罚“醒”了虞中彪,他知道只有勤劳才能改变生活。从此,虞中彪长了记性,不偷懒,还主动学起技术来。短短几个月,他掌握了电工和吊车工的相关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日工资也涨了不少。
虞中彪跟随赵连旭靠勤劳改善了生活条件,日子渐渐好了起来。2016年,他有了六位数的存款。媒人主动上门来说亲。这一年秋天,虞中彪娶了媳妇成了家过起了像样的小日子。
2005年,村民虞学兵进入赵连旭的工程队。起初,虞学兵没技术只能干干杂活儿,日工资拿了将近300元。一看收入不少,虞学兵偷偷高兴。赵连旭引导虞学兵:千万不能满足现状,要学好一技之长,眼光放长远,尽早脱贫致富。赵连旭的这席掏心窝子话,让虞学兵入脑入心。他从此勤奋努力,很快就学会了电焊技术,成为一名技术工。再后来,虞学兵成为赵连旭工程队的一个分队项目负责人,日工资成倍增加。如今,虞学兵靠实干致了富。赵连旭笑着说,虞学兵算得上百万富翁了。
26年来,情愫笃实,尽心全力带领村民脱贫奔小康。跟随赵连旭外出务工的村民中,已有1000多人实现了脱贫致富,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看到有咱村民参加建设的桥,真自豪!”
2000年6月的一天,赵连旭从高速公路所属安徽黄山附近的建桥工地奔赴蚌埠检查指导所辖的一个高速公路建桥工地。途经合肥至六安高速公路的合肥高刘镇时,看见一座一年前自己组织工程队架起的桥梁时,心里无比激动:“这是我们参与建设的桥,真自豪!”
是啊,这一座座注满汗水的大桥,让赵连旭和他的工程队员们无比骄傲,辛勤付出和精益求精也让他们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更加信心满满。
1999年夏,赵连旭工程队负责建设高速公路高刘镇一座1000米的“五里桥”项目工程。
很大程度上,桥梁的质量优劣,取决于预制箱梁的混凝土强度。而决定箱梁混凝土的强度,有两个关键性因素:一是注浆的饱和密度,二是对预制箱梁进行精心养护。于是,制造箱梁过程中,赵连旭严格每道工序:用超声波仪检测钢绞线注浆的饱和密度;倘若饱和密度不足,及时进行“补差”,以保证其饱和密度合格。对预制箱梁,必须做到科学养护。对养护10天的箱梁,通过“回弹仪”检测其混凝土强度,以确保强度达到90%以上。
2011年3月,赵连旭带领120多名村民的工程队,在陕西省榆林市至绥德县高速公路段的米脂县,开建一座800多米长的桥梁。
按照合同要求,该桥梁建设的工期不足5个月。为了确保工程时限和质量,赵连旭对工程的每日进度都进行了合理安排,对工程各小组提出了严格要求;并且成立质量检查组,每天对所完成的工程项目进行细致检查。施工期间,所有工种对照要求各司其职:模板工负责模板的拼装、除锈,确保拖模济涂刷均匀。钢筋工认真履行钢筋的制作、绑扎和除锈等工序。混凝土工悉心进行混凝土的“捣固”和预制箱梁的修复养护。电焊工对钢筋搭接“倍d”,按照标准施工,确保“焊口饱满、无断弧”。“小龙门吊”和“大龙门吊”操作手,分别精准起吊模板和预制箱梁……
赵连旭对工程队员说,只有质量保证了才有信誉,有了信誉咱们的钱挣得才踏实。
在质量和工期的关系上,赵连旭坚持“质量第一,工期第二”。由于每日的工程进展事先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加之监督到位,工程提前一个月竣工,工程质量顺利通过验收。赵连旭的工程队,被武警交通第五支队项目工程部授予“优秀施工队”。
26年来,赵连旭带领村民们参与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桥梁建设,除了辽宁省,他们还在新疆、安徽、陕西、吉林、浙江、云南等全国10多个省份留下了足迹,建成了百余座桥梁。
“建一所家庭老年公寓,是我的乡情所在。”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赵连旭,近几年办起了家庭老年公寓,投身于慈善事业。他的这一举动,在家乡被传为佳话。赵连旭说,办一所家庭老年公寓是我多年的想法,这件事让我魂牵梦萦。
这些年中,不少跟随赵连旭外出打工的村民,因为常年离乡,致使自己的父母在家中无人照料而有了后顾之忧。于是,赵连旭萌生了开办家庭老年公寓的想法。
2014年春节期间,脑海里有了开办“家庭老年公寓”初步想法后,赵连旭告诉了妻子马秀玲。妻子向赵连旭竖起大拇指,说:“连旭,这些天里,我也不止一次地有过这个想法。现在你提出来了,咱们就抓紧办。你只管放心,我一定会当好你的贤内助。”
赵连旭的儿子赵磊、儿媳虞凤仙,也竭力支持赵连旭经营家庭老年公寓。
随即,一家人商定了家庭老年公寓的管理机构:赵磊为法人代表,马秀玲任经理,赵连旭负责后勤保障,虞凤仙负责医疗保障。
这些年,赵连旭在带领村民脱贫奔小康的过程中,自己靠实干创业,确实挣了些钱。2014年3月,赵连旭投入200多万元,将自家房屋进行改造。11月底,建成了“赵磊老年公寓”,房屋三层、面积580平方米、10个房间30张床位。12月3日,老年公寓开业。开业后不到半年,30张床位“客满”。
2015年7月,赵磊老年公寓二期工程开工。赵连旭又投资近100万元对公寓进行扩建,增加8个房间24张床位。2016年5月,二期工程竣工。
善行天下,情满合院。赵连旭心迹如斯:经营好老年公寓,关键是真诚“敬老”;“敬老”,关键是真切“爱老”。为此,赵连旭坚持“两手抓”:“软件”上,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真心真情、服务周到。“硬件”上,保障每个房间的设施设备和用品用具齐全、饭菜可口、医疗条件跟得上。
2016年8月的一天,在和尚房子乡韦子沟村村民张维珍老人由女儿护送到赵磊老年公寓。办理入住手续时,张维珍老人对赵连旭说:“我就相中了你这儿,条件好、服务热情。”赵连旭对她说:“欢迎大姐入住。以后,我们如果有服务不周到的地方,你只管提,我们认真改正。”
世上难见百岁人。2017年2月12日,百岁老人徐云英入住赵磊老年公寓。赵连旭全家欣喜而周到地接待了这位老人。
自打徐云英入住的那天起,赵连旭经常去老人的房间看望她。每次,赵连旭都给她沏茶,妻子马秀玲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照料老人。每天早晨帮徐云英梳头,每周帮徐云英洗一次澡。2019年10月1日,徐云英老人安详离世。这天,她的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都来到赵磊老年公寓,感谢赵连旭和马秀玲:谢谢你们每天细致入微地照料着我们的母亲,让她安度了晚年。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去年3月,赵连旭被推选为和尚房子乡鹦鹉山村党支部书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历经了退役创业的赵连旭,始终铭记部队教给他的一切。他说,我就是一名号手,我要吹响“冲锋号”,带领村民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一往无前,永不停歇。